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联合沙利铂(OXA)、卡培他滨(Xeloda)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mg/m^2,d1,沙利铂85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000mg/m^2,bid,d1-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1例(5.3%),PR10例(52.6%),SD5例(26.3%),PD3例(15.8%),总有效率57.9%,中位TTP为5.8个月,中位OS为10.5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脱发且多以Ⅰ-Ⅱ度为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 简介: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评估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最优的固定辅助装置,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方法选取6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热塑体模组(n=30)和热塑体模+真空垫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放疗第一周每天1次,此后每周进行1次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用实时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自动灰度配准,计算出当前患者在X、Y、Z轴方向的误差。结果在治疗第1、第2周,热塑体模+真空垫组患者X轴误差绝对值均明显小于热塑体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3、第4周两组X轴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Y轴和Z轴误差绝对值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热塑体模+真空垫组X轴上的误差不断升高,而热塑体模组X轴上误差不断降低。结论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有助于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标签: 放疗 真空垫 热塑体模 摆位误差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替吉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比较替吉和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挑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临床RCT,共867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替吉组和卡培他滨组完全缓解率CR[OR=0.60,95%CI(0.18,2.02),P=0.41]、部分缓解率PR[OR=1.40,95%CI(0.96,2.04),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OR=0.78,95%CI(0.43,1.42),P=0.41]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OR=1.02,95%CI(0.59,1.77),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化疗方案中,替吉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差异性不明显。结论:替吉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有效,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替吉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其余毒副反应差异不明显,其毒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 标签: 替吉奥 卡培他滨 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胰腺癌GS方案(吉西他滨+替吉)一线化疗疾病控制后替吉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经GS方案化疗达疾病控制后随机分为替吉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替吉组继续替吉原剂量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仅定期复查,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吉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9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其中替吉组白细胞降低、延迟性腹泻、恶心呕吐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方案一线化疗后替吉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维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REAL2研究中使用沙利铂的EOF方案由于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中国胃癌患者对REAL2研究中的三药联合EOF方案耐受性较差,本研究使用了改良的EOF方案,将氟尿嘧啶(5-Fu)由原来的静脉输注21天改为5天,观察沙利铂联合5-Fu/LV、表柔吡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19例,复治11例。表柔吡星50mg/m^2静脉注射d1,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375~425mg/(m^2·d)d1~5静脉持续输注120小时,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疗程评价1次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43.33%,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初治病例缓解率52.63%(10/19),略高于REAL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42.4%缓解率,复治病例缓解率27.33%(3/11)。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0例(33.33%)。在治疗中,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10/30),血小板减少10%(3/30),贫血13.33%(4/30),恶心呕吐23.33%(7/30).RE.A1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9.9%,与本研究类似,标准EOF方案中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4.3%,贫血6.5%,恶心呕吐13.8%,略低于本研究,但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Ⅲ~Ⅳ度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而REAL2研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栓栓塞均为8.5%。结论沙利铂联合5-Fu及表柔吡星的改良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很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表柔吡星
  •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钙(FOLFOX)每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FOLFOX每周方案治疗26例晚期胃癌病人。L-OHP50mg/m^2+醛氢叶酸钙500mg/m^2,静脉滴注,2h+5-氟尿嘧啶2000mg/m^2,持续静脉注射,48h,d1,d8,d15,d22,5wk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26例晚期胃癌中,完全缓解(CR)1例(3.9%),部分缓解(PR)13例(50.5%),稳定(SD)5例(19.2%),进展(PD)7例(26.9%),总有效率为53.8%。中位生存期11.5(8.0-14.5)mo,肿瘤中位进展时间6.5(3.5-10.5)mo。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感觉障碍,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以轻中度贫血为特点,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抑制较轻。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Ⅲ度腹泻发生率为19.2%。神经感觉障碍是L-OHP最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1.5%。化疗间歇期可缓解。结论FOLFOX每周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 标签: 每周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醛氢叶酸钙 晚期胃癌
  • 简介:目的:评价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OXA-CF-5-Fu)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沙利铂(OXA)130mg/m2,静脉滴注4h,d1;亚叶酸钙(CF)200mg静脉滴注2小时,5-氟脲嘧啶(5-Fu)0.25g于CF滴完后静脉推注,5-Fu0.5g持续静脉滴注6~8小时,d1~5,每3周重复.结果:全组26例患者,有效率(CR+PR)为42.31%,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但多为Ⅰ~Ⅱ度,一过性感觉异常.结论: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

