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非插管全麻)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麻醉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呼吸抑制率、体动发生率、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平稳迅速,患儿不良反应少,苏醒快,安全性高。但不同麻醉药物的影响不同,临床实践应结合病情灵活选择。

  • 标签: 七氟烷 复合 氯胺酮 小儿 短小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胃镜检查手术中的镇静作用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50例,I组静推丙泊酚2.5mg/kg,Ⅱ组静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mg/kg,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记忆缺失苏醒时间,HR、血压、和SPO2的变化。结果I组血压、SPO2下降比Ⅱ组显著(P<0.05),两组镇静程度和苏醒时间相仿。结论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mg/kg辅助胃镜检查是有效的,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

  • 标签: 咪唑安定 丙泊酚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合静脉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患者在复合静脉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对照组患者以单一静脉麻醉形式进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痊愈率约为89%,对照组患者手术痊愈率为76%,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复合静脉麻醉下性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合静脉麻醉 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丙泊酚以及丙泊酚结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方式,麻醉后对效果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7.5%和7.5%,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整体效果明显,整体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痛人流 静脉复合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效果。方法孕6~9周需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为1%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部阻滞麻醉。术中观察镇痛效果、呼吸循环影响、宫颈松弛度、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率9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镇痛率16%,总有效率82%,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宫颈松弛度、出血量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静脉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关节上方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关节上方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患者32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不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7±21)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45±24)ml,平均骨折愈合用时(8.6±2.1)周,肩关节稳定性优良率为87.5%,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结论SSSC双重损伤都是高能量暴力造成的不稳定肩关节上方损伤,当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不过如果患者为锁骨骨折伴同侧肩胛骨外科颈骨折移位明显,应该给予手术治疗,使肩关节稳定得以重建,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肩关节上方 悬吊带复合体 双重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4例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受术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2例。分别采用异丙酚和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结果B组受术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所达到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的生理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麻醉过程中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早于A组受术者;两组受术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这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无痛人流采取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各有35名患者的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纳布啡符合丙泊酚的临床麻醉法,对照组接受丙泊酚符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总结两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映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映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实施上述两种麻醉药物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 无痛人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9例骨科行手法复位患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等处理,静脉推注芬太尼,3min后推注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行复位手术。术中观察患者反应情况,酎情追加丙泊酚。结果观察发现,患者麻醉后,S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做特殊处理;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例患者牵拉刺激时有呻吟,但可耐受,对手术无影响;3例患者清醒后出现头晕症状,休息30min后均自行缓解,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术中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骨科手法复位 麻醉
  • 简介:摘要医院物资材料是医院对患者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物资条件,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为此,文章结合医院普通材料物资管理特点,从采购、库存、使用等方面具体分析医院普通材料物资的管理,旨在能够实现对医院普通材料物资的科学使用,在确保医院稳定发展的同时节省不必要的开销。

  • 标签: 医院 普通材料物资 管理
  • 简介:摘要乳牙脱落后,牙齿萌出后的形态结构上还尚末完全形成以及成熟的情况下即称之为年轻恒牙,年轻恒牙在萌出3~5年后牙根发育基本完成,根尖孔闭合。可因受外伤,畸形尖折断以及龋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年轻恒牙会对牙髓造成感染、坏死、甚至引发根尖周组织感染,影响牙根部的生长发育。临床上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钙类药物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促使根尖区进行发育。利用氢氧化钙的强碱性消除炎症,诱导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孔封闭。本文主要介绍应用irootbpplus新型材料的根尖屏障术的临床效果,为根尖屏障术应用于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炎提供临床上依据。

  • 标签: 根尖屏障术 年轻恒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畸形的临床诊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呼吸科收治的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镜下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儿均有反复呼吸道的感染,表现为喘息及呼吸困难反复发作,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均进行电子支气管镜及胸部CT+气管成像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畸形。结论(1)对于临床上有反复喘息正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应想到有支气管畸形的可能,(2)支气管镜及胸部CT+气管成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3)对于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了解有无支气管畸形及狭窄的情况,能帮助判断能否顺利撤机,是否需要气道成形手术。

  • 标签: 支气管桥 喘息 电子支气管镜 胸部CT+气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埇区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FOLLOWINGIMMUNIZATION,简称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埇区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区2017年上报的188例AEFI,采用描述性方法。结果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共上报188例个案。2017年全区报告发生率24.48/10万剂次,一般反应165例,占87.77%,异常反应22例,占11.70%,心因性反应1例,占0.53%;男女比例为1.191,以1岁以内发病率较高,6~7月份报告例数较多,反应多发生于预防接种后1天内。报告发生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66.55/10万,白破疫苗(儿童)60.41/10万,麻风疫苗57.01/10万,接种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第四剂次AEFI的发生率高于前三剂次。结论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和接种后一天内,埇区预防接种安全性较好,但个别地区仍需加强业务指导,尤其是针对百白破疫苗(无细胞)接种后的预防措施等,提高检测敏感度。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角区肿瘤在低场强MRI下的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角区肿瘤,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听神经瘤17例,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瘤2例,表皮样囊肿、动脉瘤及转移瘤各1例。根据生长部位、肿瘤病变特征和MRI信号特点,能对大多数小脑角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小脑角区肿瘤中以听神经瘤较多见,MRI能对小脑角区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显微手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接诊,均按照显微手术施于治疗。任选组内25例,施于有效术后并发症防治,即观察组,余下则施于常规处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结果结合统计可知,两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为8例,P<0.05。结论针对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施于有效并发症防治措施,可实现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桥小脑角区肿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母婴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麻醉,治疗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麻醉,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记录胎儿娩出时和分娩出5min的Apgar评分。结果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娩出的婴儿Apgar评分均大于9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降低,而且婴儿的分娩时间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利多卡因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医用复合敷料对皮肤软组织挫伤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们用医用复合敷料对53例81处软组织挫伤创面进行换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出血、有无继发感染等情况。结果53例共81处创面4-7天痊愈、换药时无出血、无明显疼痛。结论应用医用复合敷料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出血、减轻疼痛、防止创面感染、降低瘢痕生成率。

  • 标签: 医用复合敷料 皮肤挫擦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