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冠脉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08例患者心电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探讨其心电图特点、及其结果阳性者中与40例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与冠心病的诊断的符合率,加强临床工作着对心电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的认知。方法分析1年来408例患者的心电平板试验资料。结果阳性者中40例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论本文资料显示心电运动平板试验在早期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及其心功能的评估及预防心脏猝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冠脉造影 心脏猝死
  • 简介:摘要分析干扰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平板运动试验)的原因,寻找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提高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干扰原因与护士的操作水平及患者心理、步态、体型及手握扶手的松紧均有关系。结论通过规避干扰因素,能最大限度保证心电图的质量,对提高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活动平板试验 干扰 伪差 基线漂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方法,提高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水平;方法按照DR平板探测器的使用要求,调节机房湿度与温度,对DR平板探测器进行清洁、防震、校准等维护;结果经过对DR平板探测器进行日常维护,提高了DR平板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研究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设备故障,保证了DR系统的正常运行;结论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提高检查水平,同时还能降低DR系统的故障发生率,延长DR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 标签: DR平板探测器 日常维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中的照片。结果41例早期食道癌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中的表现(1)食道粘膜的改变;(2)小的充盈缺损;(3)小而浅的斑片状龛影;(4)食道管壁的形态改变;(5)食道管壁功能的改变。结论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数字化 动态 低张 气钡双重造影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泛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混悬剂混悬液联合应用在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食道Ca术后复查50例,胃Ca术后复查70例,结肠癌术后10例,常规食道造影检查20例,常规上消化道造影100例,结肠灌肠检查20例,检查前均需禁饮食6小时以上,灌肠者需清洁灌肠。使用此应用方法进行动态消化道造影成像,对比常规泛葡胺造影、常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钡灌肠造影检查,针对其显影效果及其它综合分析。结果泛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混悬剂混悬液联合应用后,各组织显影清晰,对比度良好,显影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泛葡胺造影。结论注射用泛葡胺与微量医用硫酸钡干混悬剂混悬液联合应用,此造影检查方法在CT及常规消化道造影中,显影更加清晰、对比度更高,与周围组织分辨力增强,更易区分,能更清晰显示狭窄及术后吻合口宽度,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双源CT 消化道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恒速动态输卵管造影的不同造影剂推注速度对造影结果的影响,获得临床效能较好的推注速度。方法对本院1146例不孕症患者行不同推注速度的恒速动态输卵管造影并分组,A组推注速度4ml/min,242例;B组为8ml/min,261例;C组为12ml/min,232例;D组为20ml/min,211例。比较4组的曝光时间、复通率、假阳性率及逆流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曝光时间高于其他组(p<0.05),而输卵管近端及远端复通率低于其他组(p<0.05);A组和D组的假阳性率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的逆流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推注速度为8ml/min和12ml/min时,HSG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卵管造影 恒速动态观察 推注速度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尿路造影(IVP)在尿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的相关造影资料,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尿路造影检查,在对其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加延时扫描后,再对重建后的泌尿系统以及CT横断面的影像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双侧尿路系统的显影分为5段,即肾盂肾盏、膀胱、下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输尿管,对各段的显影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显影程度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诊断尿路病变患者的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且具有创伤小、憋气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立体、多方位、多平面地对患者的泌尿系统病变进行显示,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使用。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静脉尿路造影 CT尿路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该项检查,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总结2009年3月-2011年9月行FFA检查364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通过检查前准备,造影中护理,造影后护理,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FFA检查是眼底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加强该项检查的护理,可减少其毒副作用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该项检查

  • 标签: 荧光素钠 眼底荧光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离子型造影剂105例,其中20例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出现全身灼热感、打喷嚏、恶心、呕吐,10例伴有荨麻疹,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吸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完成造影;有5例出现较严重过敏反应头晕心悸、胸闷,停止检查,经抢救病情稳定,转病房观察。余均顺利完成造影检查。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95例,未发现过敏反应。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结果均达到满意,并符合诊断的要求。结论在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护理工作极为关键。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弥补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中的不足,达到理想的影像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HSG中,先注入40%碘化油4-6ml后,动态TV监视发现输卵管不显影或显示异常,再更换非离子造影剂继续检查,并记录该方法先后的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0年12月常规HSG中筛选100例输卵管不显影或显示异常162条输卵管,更换非离子造影剂再检查,再显示104条输卵管,再显率64.2%(104/162)。自愿接受加注通液62例,随访受孕56例,受孕率56%(56/100)。并发腹膜剌激综合症8%(8/100),逆流性综合症3%(3/100),输卵管碘残留3%(3/100),盆腔碘油聚结1%(1/100)。结论常规HSG术中发现宫腔输卵管异常,即刻更换非离子造影剂再检查,有利益输卵管再显示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避免输卵管不通假阳性的误诊误治。