  • 标签: 5—氟脲嘧啶 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 亚叶酸钙 奥沙利铂 联合
  •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FL方案)时辰输注法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FFL方案时辰输注法治疗32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沙利铂25mg/(m^2·d)(10:00~22:00),氟尿嘧啶600mg/(m^2·d)(22:00~10:00),亚叶酸钙300mg/(m^2·d)(22:00~10:00),分别加5%葡萄糖液至200ml,通过四通道程控时辰输液泵连续给药5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化疗判定标准(1981)评价近期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3.1%),部分缓解(PR)14例(43.8%),稳定(SD)13例(40.6%),进展(PD)4例(12.5%),总有效率为46.9%。在共102个周期的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外周神经毒性,但均以Ⅰ度为主,Ⅲ度迟发性腹泻发生2例次,未出现Ⅳ度不良反应。结论:FFL方案时辰输注法具有疗效高及毒副作用低等优点,可作为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推荐化疗方案之一。

  • 标签: 晚期胃肠道肿瘤 时辰化疗 疗效 毒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胃癌耐沙利铂(L-OHP)细胞株BGC823/L-OHP的增殖抑制、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C(0、0.5、1.5、3、6、12、24、48、64、86μmol/L)处理BGC823/L-OHP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不同浓度PPC(1、5、10μmol/L)联合不同浓度L-OHP(1、5、10、20、30、40μg/ml)处理BGC823细胞和BGC823/L-OHP细胞48h的增殖抑制率,检测L-OH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逆转耐药作用,同时选取IC50最小时PPC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anog和ABC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48μmol/LPPC能促进BGC823/L-OHP细胞增殖,64、86μmol/LPPC可抑制BGC823/L-OHP细胞增殖。经PPC处理,L-OHP作用48h的IC50由28.54μg/ml下降至6.63μg/ml,逆转倍数为4.31。5μmol/LPPC能显著增加L-OHP对BGC823/L-OHP细胞的敏感性,选取该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与BGC823组比较,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经5μmol/LPPC处理后,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PPC联合L-OHP能够增加BGC823/L-OHP细胞株对L-OHP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生长,从而逆转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Nanog和ABCF2表达来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

  • 标签: 胃癌 BGC823/L-OHP细胞 奥沙利铂(L-OHP)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 逆转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提高人结肠癌细胞亚株SW480/M5对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筛选ATRA和L-OHP实验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分别用ATRA、L-OHP、ATRA联合L-OHP作用SW480/M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原子光谱吸收仪检测肿瘤细胞DNA含铂(Pt)量.结果L-OHP抑制SW480/M5细胞增殖的GI50为58.0mg/L,主要阻滞肿瘤细胞在S和G2/M期.ATRA8.0μmol/L作用24小时后,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作用72小时后,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8.0μmol/LATRA作用至48小时后联合L-OHP,两药联合由相加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DNA含Pt量显著增加,呈时效依赖性.相对于单独用药,联合用药并不上调肿瘤细胞凋亡率.结论ATRA通过改变SW480/M5细胞周期和提高细胞DNA含Pt量,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对L-OHP敏感性.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奥沙利铂 人结肠癌细胞亚株SW480/M5 联合用药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S-1)作为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治疗,具体方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25mg/m2,d1、d8;体表面积<1.25m2:S-180mg/d,1.25m2~1.5m2:100mg/d,≥1.5m2:120mg/d,分2次口服,d1~d14;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根据RECIST标准评价其近期疗效及NCI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8例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5例,有效率(RR)为22.2%(4/18),疾病控制率(DCR)为72.2%(13/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0个月.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及周围神经毒性,均可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方案高效、低毒、使用方便,可为部分难治性晚期NSCL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提供又一选择.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替吉奥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阳性胶质瘤易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本研究应用沙利铂(oxaliplatin)甘露醇与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观察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4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WHOⅢ级24例,WHOⅣ级24例)。基于肿瘤组织MGMT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MGMT阳性(+或++)者接受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化疗。方案为VM-26,80-100mg/(m2.d),d1~3,4周重复一次;oxaliplatin甘露醇,130mg/(m2.d),d1,4周重复一次。按RECIST(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urs,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资料完整,均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160周期化疗。化疗周期数为2至8(中位周期数为3.3)。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principle,ITT),无明确可评价病灶9例(18.8%),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6.3%),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1例(23.0%),稳定(stabledisease,SD)12例(25%),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13例(27.1%)。客观有效率(CR+PR)为47.9%(95%CI,37%~8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9%(95%CI,50%~90%)。最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或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0.6%(17/160)。最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脱发(68.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8.8%)、疲乏(48%)、便秘(41.2%)以及恶心、抑郁与呕吐(均为32%)。结论:基于肿瘤组织MGMT检测结果,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是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总反应率、疾病控制率。

  • 标签: 胶质瘤 高级别 化疗 替尼泊苷 奥沙利铂甘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