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30岁。胸闷、黑矇史2年,近期间歇性胸闷较明显。查体:血压120/75mmHg,神志清,呼吸平稳,心率56次/分,律不齐,各瓣膜无杂音,双肺无啰音。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QRS时间0.16s,QRS起始粗顿,V1、V2导联呈rS型,V5、V6导联呈R型,为B型预激综合征(WPW),为右侧旁路。梯形图对应的是V6导联连续记录示:

  • 标签: B型预激综合征 窦房文氏阻滞 QRS时间 V2导联 窦性心律 右侧旁路
  • 简介:患者男性,37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周入院。查体常规心电图、胸透及心脏扇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的一片段(选部分导联),图示:窦性心律,R—R间距0.85~1.34s,频率70-44次/分。当R—R〉1.30s时QRS波即呈现宽大畸形(QRS时间由0.08s增至0.16s),其P-R间期由0.16s缩短为0.08s,QRS波起始部见“8”波,ST-T呈继发性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慢心率依赖性预激综合征。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预激综合征 依赖性 慢心率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QRS波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入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8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25%者为对照组28例。测定其外周静脉血脑钠肽(BN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各组BN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Gensim积分和hs—CRP水平与其相应的BNP水平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升高[(82.78±14.15)μg/L、(91.87±17.00)μg/L比(41.93±6.34)Dg/L、(45.52±6.65)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升高[(45.52±6.65)μg/L比(41.93±6.34)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BNP浓度较UAP组升高[(91.87±17.00)μg/L比(82.78±14.15)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BNP浓度与其相应的Gensim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0.331,P〈0.05)。③血浆BNP浓度与其相应的hs—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75,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心室停搏超过15秒时,可出现昏厥,抽搐和青紫,即所谓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1].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急救室抢救的8例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Ⅲ°房室传导阻滞 Adams-Stokes综合征 抢救措施 心室停搏
  • 简介:近年来,许多分析和研究认为P-R间期缩短可以是变异型James束传导异常引起,也可以是一种非传导异常所致.本院从门诊、住院孕妇中随机抽取970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孕妇中P-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较其他年龄相仿的非孕女性比例要高得多(P<0.001);同时对其在分娩6个月后进行追踪随访,绝大部分人P-R间期恢复正常.

  • 标签: 短P-R间期 妊娠妇女 综合征 孕妇 PR间期 正常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特殊人群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并为临床提供更好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共72例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分为单纯降压组及降压+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组.前者34例,后者38例.采集数据样本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比较.经CPAP治疗组患者血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或回复正常临界;而未经CPAP治疗的患者,28例血压控制不达标.通过CPAP对OSAHS患者进行治疗,其原有的高血压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改善.结论对于合并OSAHS的高血压患者,在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配合CPAP治疗或纠正OSAHS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 高血压
  • 简介:我科自1991年12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马凡综合征病人14例,均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部取带瓣人造血管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其中13例手术取得成功。本文介绍14例马凡综合征的手术配合,对术中主要配合要求和特殊用物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进行讨论。

  • 标签: 马凡综合征 带瓣人造血管 术中配合
  • 简介:目的应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在北京市农村社区分析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2014年5~10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30个行政村/居委会符合条件的2122例常住老年人,采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对该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慢性病发生情况,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慢性病分析指标。最终纳入1836例,合格率86.5%,年龄60~92(69.4±6.8)岁,其中男性713例,女性1123例。结果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4.1%vs35.9%,P=0.000),总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为慢性疼痛,高达23.9%。女性患有≥2种老年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9.2%vs10.5%,P〈0.01)。通过老年健康综合评估,入选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14.9%、13.2%和29.1%。51.3%老年人患有老年综合征。结论通过开展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能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发现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病 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92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ACVD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3.01%,大部分脑心综合征患者在ACVD两天内发病,多数于两周内随病情改善而好转;心脏损害的表现主要为心电图的复极异常、心律失常以及心肌酶谱不同程度的升高。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的损害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发生率更高。结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特定部位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关。应对ACVD加强心脏监护,积极诊治脑心综合征。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发病率
  • 简介: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初始向量(δ波),近年来,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但终末向量变化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显性预激综合征RFCA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术前QRSv1呈rSr′型在预激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心电描记术 旁路定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变化,为临床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确诊为ACS的患者50例,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23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21例和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5例,于入院当时或治疗前抽肘静脉血测定GPⅡb/Ⅲa.同时取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三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GPⅡb/Ⅲa分子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组之间的血小板GPⅡb/Ⅲa分子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是抗血小板聚集的理想药物.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心肌梗死 血小板 膜糖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社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广州参与研究的三级医院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2383例,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综合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高血压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及根据血压情况作出调整。综合管理组: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运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治疗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地干预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危险因素控制及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综合管理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血压控制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而且收缩压、舒张压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吸烟、饮酒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基本身体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显著降低、血脂代谢紊乱情况改善、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随访期间发生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等并发症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9.4%,P<0.001)。结论应用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AI起搏 房室传导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Ⅰ(cTnI)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7例.同时从体检中心选择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IA方法检测ACS患者血浆BNP和cTnI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差异,并分析BNP与LVEF和cTnI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平均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组血浆BNP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73,P<0.01),与cTnI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即明显升高,且各临床类型的血浆BNP水平存在差异,BNP水平不仅可以反映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状态,而且也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肌钙蛋白 心室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adiposetissue,PAT)容量与冠心痛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MS组338例和无MS组764例及≥50%狭窄组492例和〈50%狭窄组610例。结果MS组PAT容量较无Ms组明显增多,≥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多(P〈0.01)。随着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容量与≥50%狭窄(回归系数=17.78,P〈0.01)、体重指数(回归系数=7.32,P〈0.01)、腹围(回归系数=2.51,P〈0.01)和LDL-C(回归系数=16.94,P〈0.05)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PAT容量是提示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脂肪组织 代谢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心周脂肪
  • 简介: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于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及自理能力(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QLI评分、FIM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康复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v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缺血性心脏猝死。ACS是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强化降脂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AMI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治疗后NYHAI级比例(24%比54%)显著升高,III级(38%比12%)和IV级比例(10%比4%)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律失常发生率(64%比12%)、平均卧床时间[(5.01±0.63)d比(2.88±0.65)d]、平均住院时间[(16.15±2.00)d比(10.00±1.22)d]、平均住院费用[(6984.95±652.30)元比(5274.95±632.30)元]均显著降低,健康知识达标率(72%比96%)和治疗满意度(80%比96%)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地提高其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护理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