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其中男性88例,女性44例,年龄19-82岁,平均42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0例,中段24例,下段86例,单发结石104例,多发结石28例。结石横径3-12mm,纵径3-24mm平均6.3mm×8.6mm。肾结石ESWL后形成输尿管石街12例。结果132例输尿管结石粉碎率92.4%(122例)。一次彻底排石成功率81.1%(107例)。10例未能给予气压弹道碎石,其中6例转为开放手术,4例改ESWL。站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中段结石9例。15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没有效果;2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14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2-25mm,平均18.5mm。结杲31例患者取石均成功,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5mL。术后无漏尿;患者术后1-2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6d。随访2-24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输尿管镜(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对于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结石 治疗学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2008年7月31日因“异位孤立肾伴尿路结石6年余,经腹肾盂切开取石术后8个月”入院。患者2002年2月曾因无尿于外院检查诊断为孤立肾、异位肾、肾铸形结石、肾功能不全行手术治疗。术中因病情复杂未能取出结石,仅行肾造瘘术治疗。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孤立肾 异位肾 肾结石 膀胱结石
  • 简介:可控性尿流改道需制作容量适当、低压、可控的储尿囊,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的抗返流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施行的8例Tpouch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抗返流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癌 尿流改道 可控性
  • 简介:有关男性自身免疫性不育的治疗,西医多采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疗法,但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甚满意等问题。我科自1994年以来自拟中药抑抗汤治疗血AsAb阳性的男性不育1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抗汤 血AsAb阳性 男性不育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肾小细胞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杲结节状肿瘤位于肾下部近肾门处,瘤组织由短梭形与小圆形细胞构成,呈片巢状、小梁状排列。瘤细胞胞质较少,核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瘤组织浸润肾皮质、肾盂和肾门周围脂肪组织。肾门处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见转移。电镜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示多种上皮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阳性,全身其他脏器未发现肿瘤。随访21个月无复发转移。站论肾脏小细胞癌具有小细胞癌的一般病理形态学特征。依据光镜、电镜变化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除外转移,可确诊为肾原发性小细胞癌。

  • 标签: 肾肿瘤 小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 电子显微镜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提高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男,51岁,排尿后头晕同时血压升高,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苦杏仁酸明显升高,MRI见膀胱前壁33mm×27mm肿块,膀胱镜检未发现肿瘤。术前考虑膀胱前壁副神经节瘤,完善扩容降压3周以上,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范围包括瘤体及部分膀胱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d拔除导尿管,未见排尿时血压升高及头晕。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3个月复查,血压正常,盆腔CT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ofthebladder,IMTB)临床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尿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2017年3月南京大学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d入院。入院急查血红蛋白68g/L,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B超示膀胱后壁3.0cm×2.5c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腹部CT示盆腔结构紊乱,膀胱未充盈,腹盆腔肠管积气。

  • 标签: 膀胱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血尿
  • 简介: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15例.结果15例完全可控.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

  • 标签: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 原位新膀胱术 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探讨原发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2例膀胱原发透明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中1例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另一例肿瘤位于三角区,均以肉眼血尿就诊。病理上肿瘤组织均来源于腺癌,呈巢团状腺样排列,胞质丰富,淡染,核仁明显。免疫组化均示CK7(+)、PAX8(+)、CA125(+)。1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5个月出现复发,遂行膀胱癌根治术,随访1年后死亡;1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行肿瘤电切术+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随访10个月后未见进展。结论膀胱透明细胞癌多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多需要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差于典型尿路上皮癌。

  • 标签: 膀胱肿瘤 透明细胞癌 腺癌 尿路上皮癌
  • 简介: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合并双侧乳腺癌尚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0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曾于2007年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浸润性导管癌,左侧腋窝下淋巴结:2/11。1个月后又发现右侧乳腺癌,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原位癌。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双侧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无痛性肉眼血尿 右侧乳腺癌 膀胱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121例侧,双侧22例侧,结石长径0.6-2.3cm。结果手术成功率90.3%,7例侧改开放手术,31例侧有大于0.5cm残石上移入肾盂,平均手术时间36min(15-85min)。术后3月复查,结石排净率为82.5%,肾积水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 简介:附睾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于2014年4月10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附睾可及一约4.0cm×3.0cm大小卵圆形实性包块,光滑、质硬、无压痛,睾丸附睾分辨不清,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 标签: 附睾横纹肌肉瘤 文献复习 原发性 透光试验阴性 肿大淋巴结 阴囊坠胀
  • 简介:我们对2例泌尿系结核患者使用链霉素膀胱内灌注配合短程化疗,膀胱炎症状短期内得到纠正。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女,39岁。1989年9月出现双侧腰痛、发热、血尿、尿频、尿痛等症状,排尿10~20次/d。按肾盂肾炎治疗无效。1990年10月行IVP、CT提示双肾结核,膀胱挛缩。抗痨治疗二月无明显改善。月经停止,膀胱刺激症状加重,约4min排尿一次,同年底收住院治疗。检查:极度消瘦。贫血貌,直立困难。双

  • 标签: 泌尿系结核 灌注治疗 膀胱内灌注 膀胱炎 泌尿外科 抗痨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逆行和顺行相结合的全膀胱切除方法,截取40cm带蒂回肠,对肠系膜纵行剖开后W形折叠,缝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于膀胱“三角区”,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患者恢复和排尿情况,定期复查生化指标、B超和膀胱排尿造影。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平均随访18个月,白天控尿良好20例,夜间控尿良好18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异常,其中1例出现双肾积水,均行膀胱排尿造影除外返流;无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及代膀胱功能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 尿流改道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3岁,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腹痛6例,4例为体检发现;术前诊断为肾肿瘤9例,肾盂肿瘤3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平均随访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8%。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5年13年间我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果12例均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4个月至9年,平均4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多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cystic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性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瘤 文献复习 肾脏囊性病变 多发性肾囊肿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BPH诊治相关问题一直是泌尿外科的热点,非那雄胺预防前列腺癌试验(PCPT试验)发表后,泌尿外科界对非那雄胺是否影响血清PSA、非那雄胺是否影响前列腺癌的检出、非那雄胺是否增加高级别PCa的发生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背景下,2010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250多位泌尿外科专家共聚武汉参加了CUA第二届全国BPH高峰论坛,

  • 标签: 高峰论坛 BPH CUA 防前列腺癌 非那雄胺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