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产前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辖区内哈医大五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64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2例为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产前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护理中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前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快-慢综合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常规进行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年龄>50岁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9例患者皆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术.其中房室旁道5例,左、右房速各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Ⅰ型房扑1例.结论快-慢综合以阵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反复晕厥为表现,中老年人多见,各种电生理机制参与其间,病理机制不明,常不合并冠心病,处理措施首选射频消融术.

  • 标签: 快-慢综合征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术 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电生理检查
  • 简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LQTS)系指原因未明的以Q—T间期延长、先天性耳聋(或无耳聋)、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性晕厥和偶有猝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它是一种少见疾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30万,伴耳聋型的患病率约为1.6/100万-6/100万,在耳聋儿童中本征发病率约0.25%-1.00%。本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为男性的2倍。

  • 标签: 先天性耳聋 延长综合征 反复发作性晕厥 室性心律失常 原因未明 少见疾病
  • 简介:运动员心脏综合又称运动员心脏,这常是竞技性运动员长期、大运动量耐力训练的结果。运动员心脏是运动员参与并完成高剧烈比赛的基础条件,属于心脏适应性改变,但同时也与器质性心脏病的某些改变有相似之处,是运动对人体健康“双刃剑”作用的表现。

  • 标签: 运动员心脏 心脏综合征 猝死 器质性心脏病 适应性改变 耐力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的产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综合治疗后,69例显效,(86.25%);8例有效(10.00%);3例无效(3.75%),总有效率为96.25%。本组自然生产率为72.50%,剖宫产率为27.50%。结论综合治疗法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科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性激素睾酮水平、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3月~10月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因胸闷、胸痛住院的男性患者共284例,年龄50~80岁。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组(9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105例),非冠心病组(8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支病变、两支病变、单支病变。检测所有患者血脂、性激素睾酮和hs-CRP水平。并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急性冠脉综合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组睾酮和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冠脉综合组比较,非冠心病组睾酮和TG升高,hs-CRP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非冠心病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睾酮水平升高,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冠心病睾酮与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P均〉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男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睾酮水平下降、hs-CRP升高,未发现睾酮与血脂、hs-CRP相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睾酮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雄激素 CRP 血脂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过程中的严重事件之一,其可致心肌梗死,常导致患者猝死。ACS的病理生理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以致梗死。临床上,它涵盖了一组连续进展的病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能否早期检测出敏感、特异的ACS心脏标志物,无疑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学标志物 危险分层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ACS患者134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ACS各分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评价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的相关性。结果AngⅡ、Ang(1-7)与cTn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AngⅡ、Ang(1-7)与cTnI呈正相关(P〈0.01),AngⅡ、Ang(1-7)及cTnI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均具有诊断价值(P〈0.01),cTnI尤为显著,进一步绘制ROC曲线提示AngⅡ、Ang(1-7)及cTnI诊断界值分别为:51.23pg/ml、42pg/ml及0.3ng/ml(P〈0.01),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cTnI(P〈0.05),而AngⅡ与Ang(1-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ACS患者AngⅡ、Ang(1-7)及AngⅡ/Ang(1-7)比值有统计学意义,AngⅡ、Ang(1-7)对于ACS患者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类 肌钙蛋白I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uteeomnary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etor-kappa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皿)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出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核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病窦综合较为少见,非常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误诊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2岁.因心悸、胸闷2天伴多次晕厥於1996年9月5日入院.晕厥时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约2分钟缓解.既往体健.入院体检:T36.8C、R21次/分、P83次/分、Bp113/79mmHg,无突眼,甲状腺未肿大,心界叩诊无扩大,HR86次/分,早搏15次/分,S1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肺少量湿性罗音,腹部、神经系统无殊.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电解质及血脂均正常,胸片示主动脉型心脏,心胸比例0.52,两肺纹理稍增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房颤,反复窦性停搏,最长停搏8.2秒.

  • 标签: 诊断 老年人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窦综合征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HDCP)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护理干预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普通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产妇在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病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产妇而言,一定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妊高症的发生。而患有妊高症的产妇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妊高症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预防 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ERS)的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0例ERS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45.47±10.13岁。45岁以下36例占60%。32例(53.3%)以心脏急症收住入院,其中14例(23.3%)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1.7%)误诊为急性心包炎。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单支血管狭窄〉70%。结论ERS者主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AMI。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患者,女性,72岁,因高血压7余年,突发意识不清7小时余就诊。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均未见窦性P波,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传导阻滞 反复博动
  • 简介:脑梗死后可出现人格改变[1],特别是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2]。但急性脑梗死所致人格改变,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近期成功诊治1例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基底动脉尖综合(topofthebasilarsysdrome,TOBS)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进展性卒中 人格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性以及多巴反应性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性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性;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性,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反应。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炎症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所有阶段并与冠心病的不同临床状态与临床表现形式有关。

  • 标签: 炎症机制 心脏X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生物学反应 冠心病
  • 简介:患者男,73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于2007年2月24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入院后体检:血压130/70mmHg,双侧瞳孔2—3ml/l,对光反射迟钝;肌力:左上肢Ⅴ级,右上肢Ⅳ级,左下肢Ⅴ级,右下肢Ⅲ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0年,长期Ⅵ服“缬沙坦80mg和美托洛尔25mg,2次/d”降压。2000年,患者曾患“左侧枕叶梗死”。2002年9月、2003年5月、2006年3月患者多次因“脑供血不足”入院。期间数次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图1)。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抗磷脂综合征 缺血事件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对心脏X综合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心脏X综合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Z组(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心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MZ组总运动时间[(7.90±1.45)min比(9.35±1.70)min],ST段下降lmm的时间[(5.30±1.43)min比(6.78±2.00)min]明显延长,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89±0.30)mm比(0.61±0.20)mm],P均<0.05;心脏功能方面,搏出量[(67.99±11.77)ml比(74.05±7.58)ml]、左室射血分数[(50.13±11.05)%比(56.02±9.52)%]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TMZ能明显改善心脏X综合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预后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SSS)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受。为进一步探讨DCG在SSS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对138例受检查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4月由临床拟诊窦性心动过缓和疑为SSS作DCG监测者共138例,其中男89例,女49例,年龄24-74岁(平均49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诊断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