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助运除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免疫学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助运除满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助运除满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助运除满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半夏泻心汤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F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用药14天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血清IL-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血清IL-2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中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对大鼠血清IL-2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大鼠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比半夏泻心汤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助运除满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机体体液免疫,而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助运除满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安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气道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制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检测连续熏烟造模四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组、安肺益肾方大中小剂量组的肺组织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含量。结果安肺益肾方有显著降低肺组织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作用,优以中剂量组明显。结论安肺益肾方具有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基质的生成和重构作用。

  • 标签: 安肺益肾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道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口腔鳞癌模型大鼠中TRPM8、LRG-1、SPHK1表达影响的实验。方法:将42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素组各14只,模型对照组以及大黄素组以给予5g/L4-NQO涂于口腔腭黏膜以建立口腔鳞癌模型大鼠,正常对照组不涂抹,正常饲养。大黄素组于模型建立后开始给予大黄素2.5mg/100g腹腔注射,每6h1次,连续给药48h。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剂量与使用频率和大黄素组相同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癌症组织中TRPM8、LRG-1、SPHK1表达情况。结果: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无大鼠死亡,模型对照组大鼠4只死亡,死亡发生率为28.57%;大黄素组1只死亡,死亡发生率为7.14%。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与大黄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口腔鳞癌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能与下调癌症组织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有关,有望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干预方法。

