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张琰彬,曾西

(作者:张琰彬,曾西;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康复医学科;职称:研究生,主任医师;邮编:450000)

摘要:吞咽障碍是颅脑外伤儿童常见的并发症,对患儿日常的饮食和言语交流造成影响,不利于颅脑外伤儿童的正常发育和社会交往[1]。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疗法在改善颅脑外伤儿童的吞咽障碍方面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目前关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的吞咽障碍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就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儿童颅脑外伤所致的吞咽障碍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吞咽障碍;儿童颅脑外伤;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92例颅脑外伤后吞咽困难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66例,女童26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12岁;脑液血肿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脑干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每位患儿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吞咽障碍与相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存在进食缓慢、吞咽困难、咀嚼僵硬等症状;患者家属对本次的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评价方法

将颅脑外伤后吞咽困难的患儿92例随即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加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20天后进行评价。

(3)排除标准

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的合并症;严重精神异常或智力低下;咽喉部严重畸形;其他疾病造成吞咽障碍[2]。

(4)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20天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各项营养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的标准,我们选用的是吞咽障碍调查问卷法(DysphagiaDisordersSurvey,DDS)[5],从口腔、咽喉和食管三个方面的情况对由颅脑外伤导致吞咽障碍的患儿进食面包、苹果以及牛奶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问卷总分为24分,所得评分越高则表明患儿吞咽障碍的情况越严重。

治愈:吞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为0分;

显效:(吞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降低)≥6分;

有效:(吞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降低)1-5分;

无效:吞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无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儿总例数*100%。

我们选用光电比色法来分别测量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接受20天的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红蛋白(Hb)的水平;选用双缩脉法来分别测量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接受20天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TP)水平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6]。

(5)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数据进行配对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4%,(χ2=4.420,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具体内容见表1。

(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患儿接受20天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总蛋白(TP)水平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都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总蛋白(TP)水平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P<0.05)。

三、结论

吞咽障碍是儿童颅脑外伤常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常发生于脑——脑干联合病变损伤和V、VII、IX、X、XII单侧颅神经或双侧颅神经发生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病变可造成患儿喉部肌肉的闭合能力减弱,舌部以及咽部的肌肉出现麻痹,咽蠕动能力降低,患儿难以饮水和进食,对患儿的正常发育和社会交往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患儿脱水、体重急剧下降,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而造成生命危险。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颅脑外伤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能尽早进行正规的口腔护理和综合的吞咽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的吞咽障碍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亦有大量的资料文献介绍了吞咽功能评定的标准,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吞咽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吞咽障碍临床治疗的研究,都证实了正确的吞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本文中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儿童颅外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也显示出其有效性,体现出了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SGB)在颅外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治疗当中的意义与价值,更加丰富了儿童颅外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手段。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药物当中含有维生素B12和利卡多因,能够改善患儿病变损伤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创建一个有利于患儿机能恢复的内环境和稳态。血红蛋白(Hb)是人体内一种运载氧的蛋白质,血清总蛋白(TP)则是人体内各种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若是低于人体正常值,则提示有营养不良等症状。而血清白蛋白(A1b)是人体血浆当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结合和运输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论的研究结果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下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都明显高于日常的吞咽综合治疗,这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有利于改善颅脑外伤所致吞咽障碍的患儿的吞咽功能,促进患儿的营养摄入,改善患儿营养状态,促进患儿的营养发育,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改善和恢复。

综上所述,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够改善颅脑外伤所致吞咽障碍的患儿的吞咽功能,促进患儿的营养发育,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改善和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霞.郭西良.张圣邦.蔡惠.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01):106-108.

[2]景荣华.姜迎萍.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的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6,34(01):79-81.

[3]张一.柏慧华.祝晓娟.王涯.姚秋近.吴野环.杨伊林.脑外伤并发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05):572-574.

[4]杨玺.杨孟昌.温开兰.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6,37(11):1241-1244.

[5]焦冰.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瘫患儿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琰彬,1989年01月15日,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

曾西,1964年05月,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

职称:研究生;主任医师;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康复医学科

研究方向:颅脑外伤后吞咽障碍

论文中作者排名:张琰彬;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