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上睑退缩是指上睑上提超过正常的覆盖角膜上缘1~2mm的位置,多见于上睑下垂的过度矫止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以往多采用提上睑-Muller延长术进行矫正,但存在难操控及矫正不全。采用睑板前组织形成隔离瓣来延长提、矫正回缩的创新方法,矫正更加精密彻底。

  • 标签: 矫正术后 上睑退缩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延长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烟酸缺乏又名陪拉格,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同时又是光敏性疾病。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烟酸缺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烟酸 光敏性疾病
  • 简介:24岁女性患者,腰腹部出现红褐色斑疹和斑片6个月。皮肤科情况:腰腹部散在分布直径0.5~2cm红褐色斑疹及斑片,触诊浸润感明显。组织病理检查见皮肤内成熟浆细胞呈团块状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浆细胞为多克隆增殖。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治疗:口服雷公藤多苷、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3个月效果不佳;调整治疗为醋酸泼尼松15mg每日1次、沙利度胺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皮损变平,触诊浸润感减轻。

  • 标签: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
  • 简介:疣状肢端角化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散发。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类似扁平疣的皮肤色或暗红褐色扁平丘疹,好发于手足背,一般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呈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表皮呈塔尖样局限性隆起,增生的表皮基底平齐。现遇一例散发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角化症 肢端 疣状
  • 简介:患者男,33岁。皮损主要表现为累及躯干、双侧腋窝的褐色斑疹、斑块、结节,病程1年。系统查体正常。外周血示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以成熟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浸润的浆细胞CD3,CD20,CD79a,CD38,CD138,κ和λ轻链均(+)。诊断:皮肤浆细胞增生

  • 标签: 浆细胞增生症 皮肤 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主因左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两侧梭形肿胀伴皮肤增厚、粗糙5年,于2011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两侧肿胀,周围皮肤逐渐增厚、粗糙,但无关节疼痛,手指关节活动正常。近1年有局部反复摩擦病史,未予诊治。患者既往体健,家族

  • 标签: 厚皮指症 局限型
  • 简介:瘙痒是引起人搔抓的一种感觉,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皮肤科患者就诊最多的原因。瘙痒可以在炎性疾病、代谢疾病、感染、内分泌紊乱、精神疾病、肿瘤、药物等情况下发生。在皮肤病中最常见于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结节痒疹、皮肤瘙痒等。

  • 标签: 瘙痒症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慢性创伤患者常患治疗相关的接触过敏反应。作者对1999-2004年间德国Essen医科大学皮肤科治疗过的慢性创伤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进行研究。总计105例慢性创伤患者接受斑贴试验。检测到其中68例对至少1种物质发生接触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接触变应原有秘鲁香脂、布洛芬L-101、芳香混合物、羊毛蜡醇和松香。还有4例患者对创口敷料发生接触过敏反应。作者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当前慢性创伤患者发生接触过敏反应的致敏谱,也提示了一旦出现变应接触性皮炎的临床征象,注意伤口敷料成分及进行斑贴试验的重要

  • 标签: 接触性过敏反应 创伤患者 慢性 变态反应 皮肤斑贴试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简介:单纯大疱表皮松解(EBS)是一种机械一大疱皮肤病,特征为皮肤创伤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出现表皮内水疱。作为DNA诊断计划的一部分,作者的实验室分析了初始参考诊断为EBS的57例患者。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中,18例有角蛋白5或角蛋白14基因(KRT5和KRT14)的隐匿杂合突变;14例患者的发病与网格蛋白的双等位基因突变有关。在角蛋白突变中,12个为已知突变,6个为新突变。大部分病例没有家族大疱皮肤病病史。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等位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表型/基因型 4基因 单纯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面部、四肢起褐色斑片3年,于2013年11月25日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内侧起皮疹,自行外用'卤米松'后疗效不明显,皮疹逐渐发展至四肢,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皮肤病理检查后诊为'汗孔角化',先后予'维甲酸、雷公藤多苷、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口服,外用'尿素软膏、卤米松、地奈德、他克莫司'等,病情无明显改善,遂来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浅表播散型 病例报告
  • 简介:1范围本《共识》规定了皮肤瘙痒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本《共识》适用于皮肤瘙痒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本《共识》适合中医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中医科、中医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 标签: 皮肤 瘙痒症 专家共识
  • 简介:注射美容是指应用经皮注射的方法,把特定的注射物注射到目标位置以达到年轻化、美丽化效果的一种医学美容手段。注射美容最常用的两类制剂是A型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类填充剂。A型肉毒毒素用于额前、眼周、口周和颈部区域的除皱,以及面部形态不对称和面抽搐的治疗;透明质酸类填充剂用于矫正皱纹和凹陷、美化面部器官及调整面部轮廓。虽然已有的报道显示两类制剂在注射美容方面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可忽视对其使用后并发的防治。

  • 标签: 注射美容 A型肉毒毒素 透明质酸 并发症
  • 简介:报告1例巨大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患者男,因头皮结节、斑块28年就诊,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下层密集或散在分布团块状深蓝色钙盐沉积,周围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

  • 标签: 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病理 诊断
  • 简介:背景:汗孔角化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疾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后天获得两种形式。许多病例报道和系列研究都认为免疫抑制与该病发生有关。据作者所知,仅有5例骨髓移植后发生汗孔角化的报道。结果:作者报道5例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术后1~13年内诊断为Mibelli汗孔角化。5例患者中4例的原发恶性肿瘤为白血病,第5例为霍奇金淋巴瘤。4例白血病患者的汗孔角化发生于缓解期,而第5例的汗孔角化发生于淋巴瘤复发期。结论:汗孔角化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作者报道的5例是医学文献报道例数的2倍,且骨髓移植后发生汗孔角化的发病率可能比先前公认的要高得多。由于已有报道指出皮肤癌与汗孔角化相关,对骨髓移植受者发生的汗孔角化进行仔细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骨髓移植患者 汗孔角化症 移植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白血病患者
  • 简介:随着透明质酸类软组织填充剂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之际,其他透明质酸类填充材料在临床应用及研究中显示出的独特优点亦受到新的关注。本文将对透明质酸类填充材料的研发历史、理化特性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标签: 非透明质酸类 皮肤软组织填充 永久性及非永久性
  • 简介: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用盐酸曲唑酮、西地那加心理治疗与体能训练治疗早泄40例,方法为同房前2小时口服盐酸曲唑酮50mg,前1小时口服西地那50mg,结果治愈28例,改善8例,无效4例,治愈率达61%,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盐酸曲唑酮 西地那非 治疗 早泄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