  • 标签: 大黄素 口腔鳞癌 TRPM8型离子通道蛋白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神经鞘氨醇激酶1
  • 简介:目的研究益肾解毒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用UUO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解毒汤组和科素亚组,于造模后7d、14d各组随机选取10只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SOD、GSH明显降低(P〈0.01),Scr、BUN、24hUpro、MDA明显升高(P〈0.01);益肾解毒汤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SOD、GSH明显升高(P〈0.01),Scr、BUN、24hUpro、MDA明显下降(P〈0.05);益肾解毒汤组与科素亚组比较,肾组织SOD、GSH明显升高(P〈0.05),Scr、BUN、24hUpro、MDA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有氧化应激反应的参与,益肾解毒汤能有效减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可能起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肾纤维化 益肾解毒汤 UUO动物模型 过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6(IL-6)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平喘方及拆方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将6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平喘祛瘀方)、拆方2组(平喘祛痰方)。各组分别灌胃干预7d后处死,取样。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TSLP、IL-6因子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细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及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明显;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细支气管管壁结构正常,管周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拆方2组较拆方1组细支气管管壁增厚不明显,管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TSLP、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平喘方组及拆方2组比较,拆方1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平喘方及两拆方均能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降低TSLP、IL-6因子水平,其中平喘祛痰方较平喘祛瘀方效果更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平喘方 肺组织病理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比较和探讨分别以高果糖餐、高脂肪餐诱导的IR大鼠模型的相关指标及实验方法。方法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高果糖餐组和高脂肪餐组,每组内又分为正常组(普通餐)、实验组,成模后,实验组分为实验对照组、糖肾胶囊组和文迪雅组,连续灌喂4周,比较各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M值。结果以高果糖餐造模的大鼠表现为消瘦、高血压的IR模型;以高脂肪餐造模的大鼠表现为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IR模型,接近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复方糖肾胶囊对两组模型大鼠的IR、血压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两组模型均为成功且稳定的IR模型,其中高脂肪餐大鼠模型亦可用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传统中药煎剂中的多种复合成分针对IR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优于单一的中药提取物和西药的单一靶点的调节,并提示我们传统中药水煎剂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之外的一些微量成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高果糖餐 高脂肪餐 实验动物模型 糖肾胶囊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d气候箱暴露,6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ml;E组按70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栗: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 肺炎 湿热证 动物模型 蒿芩清胆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建立PCOS-IR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组、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另设6只同期喂养的15周龄雌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予针刺穴位(一组为关元、三阴交,另一组为肝俞、脾俞、肾俞穴)治疗,每天1次,两组穴位轮替使用,连续治疗20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溶液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固定、穴位剪毛、消毒,不做其他任何治疗;空白对照组自由摄食、饮水。各组大鼠治疗后检测血清性激素,观察体重、动情周期和卵巢组织学变化,测定血脂水平、糖耐量、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模型对照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卵巢闭锁卵泡增多,闭锁卵泡的直径较大,颗粒细胞层数有所减少,未见黄体分布;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卵巢恢复排卵,切片可见新鲜黄体分布。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血清T、LH、PRL水平明显降低,FSH、E2、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速度明显减慢(P<0.01),肥胖指数(Lee’s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FINS含量及HOMA-IR显著降低(P<0.01),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能够改善PCOS-IR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 标签: 针刺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生殖内分泌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RhoA(Rashomologgenefamily,memberA)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3月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温针灸组三组,每组2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和肾俞穴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1次/d,共21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放免法检测血清白介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白介素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白介素含量减少,Rho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血清白介素和骨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含量,这可能是温针灸通过调节RhoA蛋白改善RA的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RHOA
  • 简介:目的研究红活麻的抗炎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红活麻不同提取部位对NO释放量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技术对红活麻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利用SAS9.30软件对给药组和LPS组NO的含量进行t检验,比较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与LPS组相比,石油醚部位对NO的释放量影响不明显(P〈0.05)。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浓度为15.5、31.25、62.5μg/mL时,均表现出对NO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给药浓度都在62.5μg/mL时,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对NO释放量的抑制为11.42%、21.01%、33%、26.96%,故乙酸乙酯部位对NO释放量影响最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从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3)4-hydroxy-5-methoxy-benzoicacid;(4)Isomeranzin;(5)Dioctylphthalate;(6)Dibutylphthalate;(7)Caffeicacid。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红活麻抗炎活性部位。2,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红活麻 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双固一通”电针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脑部海马基因表达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亚急性衰老模型组(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电针组予以“双固一通”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大鼠脑部海马区的基因表达,并进一步通过RTPCR技术验证差异基因pth2r、JAK1、JAK2、STAT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跨越次数均显示显著差异(P〈0.01),血清SOD活性也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跨越次数均显示显著差异(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采用illumina基因谱芯片对三组大鼠脑部海马组织进行检测分析。以差异基因pth2r为参照进行RTPCR验证表明,JAK1、JAK2、STAT4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JAK1、JAK2基因相对高表达(P〈0.01)、STAT4基因低表达(P〈0.01);而经电针处理的海马JAK1、JAK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P〈0.01)、STAT4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固一通”电针改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提高血清SOD活性和对海马基因表达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相关。

  • 标签: 亚急性衰老 “双固一通”电针 海马 基因芯片 JAK/STA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兔VX2移植瘤实施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及引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VX2背部移植瘤模型,一侧作为对照侧,一侧作为试验侧。试验侧实施热变性4min,经7mm直径木工钻肿瘤热变性区域中心粉碎,并内置引流管以排出渗出液,先后共治疗2次(简隔3d)。于第2次治疗后第3日切除双侧肿瘤,观察肿瘤增长情况及是否有脏器的转移。结果:试验侧较对照侧肿瘤质量降低50g,提示该操作对试验侧肿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心、肝、脾外观无明显改变,试验侧肾脏因一度肿瘤体积过大受到压迫,肺脏出现肿瘤结节。结论: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引流术可以在兔VX2肿瘤模型上实施,且热变性后引流以排出渗出液是必要的,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大体积肿瘤的治疗。

