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如果采集的血小板可以推迟1天进行病原体灭活,则可对血液中心的物流、人员配置和献血流程进行优化,但是此期间细菌会快速增殖。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补骨脂素衍生物和紫外光对采集24和30h后血小板中细菌的灭活效果。

  • 标签: 血小板 细菌灭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小时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6月-2016.9月间收治的92例初产妇,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6例,指导观察组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常规组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母婴皮肤接触<1h。评估两组新生儿初次喂养成功率、产后6个月持续喂养率;新生儿开始母乳喂养、吸吮时间及母乳喂养用时、吸吮持续用时及母乳喂养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46例新生儿中,初次喂养成功率为40例(86.96%)、高于常规组初次喂养率30例(65.22%),(χ2=12.989,P=0.000)。观察组新生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吸吮持续时间、母乳喂养量表评分结果均优于常规组,(t=16.087、5.329、32.524,P<0.05)。观察组46例初产妇在产后6个月后持续进行母乳喂养率为31例(67.39%),高于常规组15例(32.61%),(χ2=24.193,P<0.05)。结论护士为初产妇提供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可提高新生儿初次母乳喂养常规率,提高产后6个月持续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分娩
  • 简介:【摘要】24小时的眼压监控,一般是在零点起,每两个小时一次,24个小时内12次。检查眼压的原因是,有些隐藏的青光眼患者,在白天的时候,他们的眼压都在正常范围内,甚至还会稍微高一些,但是如果患者有青光眼的典型症状,那么就必须做24小时的眼压检查。经由观察24小时眼压的波动在10-22mmHg范围内,但是在某种情况下,24小时眼内压波动范围≧8mmHg,双眼眼压差≧5mmHg,这对青光眼患者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24h眼压持续检测技术 青光眼 诊治
  • 简介:目的:低体温是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新鲜气体流量七氟醚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时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L组(新鲜气体流量为1.0L/min)与H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0L/min),每组20例。室内温度维持在23℃,湿度维持在40%~60%。患者使用相同的外科覆料,输液未予加温处理。体温监测:连续监测前胸皮肤温度(chestskintemperature,Ts)、鼻咽温(nasopharyngealtemperature,Tc),每15min记录一次,至手术结束。术毕观察患者寒颤、躁动、术野及切口渗血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输液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后即刻相比,两组患者Tc在诱导45min后开始下降(P〈0.05);诱导后60min,L组体温高于H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45min各时间点T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60min,L组Ts高于H组。术毕患者寒颤、躁动及渗血发生率H组高于L组。结论:采用七氟醚低流量(1L/min)麻醉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 标签: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体温 七氟醚 低流量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的重要价值。方法:取46例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均需给予吸氧处理,因吸氧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面罩吸氧患者为1组,行经鼻该流量吸氧患者为2组。结果:吸氧后8小时、24小时患者呼吸状况比,相比1组,2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均较优(p

  • 标签: ICU肺癌术后患者 撤机 经鼻高流量吸氧 呼吸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MECT治疗后持续常规流量吸氧对于改善治疗所致记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行MECT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进行改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持续常规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临床改善效果及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持续常规流量吸氧治疗后6(?)个月中,其记忆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MECT治疗的患者给予持续常规流量吸氧,能有效缩短患者记忆障碍的恢复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MECT 常规流量吸氧 记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6例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分别给予传统氧疗和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aO2/kPa指标、pH指标、PaCO2/kPa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流量控制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量控制理念来控制脑脊液引流。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按要求准确运用流量控制理念,引流量每天最多365ml,最少185ml,平均(252.9±49.8)ml,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治疗效果好,无1例发生过度引流,未发生因引流继发的颅内感染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流量控制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同时防止过度引流的发生。

  • 标签: 流量控制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 过度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化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化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化,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化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湿化 吸氧 低中流量
  • 简介:摘要:全球疫情再度爆发,让人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全民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在全民健康体系的建设中,将医疗企业资源重新配置,有效配置,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面临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老年重症肺炎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的护理。方法 抽取4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强化护理干预,就患者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PaO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sPO2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重视肺炎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的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老年人群 重症肺炎 护理干预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经鼻高流量氧疗在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诊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15例,共计患者30例。对比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血液的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更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Ⅱ型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流量七氟醚麻醉方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中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1年3月,选取260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低流量七氟醚麻醉,B组丙泊酚静脉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拔管时间(5.87±3.24)min、苏醒时间(5.63±3.43)min、麻醉清醒时间(7.58±3.64)min均短于B组,P<0.05;A组躁动、高血压、恶心、心率过缓等麻醉不良反应风险低于B组,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麻醉方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苏醒。

  • 标签: 低流量七氟醚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麻醉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则给予七氟醚进行低流量麻醉,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起效时间、用药剂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25%比差异性大(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低流量七氟醚麻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全性较高,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流量 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小时血糖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本站接受体检且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的182例非糖尿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1小时的血糖水平分为两组,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A组,共71例;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B组,共111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之间腰围、腰臀比、舒张压以及TC、TG、LDL-C等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的BMI、收缩压、FPG、2hPG显著低于B组,HDL-C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OGTT1小时血糖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对于OGTT1小时血糖较高的病例应该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硬化。

  • 标签: 口服糖耐量试验 代谢综合征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小时血糖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本站接受体检且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的182例非糖尿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1小时的血糖水平分为两组,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A组,共71例;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B组,共111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之间腰围、腰臀比、舒张压以及TC、TG、LDL-C等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的BMI、收缩压、FPG、2hPG显著低于B组,HDL-C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OGTT1小时血糖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对于OGTT1小时血糖较高的病例应该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硬化。

  • 标签: 口服糖耐量试验 代谢综合征 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