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局部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主要分成研究1组与研究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5人,研究1组对患者见常规的护理方法,同时给予研究2组的患者使用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局部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时,使用有效的护理手段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验到全方面的护理优势,以便于在今后的治疗中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将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其中,也是最理想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待遇。

  • 标签: 冠脉造影 支架植入 术后 局部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诊治疗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将11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5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与55例实验组(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多血管性转移癌、肝细胞性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确诊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肝血管瘤确诊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较常规超声较差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诊断患者恶性、良性肝血管瘤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渗漏的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2014年1月开始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渗漏的原因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预防管理措施,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肾囊性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肾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14个,恶性病灶26个,恶性病灶误诊2个,漏诊1个,诊断准确率92.50%明显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00%(P<0.05)。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肿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86.67%、92.31%、92.86%均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68.00%73.33%、80.95%、57.89%;一致性进行检验分析显示,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κ=0.284),而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κ=0.791)。结论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突出,其具有操作简单、误诊及漏诊率低、敏感度高等优点。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肾囊性病变 良恶性 鉴别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中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在改善ICVD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NIHSS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内介入 单纯药物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多胎妊娠早期行选择性胎术的孕妇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6例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胎术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胎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结局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更少、胎儿结局更好,且孕妇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均有较为显著的改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舒适护理是确保多胎妊娠胎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多胎妊娠 减胎术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永久性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足,感染率低的优点,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与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指导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归纳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要点,认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操作要领,进行及时、恰当、细致的临床护理,以此提高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永久性血管通路 建立方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入院后行CT检查,比较CT与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效果。结果CT、MRI和CTMRI对脑出血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P>0.05)。CT、MRI和CTMRI对脑梗死和动脉瘤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CT、MRI、CTMRI对脑梗死及动脉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N(P<0.05)。MRI诊断成本和总费用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单纯CT和MRI相比,CT联合MRI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理想,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CT MRI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收治的89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并拟定应对措施。再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9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应用相关措施指导用药。对比两组用药误区情况以及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效性。结果回顾性分析表明,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包括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不准确三个方面,拟定对应措施应用于观察组治疗工作中。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有效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临床用药存在误区,应加以分析、给予处理,提升用药科学性和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用药时间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在此次的探究与分析中是选取在 20013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中的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分析的对象,对于临床的处置以及相关的措施进行探究与分析,其研究与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究脑血管疾病与精神障碍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得的相关措施。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在这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医生的诊断与治疗之后,有 6例成功的案例, 27例为好转的案例,而剩下的 5例则是无效的案例。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其治愈好转的案例达 86.84%。而其研究的结果就是在对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使得病人的病情得到较大的好转与延缓,并减轻了许多的不良后果与消除了许多不良症状,降低了伴发疾病的患病率。

  • 标签: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临床探析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就收治疗的1400例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选取的1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700例患者,予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干预;对照组共700例患者,予以带翼头皮针进行干预。对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造影剂的渗透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护理治疗的过程当中,对照组700例患者当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共有14例,观察组700例患者当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的仅有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使用对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的患者予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干预可以将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外渗 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声造影(CEUS)检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70例(110个病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其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0例患者11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84个、恶性病灶26个。而CEUS联合UE检查符合率96.1%、UE检查符合率86.4%、CEUS检查符合率91.8%。其中良性病灶主要为高增强和均匀等增强,且消退迟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而恶性病灶主要为不均与低增强,且消退早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与单独采用UE相比,CEUS联合UE的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等均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过程中采用CEUS联合UE的价值显著,可提升临床诊断该病症的准确性,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肿块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有明确病理及临床诊断的 46例盆腔肿块患者,共 46个盆腔肿块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最终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分析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检查良、恶性肿块符合率分别为 71.43%( 15/21)和 76.00%( 19/25),均明显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 95.24%( 20/21)和 96.00%( 24/25),两者相差较大,而 P<0.05,数据从统计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鉴别诊断盆腔肿块良恶性质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盆腔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观察颈部不典型淋巴结血流特征。方法选取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90例,对患者行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根据患者诊断结果,分析患者淋巴结血流特征。结果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门型血流特征均高于结核患者、转移瘤患者,周边型血流型号低于结核患者、转移瘤患者,均匀增强高于结核患者、转移瘤患者,不均匀增强低于结核患者、转移瘤患者(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有效显示颈部不典型淋巴结血流特征,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部不典型淋巴结 血流特征 三维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2018年11月21日,第十三届COA学术大会数字骨科会场活动如期举行。第十三届COA学术大会数字骨科会场由裴国献、郭征教授主持。本届COA数字骨科会场的主题就是“接地气的数字骨科技术”。针对3D打印金属假体、骨科手术机器人、计算机导航、虚拟现实、实用3D打印、数字骨科发展走势这6个当前热点技术方向,开设了6节讨论议程,探讨这些技术在全国广大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 标签: 骨科技术 COA 接地 厦门 会议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时代科技的进步,病案数字化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有效保障 医院整体运行效益,最大限度提升了病案资源利用率。接下来本文将对病案数字化的实践应用,进行一定分析,比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与常规超声(us)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外侵犯(EC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PTC患者96例,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分为ECE组(44例)和非ECE组(52例),对术前CEUS和US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EUS灌注指标间的差异,并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于ECE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ECE组患者的RT、TTP、TPH和AUC均显著低于非ECE组(P=0.017、O.027、0.000、0.001),WIS明显高于非ECE组(P=O.004),两组患者的P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ROC曲线显示,应用CEUS诊断预测PTC患者发生ECE的曲线下面积(AUC=0.914)高于US(AUC=0.756)。CEUS诊断PTC患者发生ECE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1%,93.18%,92.31%,91.11%和94.12%,均显著高于US的73.96%,70.45%,76.92%,72.09%和75.47%(P=0.000、0.006、0.030、0.013),US和CEU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09%和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60)。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技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外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诊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收治并确诊为输卵管堵塞的不孕症女性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观察组则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输卵管堵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受孕情况。结果使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的观察组受孕情况优于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对照组的受孕情况,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卵管阻塞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再通术 宫腔通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