  • 标签: 实体瘤中心变性 粉碎 引流 兔VX2移植瘤 可行性
  • 简介:目的观察糖肝康对糖尿病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光镜病理结构、电镜超微结构和肝功能、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肝康小剂量组、糖肝康大剂量组、降糖甲组5组,每组10只。用链脲佐菌素和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干预12周后,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比较各组大鼠肝功能,比较各组大鼠CYP4501A1,CYP4502E1,CYP4503A1指标。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脂肪变性、增生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肝小叶间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糖肝康大剂量组肝脏结构基本正常。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细胞体积小,核变形、皱缩,有切迹,核仁明显,常染色质团块状,异染色质边聚,线粒体肿胀,亦可见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嵴模糊;内质网肿胀;可见大量脂滴。糖肝康大剂量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糖肝康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LT明显降低(P〈0.05);糖肝康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LT明显降低(P〈0.01);降糖甲组与模型组相比,ALT明显降低(P〈0.01);糖肝康大剂量组与降糖甲组相比,ALT明显降低(P〈0.05)。糖肝康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ST明显降低(P〈0.01);糖肝康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ST明显降低(P〈0.01);降糖甲组与模型组相比,AST明显降低(P〈0.05);糖肝康大剂量组与降糖甲组相比,AST明显降低(P〈0.01)。糖肝康小剂量组、糖肝康大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CYP4501A1,CYP4502E1,CYP4503A1的表达均降低(P〈0.05);降糖甲组与模型组相比,CYP4501A1,CYP4502E1,CYP4503A1的表达均降低(P〈0.05);糖肝康大剂量组与降糖甲组相比,CYP4501A1,CYP4502E1,CYP4503A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肝康对肝脏的病理改变起到一定改善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肝功能,CYP4501A1,CYP4502E1,CYP4503A

  • 标签: 糖肝康 慢性肝损伤 光镜 电镜 细胞色素P450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口服液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HSP7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跳台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ELISA法检测HSP70、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使小鼠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HSP70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血清TNF-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口服液能够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HSP70蛋白、TNF-α的表达.改善失衡的促一抗炎性反应体系.这可能是益气养阴口服液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益气养阴 D-半乳糖衰老模型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轴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性结肠炎 蛇葡萄素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炎性轴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自噬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自噬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自噬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自噬性损伤的作用。结果:复糖复氧6~36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用3-MA预处理后,可使复糖复氧6~12h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复糖复氧后24~36h相反。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复糖复氧后6hLC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至24h达高峰;p62蛋白表达随再复糖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黄芪甲苷对OGD2h复糖复氧24h的PC12细胞自噬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C12在在OGD复糖复氧6~12h,自噬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而在24~36h后加重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诱导的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受损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氧糖剥夺再复糖复氧 细胞自噬 细胞损伤 黄芪甲苷 保护作用
  • 简介:采用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健脾温中法(肠祺方)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VIP(血管活性肠肽)的实验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肠组织中VIP较正常明显升高(P<0.05),用大剂量肠祺方可降低已经升高的VIP含量;而得舒特对血浆及组织中的VIP影响不明显.健脾温中法对血浆及肠组织中的VIP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中药可能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分泌、释放来达到治疗目的,其机理与对照组得舒特不同.

  • 标签: 脾胃虚寒型 肠易激综合征 健脾温中法 中医药疗法 血管活性肠肽
  • 简介: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值的实验研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便秘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10丸/d麻子仁丸溶水灌胃。1次/d,疗程7d。通过墨汁推进法计算肠道推进率观察小鼠通便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肠道病理学情况;检测胃蛋白酶活性,并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模型组的粪便粒数、粪便重量、粒粪便重量和肠道推进率均较空表组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通便功能明显改善(P〈0.05)。2)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涧,肌层变薄,经过药物治疗后,炎性反应有所改善,肌层有所增厚。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2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2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身高(P〈0.05)。结论:麻子仁丸能有效改善便秘型小鼠通便功能,提高小鼠胃液蛋白酶活性,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有关。

  • 标签: 麻子仁丸 便秘型小鼠 通便功能 胃蛋白酶活性 淋巴细胞 增殖
  • 简介: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风险投资是解决高新企业发展中融资困难的重要金融支持之一。旨在研究我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DEA模型来衡量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其次将风险投资规模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但并不显著。建议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

  • 标签: 高新技术产业 风险投资 技术创新效率 DE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