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实施康复指导时,围绕精神病程度、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社会的可接受性等六个方面加以评价。现对30例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和居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小组游戏。经康复指导后,再次对与患者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对比前后评价结果,总结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患者经康复指导后,除身体功能、精神病程度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优于康复指导前,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必要治疗护理外,采取增强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及小组游戏等康复指导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指导 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针对社会功能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入组前与入组8周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入组后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为(8.14±1.79)分,对照组PANSS量表总分为(14.08±1.53)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QOL-100)总分为(16.27±2.35)分,对照组QOL-100量表总分为(10.21±1.68)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生活时间及社会支持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相同年龄段的3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于对照组一同填写LES和SSRS问卷调查,对两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SRS量表显示社会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和总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是客观支持和总体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支持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ES评分显示总体正性事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负性事件评分观察组为和总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负性事件以及社会客观支持程度是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位脑梗死患者,把其作为心理状态护理的研究对象。把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把两组患者平均分为30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病情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护理后的数据显示当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75%,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状态护理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针对社会功能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入组前与入组8周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入组后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携带PICC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现状,探讨与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102位携带PICC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其中多个维度与后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P<0.05)。结论健康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促进健康教育,帮助携带PICC患者提高健康行为水平。

  • 标签: PICC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培养期护士职业获益感与专业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NPCBQ)和护理专业承诺量表(NPCS)对406名培养期护士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1)培养期护士SSRS总分为(37.78±5.35)分,NPCBQ总评分为(53.11±6.35)分,和NPCS总分为(83.22±8.39)分;(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职业获益感及专业承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3)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为0.1129,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4361,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5639。结论社会支持在职业获益感及培养期护士专业承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职业获益感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专业承诺。

  • 标签: 培养期护士 社会支持 职业获益感 护理专业承诺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2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前后康复疗效测评(IPROS)、社会功能评估(SSPI)评分变化。结果干预组护理后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社会适应性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康复效果,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性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夏高校在校大学生WIFI使用现况及学习和社会交往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夏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宁夏高校在校大学生每日使用WIFI的时长在0.5-1小时之间417人,占43.4%,WIFI上网通常使用时段集中在1800-0000共640人,占66.6%,上课很少或从不使用WIFI上网有516人,占53.7%,寻找WIFI信号未果感到没什么大不了的有732人,占76.0%,表示能接受没有WIFI的生活有699人,占72.7%,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等)组织的活动,偶尔参加的有514人,占53.5%,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成为主角,引导谈话的主题的有303人,占31.5%,被动地跟随他人谈话的有559人,占58.2%。(2)宁夏高校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课堂效率和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宁夏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大多在中等水平以上,使用WIFI上网时段主要集中在1800后,上课较少使用WIFI上网,课堂效率较好。经统计分析,与男生相比,女生的课堂效率、学习成绩和社会交往情况较好。

  • 标签: WIFI 使用现况 社会交往 在校大学生
  • 简介:摘要通过医疗卫生宣传画的艺术设计,作品以通俗化、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向公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无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不同于纯艺术形式的作品,个性化设计是运用美学展现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如何将个性化理念的构思运用到卫生宣传画作品中。

  • 标签: 医疗卫生宣传画 艺术设计 科普知识 社会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5.3~2016.3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普通组与干预组,每组成员35例,前者实行院内一般护理措施,后者调查其社会心理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普通组心理情绪相关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普通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及早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然后制定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意愿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建议。方法对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47份。在养老构成上面,社区居家养老分别有252人,占整体有效受访者人数的66.6%;在养老意愿方面,有262人,占75.5%的老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自己养老的理想方式。结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作是适合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应大力发展。

  • 标签: 老年人 居家养老 需求 社会化运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

  • 标签: 奥卡西平 反社会人格障碍 攻击行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干预8周。应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NS评分均下降,SSPI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状况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社会支持的状况,探究其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的相关性,为改善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提供积极的措施方法。方法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118名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对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分析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呈轻中度水平,并且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始终呈正相关(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生命质量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并指导肠造口病人的护理。方法以70例肠造口病人为对象,使用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和社会支持评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得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33.72±4.68,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2.55±7.86、10.63±3.72、15.49±5.17、6.43±2.56。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24、0.756、0.733、0.698,p<0.05)。结论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较差。强化肠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亲情护理和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相关性分析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98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施CCRT训练,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的定向力(5.60±1.35)分、计算力(2.20±0.79)分、语言能力(7.10±0.36)分、空间能力(0.78±0.42)分、即刻记忆力(2.42±0.53)分、短程记忆力(1.17±0.78)分及MMSE总分(23.36±2.98)分均所有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SDSS、PSP评分(8.23±0.94)分、(81.36±14.23)分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应用CCRT治疗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CCRT VD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自2011年12月31起,随着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公布施行,因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卫生部门要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所赋予的职责,承担责任,就必须积极调整工作重心,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深入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培养具备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复合性职业卫生监督员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将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和规范融会贯通,付诸于《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执行之中,才能体现国家意志的强制性,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 标签: 职业病防治法 现代医学模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