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本院接收的 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占 20例,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心绞痛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心绞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 心理评量 技术对骨肉瘤手术患者护理临床疗效评价, 希望为临床护士对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作出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2 月,于我院进行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 130 例。按照其床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 对照组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为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操作前,对其进行 心理评量 , 再针对性地给予其护理干预。 2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2 个月后,实验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病率远低于对照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病率,结果存在差异性( P < 0.05 );实验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 65 例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偏高,结果存在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 骨肉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对其进行心理评量,可以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大大降低 骨肉瘤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病率。所以,今后临床护士对 骨肉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应该积极对 骨肉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评量。

  • 标签: 心理评量 技术 骨肉瘤 手术 患者 护理 临床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6 月至我院治疗的 70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护理前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较优( P < 0.05 )。 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后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HAMD分值为9.42±3.34,研究组为7.03±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神经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谵妄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20例,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谵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ICU患者谵妄发生。

  • 标签: 综合心理护理 ICU 谵妄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后入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总结了 2018年 1月 -12月,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母婴同室 1-5日后入住的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无陪护新生儿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陪护和护工陪护对老年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急诊病区收治的老年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护工陪护方式,研究组采取家属陪护方式,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一周后,研究组 HAMA 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较于护工陪护方式,老年患者采取家属陪护方式,更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家属陪护 护工陪护 老年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晕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特需医疗中心门诊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晕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5.2%,观察组3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0.6%,两组晕针率差异显著(X2=6.23,P=0.0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观察组为98.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12.06,P=0.012)。结论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降低晕针发生率,保证采血治疗的顺利性。

  • 标签: 特需医疗中心门诊 晕针 心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晕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特需医疗中心门诊 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晕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 26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 5.2%,观察组 3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 0.6%,两组晕针率差异显著( X2=6.23, P=0.0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2.0%,观察组为 98.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X2=12.06, P=0.012)。结论: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降低晕针发生率,保证采血治疗的顺利性。

  • 标签: [ ]特需医疗中心门诊 晕针 心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策略,对剖宫产产妇的康复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其均为剖宫产产妇,在符合实验要求的产妇中抽取了 9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策略,对患者的产后康复提供建议。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情绪的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即分别为( 11.2±2.1 )分和( 13.2±2.3 )分,对照组为( 15.3±2.7 )分和( 16.7±1.4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上看,观察组为 4.4% ( 2/45 ),对照组为 11.1% ( 5/4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安全。 结论: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策略有利于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在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并发症的预防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剖宫产 产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烧伤整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整形患者 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23例,对照组 23例,分别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SAS评分 50.5±1.6分, SDS评分 40.3±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90.5±1.7分,并发症 1例;对照组患者 SAS评分 60.7±1.3分, SDS评分 48.2±1.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80.7±1.4分,并发症 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 35.1±1.8d, 14d创面愈合率 75.3±8.6%, VAS评分 7.4±1.5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 91.5±1.8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 22.2±1.7d, 14d创面愈合率 46.8±9.5%, VAS评分 8.4±1.3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 82.4±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烧伤整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烧伤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1月至2019.2月确诊收治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共计80例,通过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优,且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 四肢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 60例,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 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30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患者情绪状况。结果:护理前组间 SDS、 SAS评分差异小( P>0.05),护理后,研究组 SDS、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情绪状况,对疾病恢复有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 5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方法护理 28例作为对照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 2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两组数据并做分析。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结束后均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所收治的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42例,秉承随机双盲原则,将本次调查研究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期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提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不具备显著差异,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期患者积极有效的开展心理干预,可以较好的改变患者现有的不佳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其自身正视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有助于患者进一步治疗,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意义非凡,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尿毒症血液透析期 临床护理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方法护理28例作为对照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2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两组数据并做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结束后均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方法护理28例作为对照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2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两组数据并做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结束后均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8.1 月至 2019.2 月确诊收治的 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共计 80 例,通过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给予 心理护理干预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视觉模拟评分( VAS )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 SAS 评分、 SDS 评分、 VAS 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优,且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 ,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 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实施 心理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 四肢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策略,对剖宫产产妇的康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其均为剖宫产产妇,在符合实验要求的产妇中抽取了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策略,对患者的产后康复提供建议。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情绪的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即分别为(11.2±2.1)分和(13.2±2.3)分,对照组为(15.3±2.7)分和(16.7±1.4)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上看,观察组为4.4%(2/45),对照组为11.1%(5/4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安全。结论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策略有利于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在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并发症的预防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剖宫产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和分析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所收治的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 42例,秉承随机双盲原则,将本次调查研究的 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期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提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前 SAS评分和 SDS评分不具备显著差异,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AS和 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期患者积极有效的开展心理干预,可以较好的改变患者现有的不佳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其自身正视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有助于患者进一步治疗,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意义非凡,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尿毒症血液透析期 临床护理 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