  • 标签: 碘油 非离子型造影剂 离子型造影剂 子宫输卵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离子等渗造影剂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97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平均年龄65±13岁)中,女性50例(52%),糖尿病24例(25%),慢性肾脏病15例(15%),高血脂66例(67%),高血压84例(86%)。97例患者的基础肌酐水平在0.5~2.6mg/dl之间(平均1.01)。基础肌酐为≤1.5mg/dl者81例(84%),≥1.5mg/dl者16例(16%)。97例患者中有3例(3%)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结论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发生CIN的风险较低。

  • 标签: 非离子等渗造影剂 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平板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88)中的D区(站立位功能)和E区(行走、跑、跳能力)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对象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2.37±25.79VS51.10±26.76,P<0.05)。结论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 运动平板训练
  • 简介:摘要贲门癌的常见X线表现是贲门区块,龛影和食管下端僵硬狭窄,食管下端受累征象X线容发现,贲门区块及龛影在常规检查时,则遗漏较多,本文通过13例贲门癌切除标本X线——病理对比分析,用以探讨贲门癌肿块和溃疡漏诊的原因.

  • 标签: 贲门 肿快 溃疡 X线
  • 简介:摘要磁共振伪出现的原因和扫描序列、多参数成像、成像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由于产生伪的因素不同,伪的表现和形状也大不相同。随着核磁共振的普及,在临床应用中,只有正确认识伪产生的原因和各种伪的特点,才能够有效的限制和消除伪,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病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GEMP3510CR伪的特点,从在扫描仪内在结构、IP板的结构和工作站软件的图像处理等方面讨论伪的产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CR 伪影 影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不同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65例肾脏肿瘤(平均直径3.6cm),应用超声造影肿块回声增强时间和造影剂消退时间(皮质相与延迟相),观察肿块的假包膜(与二维声像图对比),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55例,异行细胞癌1例,肾盂鳞癌2例,肾盂上皮细胞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肾嗜酸细胞瘤1例。肾透明细胞癌55例中超声造影有35例出现假包膜(35/55,63.6%),而二维图像显示假包膜10例(10/55,18%);造影剂呈快进快出46例,快进慢出5例,慢进慢出3例,肿块局部增强1例。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声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肾细胞癌。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恶性,显示肾细胞癌的假包膜有较大帮助。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肾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胆囊疾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本组34例,口服碘番酸片0.5-1克,均用层厚5mm,间距5mm平扫。结果胆囊结石21例,胆囊息肉样变6例,胆囊癌2例,胆囊位置变异3例,胆囊外钙化1例,肝癌低密度灶与胆囊部分重迭1例。结论口服碘番酸CT扫描对诊断胆囊疾病很有帮助。

  • 标签: 碘番酸 疾病 胆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肛门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及排粪造影x线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数字胃肠机,采用浓度为70%~100%(w/V)硫酸钡行常规排粪性造影,透视下动态观察并连续摄片,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力排像及黏膜像。结果98例患者中,直肠前突68例,会阴下降25例。内脏下垂19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9例。直肠黏膜内套叠1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8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骶直分离l例(直肠癌),正常4例。部分病例为复合型。结论排粪性造影能直接显示肛管、直肠及盆底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的异常X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排粪造影 功能性出口梗阻 直肠肛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尿路造影中所遇到各种问题。方法对300例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者,使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点片。在检查中对患者是否有肠道清洁准备及禁水,腹部是否加压,不同造影剂浓度、剂量,造影剂是否加生理盐水,不同造影剂注射速率等情况进行比对;尿路系统显影差的病人,再作其它医学影像检查,以完善尿路系统的诊断。结果数字化X线机进行IVP检查时,患者无需作清洁灌肠,仅需禁水3~6小时;检查过程中腹部不加压,使用小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0.4ml/kg体重,不加生理盐水,注射速率为0.5-1.5ml/s即可得到满意的检查效果。对IVP图像质量差的病人,再与CT、MRI、DSA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尿路系统诊断的价值。结论使用小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造影剂注射过程中不加盐水、患者腹部无需加压、减慢注射率60~120s、使用数字化X线机在注射造影剂后3~10min透视点片,可以达到诊断优质的图像质量,同时病人舒适,提高了X线机的利用率,造影剂剂量少既安全又经济。

  • 标签: 静脉尿路造影 小剂量造影剂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