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地塞米松两给药途径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结膜下地塞米松注射治疗,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感觉舒适、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研究。

  • 标签: 地塞米松 给药途径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相关的两肿瘤标志物。本文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改善差异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改善情况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胺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生理盐水与牙龈冲洗两护理方法对脑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家属自行同意条件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牙龈冲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臭和口腔炎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口臭及口腔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外科昏迷患者,采用牙龈冲洗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口臭及口腔炎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口腔护理 生理盐水护理 牙龈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三不同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及三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RP检测的敏感性为56.9%,特异性为70.8%,PCT检测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4.7%,IL-6检测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5.8%。结论PCT、CRP及IL-6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判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君达美”与“商环”两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方法背神经阻滞麻醉下将包茎、包皮过长患者的多余包皮切除。结果效果满意,痊愈率较高。结论“君达美”包皮环切器与“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效果无差异。

  • 标签: 包皮环切 君达美 商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64.0%)和总有效率(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8.0%)和总有效率(76.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ECOPD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布地奈德 复方异丙托溴铵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疾病谱分布特征,为制定红河州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除2005年伤寒发病数位居乙类传染病第二位,乙类传染病发病位居第一、二位的一直是肺结核或病毒性肝炎,仅是排位顺序的不同;2004-2007年发病在3-5位之间波动的是伤寒、疟疾和痢疾;自2008年开始疟疾退出前五位病,淋病2008年进入前五位病第五位,2009年淋病退出前五位病,艾滋病进入第五位;2010年艾滋病退出,梅毒进入第五位;2013年痢疾退出前五位病,艾滋病和梅毒同时进入前五位病。从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可以看出,10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在2013、201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的50%以上,成为传播途径构成的第一位;下降最明显的是自然及虫媒传染病,从200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的13.83%,到2013年下降到0.39%;肠道传染病自2006年开始较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传播途径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播途径构成中维持在30~35%之间。结论乙类传染病的前五位病是主导全州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农民是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要人群,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乙类传染病高发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是今后我州传染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 标签: 乙类传染病 病种 疾病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运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对其肠蠕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治疗的84例胃肠道手术病例分组,对照组42例根据常规外科标准落实护理,观察组42例制定综合护理方案干预,针对两组的总干预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达97.62%,相比对照组的83.33%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术后排气与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方案干预,总体护理效果更理想,且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护理方法 胃肠道手术 肠蠕动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离式单向回血法在高压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高压动静脉内瘘患者,分别采用对照组(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回血120例次、观察组(分离式单向回血法)回血120例次进行自身对比研究,观察两回血方法所需时间、回血时是否需加压、回血盐水使用量情况。结果在高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观察组回血均需要加压,观察组回血的时间、盐水使用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给高压动静脉内瘘患者回血时采用分离式单向回血,减少回血的时间,减轻患者透析风险,减少工作操作难度,增加工作效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回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BCT)研究颈、胸上段食管癌使用颈肩膜、体膜两固定方式放疗时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选择。方法随机选取66例拟行放射治疗的颈、胸上段食管癌的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A组定位时采用热塑颈肩膜固定,B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利用CBCT对每位患者首次治疗前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然后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A组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测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14)cm、(0.15±0.15)cm、(0.23±0.15)cm,而B组为(0.16±0.13)cm、(0.24±0.16)cm、(0.18±0.12)cm,A组误差数据优于B组,特别在Y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膜固定技术可以减少颈、胸上端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手术方式治疗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采用的是左胸食管癌切除术,B组采用的是经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C组采用的是颈食管抽拔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方法。观察这三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极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手术方式中,B组治疗效果较好,C组治疗之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并发症是最少的,A组相对于B组和C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每一不同的食管癌切除术所产生的短期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在实际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

  • 标签: 左胸食管癌切除术 经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 颈食管抽拔胃代食管颈部吻合 近期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67例,平均年龄74.7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半髋关节置换术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比较,恢复髋关节功能时间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引流量、平均输血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29%(25/28),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33/3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在手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情况和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三气管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7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均为25例,C组患者26例。A组患者采用新型盲探插管技术,B组患者实行传统盲探技术,C组患者实行纤维光导喉咙引导技术,比较三组患者插管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76%与10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B组患者插管时间为(12.7±6.4)min,A、C组患者插管实践分别为(4.7±1.5)min、(4.3±1.2)min,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患者采用新型盲探插管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新型盲探插管技术操作简便、实用有效,明显提高颈椎骨折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插管技术 颈椎骨折 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两开髓方法对下颌切牙双根管的探查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已经拔除的成年人下颌离体切牙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均按髓腔所在直线实施开髓,对照组均从舌侧窝实施开髓,观察探查结果。在充填根管后,自中部横断,将双根管发生率以及充填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双根管出现率为14.71%,与对照组的16.18%比较接近(P>0.05);研究组的双根管检出率为90.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下颌切牙根管治疗过程中,可按照实际情况实施沿髓腔所在直线开髓,可以有效避免遗漏根管,提升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根管疗法 切牙 双根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在卵巢成熟、未成熟畸胎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卵巢未成熟畸胎瘤21例及成熟型畸胎瘤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妇科B超及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及CEA的检测。结果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中四肿瘤标志物均高于成熟畸胎瘤组,其中CAl25及AFP在卵巢成熟与未成熟畸胎瘤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联合CA125、AFP及超声检查对未成熟畸胎瘤进行检测时,总正确率达到了39.01%。结论CA125、CA199、AFP及CEA在卵巢畸胎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超声检查对未成熟畸胎瘤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畸胎瘤 肿瘤标志物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两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以不同浓度配比的茶多酚和绿原酸为主要成分,添加甘草酸及薄荷油研制一新型健康的漱口液,通过测定其对于两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环直径,观察其抑菌作用。结果用茶多酚浓度为0.0625mg/ml,绿原酸浓度为6.25mg/ml配制成的漱口液对S.mutans的抑菌环直径为14.8±0.3mm,对P.g的抑菌环直径为12.9±0.3mm,与阳性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漱口液对S.mutans和P.g两口腔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医护人员揉搓洗手法与刷洗洗手法两外科洗手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眼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100人,随机等分为A组(揉搓洗手组)和B组(刷洗洗手组),两组人员均使用相同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洗手消毒前后对手部进行采样培养,检测细菌菌落数。结果两组人员洗手前组间手部菌落数无差异(P>0.05),洗手前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人员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均≤5CFU/cm2,但A组手部培养出菌落10例,B组手部培养出菌落仅2例,A组手部菌落数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揉搓清洁洗手法与刷洗清洁洗手法两外科洗手法均可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但刷洗洗手法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揉搓洗手法。

  • 标签: 揉搓洗手法 刷洗洗手法 细菌培养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放疗应用真空垫与乳腺托架两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均采取放疗,观察组采取专用固定板与真空垫固定,对照组采取专用乳腺托架固定,测量两组患者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Y轴及Z轴上摆位误差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次摆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放疗中采用真空垫固定可对患者手臂及身体位置良好固定,可重复度高且舒适度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乳腺癌 真空垫 乳腺托架 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