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在促进腰椎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6月我院腰椎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换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在促进腰椎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红外线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 腰椎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46例患者,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进行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阳性率及细胞数据指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更高( P<0.05);关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酸性细胞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明显( P>0.05),而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数据,血涂片为 0.99%,分析仪为 0.53%,差异显著( 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简便,但在细胞分类上存在一定误差,我们可通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和协同效应。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其他异常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加对血液疾病诊断的信息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颅脑外伤儿童常见的并发症,对患儿日常的饮食和言语交流造成影响,不利于颅脑外伤儿童的正常发育和社会交往1。而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疗法在改善颅脑外伤儿童的吞咽障碍方面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目前关于星状神经阻滞疗法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的吞咽障碍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就星状神经阻滞疗法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的吞咽障碍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吞咽障碍 儿童颅脑外伤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对治疗中等量基底血肿的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04例自发性中等量基底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2例;早期组(6h-48h)44例;延期组(﹥48h)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及ADL近远期分级等的差异。结果:(1)3组病例患者年龄、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血肿体积最小。(2)3组病例患者血肿腔注射尿激酶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病例患者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和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引流时间最短,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次数最少。(4)3组病例患者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4天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延期组显著优于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等量基底血肿,发病6小时后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对于意识清楚、血肿体积较小的患者,推迟手术至发病48小时后可降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获得最优的手术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冠心病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经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得到确诊,并将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将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对比,确认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心脏超声与心脏冠脉造影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诊断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手段,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患者男,34岁,全身皮疹伴瘙痒4年余。患者4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斑、丘疹,不时渗液,伴瘙痒。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时好时发。2007年10月因“糖皮质激素继发性青光眼”在我院眼科住院,眼压稳定后以“湿疹”转入我科。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昔20mg3次,d,甲氨蝶呤15mg/周等,疴隋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 继发性青光眼 全身皮疹 皮肤红斑 雷公藤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分离术”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细胞 DNA倍体数量,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区别,预测良性细胞转化为恶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潜在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 2014-2019年间存档 22例并伴随诊断结果病体组织进行“流式细胞分离术”实验,其中良性肿瘤病原体 10例,恶性肿瘤病原体 12例,分别将良性与恶性病原体分别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切片,分析对比组织形态和细胞 DNA倍体数量变化。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较完整,能缓慢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细胞 DNA倍体增长趋势缓慢;而恶性嗜铬细胞瘤呈现不规则分裂状态,与分离试剂的反应速率加快,细胞 DNA倍体数量无线增长。结论:良性嗜铬细胞瘤分裂速率慢于恶性嗜铬细胞瘤分裂速率,良性嗜铬细胞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慢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

  • 标签: 良性 恶性 嗜铬细胞瘤 组织形态 DNA倍体数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