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选取2016年3月至8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与措施。通过观察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包括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休克的发生率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出血量>3500~8000ml患者中出现休克6例(100.0%),出血量>1800~3500ml患者出现休克11例(64.71%),出血量>1150~1800ml患者中出现休克13例(46.43%)。依据患者的出血量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病死率,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临床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主动免疫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检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孕8周内,观察组患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孕9-12周时,观察组患者P、E2、HCG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免疫疗法与地屈孕酮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保胎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地屈孕酮 主动免疫疗法 复发性流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术中并发证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治疗患者为研究组,对其实施并发症护理,同时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未实行并发症护理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尿道管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比2组患者术毕并发症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管、尿道管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术中并发症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泌尿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74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低血糖发生时间,总结其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达52.70%。未遵医嘱用药因素占据50.00%。结论高度警惕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段,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防止诱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 标签: 内分泌科 糖尿病 低血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使用RCA法对2016年11月一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60起不良事件,并且根据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应用RCA法对护理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护理事件的不良原因有很多起,在使用此方法后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使用RCA分析法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率,还能让患者更加青睐此方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观察时间内参与我院手术室护理的14名护理人员为试验研究对象,分析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72.73%)明显高于术前(13.64%)及术后(13.64%),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生物感染因素产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化学因素(22.73%)及物理因素(27.27%),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物感染因素,且术中是出现职业暴露的高发时间,通过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进行加强,并对职业暴露的培训进行完善,以期降低出现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在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关因素全面掌握,在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19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 脊柱外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被误诊为异位妊娠病的妇科急腹症的种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妇产科门诊2014年1月—2016年12月患妇科急腹症被误诊为异位妊娠以异位妊娠的患者9例。结果9例患者中3例为输卵管炎、4例为卵巢黄体破裂、2例为输卵管绒毛膜癌。结论对于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也可能出现误诊,因此需要医生在诊断时结合患者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将可能的疾病种类考虑在内。

  • 标签: 妇科急腹症 误诊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的尿路感染率的降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5位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原因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让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被诱发。利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参与本次调研的105位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尿路感染的有31人,检查病原菌39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三种病原菌分别占据较大比例。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糖尿病患病历程超过10年,住院时间超过20天,空腹血糖超过8mmol/L,并且利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病人发生尿路感染危险的一大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超过60周岁的女性病人,血清白蛋白不超过3g/L,留置尿管则是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包含了年龄以及性别,高龄女性病人是尿路感染高发人群,我们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为病人留置导管护理,让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外消过程出现湿包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3400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湿包数量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湿包发生原因。结果34000个灭菌包中总计出现356个湿包,湿包的占比为1.04%。产生湿包的原因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具体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因素与物品本身因素。结论消毒供应室进行外消过中,需严格控制外消质量,强化灭菌质量管理,杜绝湿包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外院消毒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有效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总结预防策略。结果80例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其中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2.50%,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5.00%,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25%,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导管滑出发生率为2.50%。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应该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置管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中心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300份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并根据不合格因素探讨相应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73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24.33%,其中包括水质标本、公共卫生用具标本、一次性餐具标本等;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显示,标本本身质量问题及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标本质量及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相关人员应加大监控力度,同时也应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规范检验检测标准,确保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期间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并分析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类型、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临床表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所涉及的药物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占比最大(26.8%),头孢西丁占比最小(2.4%)。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循环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25.6%),循环系统反应发生率最低(8.5%)。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差异,用药期间或前后12h内饮酒,环境因素,年龄过大或过小,合并用药,饮食因素,情绪因素,患者本身生理、病理、免疫学状态,药物用量过大,输液速度过快,药物质量不合格,个体差异占比最大(30.5%),药物质量不合格占比最小(1.2%)。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现象较为常见,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为了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应加强用药管理。

  • 标签: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头孢菌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14例患者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低血压、糖尿病、围术期的药物治疗不当、围术期宣教不充分及围术期护理不规范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结论监测患者血压及血糖、合理用药、充分宣教、规范护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的成功率,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失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控制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到的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率,分析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107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30%,其中,不合格百分比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在尚未进行沟通前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08%,经过沟通后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为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想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则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搜集的127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80例)和非低血糖组(47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血肌酐水平以及平均病程时间等。结果低血糖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间长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治所占比例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使用阿卡波糖所占比例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两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所占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与病程时间长和体重指数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 标签: 使用口服降糖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