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68例UAP病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40~80μg/min),1次/d;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3天后改为1次/d,共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两者差别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异山梨酯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硝酸异山梨酯 联合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6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常规药物治疗(抗凝、硝酸酯类、B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等)16周;阿托伐他汀干预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80mg,治疗16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6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d、cTnI浓度及血脂.结果药物治疗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从而降低A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颈动脉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动脉狭窄、消除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流动力学性、血栓性和栓塞性卒中的发生。但围手术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卒中和死亡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究其原因,脑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hemodynamicinstablity,HI)是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管重建术后 颈动脉狭窄 状态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高.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在糖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PPARs激动则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和增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及稳定粥样斑块等方面阻止或延缓AS的发生.

  • 标签: 过氧化酶体激增剂 动脉硬化
  • 简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改良方案(rt-PA10mg在两分钟内静注,接住在45分钟内以0.88mg/min速率滴注40mg,滴完前5分钟作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判定心肌再灌注,若心肌未获再灌注,冠脉未再通,则继续给予rt-PA以同样速率0.88mg/min滴注50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根据非介入性临床指标判断,心肌再灌注率91.4%,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冠脉再堵塞,23例rt-PA用量50mg及9例用量100mg获心肌再灌注,结果显示:改良方案可提高心肌再灌注率及降低费用,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内冠脉再堵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对比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并于术前1周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其中对照组服用10mg/d,观察组服用20mg/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流灌注情况、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血胱抑素C浓度及术后CIN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流灌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手术创伤影响,术后两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ICAM-1)、高敏C反应蛋白及P-选择素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肌酐浓度、清除率,β2-MG及血清胱抑素C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48hCIN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7.78%(7/90)vs.25.56%(23/90),P〈0.05;48h:7.78%(7/90)vs.27.78%(25/90),P〈0.05]。结论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PCI治疗后血流灌注,保护肾脏功能,恢复血肌酐浓度,降低无复流、炎症反应的发生,预防CIN的发生,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肌酐 肾功能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强化他汀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肾病(CI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NKI、WanfangData、VIP、CBM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3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272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采用强化他汀治疗后C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1,95%CI:0.32~0.53,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糖尿病患者(RR=0.38,P=0.002)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RR=0.44,P〈0.00001)CIN的发生率;并较对照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下降(MD=-0.80,95%CI:-1.28~-0.32,P〈0.0001),血肌酐(Scr)水平下降(MD=-8.10,95%CI:-11.06~-5.13,P〈0.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上升(MD=5.88,95%CI:2.67~9.09,P=0.0003),胱抑素C(CysC)水平下降(MD=-0.15,95%CI:-0.19~-0.11,P〈0.0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低于对照组(MD=-2.66,95%CI:-3.46~-1.86,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病率,同时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预防老年患者CIN发病率的作用相似.

  • 标签: 他汀 冠状动脉介入术 造影剂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水化治疗预防对比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1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入选患者术前12h开始水化治疗,按照1~1.5ml/(kg.h)输入生理盐水和5%NaHCO3注射液(125ml),术后继续维持生理盐水输入12h。CAG前24h、后72h分别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后双肾GFR、血BUN、Scr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进一步证实了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性。

  • 标签: 水化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剂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 标签: 小檗碱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我们观察了抗血小板药抵克利得(Ticlopidiine)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与常用药阿司匹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抵克利得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自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时限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3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联合常规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绞痛症状(RR=1.31,95%CI:1.22~1.41,P<0.00001)和心电图改善方面(RR=1.23,95%CI:1.12~1.35,P<0.0001)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氯吡格雷抑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短期内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阿托伐他汀40mg)及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检测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6小时和服药10天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的变化。结果服药前两组CD42a+/CD14+分别为(9.43±2.53,10.12±2.26)%,服药后6小时降至(7.69±1.86,8.39±2.19)%,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0天后降至(6.18±1.90,7.26±2.10)%,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并不抑制氯吡格雷短期内抗血小板-单核细胞活化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对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持续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尔硫卓 曲美他嗪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合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250mL静点每日一次,以15d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流变相关指标,评价其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改善缺血同时可降低血粘度,。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心通胶囊 丹红注射液 血流变 患者 联合
  • 简介:目的: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GLP-1受体激动组(GLP-1组,接受GLP-1受体激动利拉鲁肽治疗)和DPP-4抑制剂组(DPP-4组,接受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8周。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8周后两组FBG、2hPG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DPP-4组比较,GLP-1组治疗后FBG[(7.48±0.45)mmol/L比(6.64±0.28)mmol/L]和2hPG[(11.15±1.01)mmol/L比(9.26±1.82)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GLP-1组与DPP-4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9.2%比33.3%)无显著差异,P=0.078。结论:与DPP-4抑制剂比较,GLP-1受体激动治疗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二肽基肽酶4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我们对1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中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引寻腔、定位、支架释放和进行解剖学检查,全程避免使用造影。结果手术使用造影0mL,手术时间125min,寻腔、定位及支架释放过程顺利。支架到位准确,扩张及贴壁良好。术后无内漏或新发夹层,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血清肌酐浓度无增高。结论在本例患者中,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行,该技术可能避免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肾功能不全 腔内修复术
  • 简介:目的寻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标志物.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颈内动脉系统四血管微栓子的同步监测及血浆MMP-9水平的测定,确定血浆MMP-9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为56例,占70.0%,其中不稳定斑块为19例,占33.9%,10例TCD微栓子阳性均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组,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微栓子阳性患者又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血浆MMP-9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水平增高易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从而产生微栓子.MMP-9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选择80例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所用美托洛尔剂型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以美托洛尔平片治疗为对照组,以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心率变异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剂型 美托洛尔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LMWH)对其的影响。方法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于治疗前及治疗第八天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对照组为20例健康人。结果UA患者NO含量低于对照组,ET和vWF含量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A、B二组NO含量无变化(P均>0.05),ET、vWF含量均降低(P均<0.05);与B组比较,A组ET、vWF降低显著(P均<0.05),NO无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UA患者循环血中NO含量降低,ET、vWF含量升高(P均<0.001);LMWH可降低UA患者循环血中升高的ET、vWF水平,对降低的NO无影响。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低分子肝素 内皮素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