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流产以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遗传室开展复发流产检验的14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开展ACA检测1413例、AsAb检测170例、EMAb检测138例;并选择同期本院内无不良孕产史的健康女性(已经生育)146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并控制不同检测项目的女性例数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三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AsAb、EMAb、ACA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sAb、EMAb、ACA阳性率与复发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复发流产诊断中,AsAb、EMAb、ACA检测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筛查患者复发流产发生原因,利于后续诊治。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检测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治疗成人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成人腹股沟疝78例患者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9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9例观察组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要更低(P

  • 标签: 腹腔镜 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 开放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准肝切除术(Precise hepatectomy,PH)治疗复发单侧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IBDS)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复发单侧IBDS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双盲法分为A组[40例,传统肝切除术(Traditional hepatectomy,TH)]和B组(40例,PH),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组(P<0.05)。结论  复发单侧IBDS患者使用PH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复发性 单侧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复发流产患者,研究时间范围: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从中随机抽选病例数60例,以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与观察组,每组病例数30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钠单一用药,而观察组则采取联合用药(黄体酮+低分子肝素钠),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孕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复发流产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及雌二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流产患者采取黄体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黄体酮 低分子肝素钠 复发性流产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术后复发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1-2022.1[1]期间我院神经外科、肿瘤科收治的的94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采取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DFS)与客观缓解率(OR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观察组为11.5个月,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有效延长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且治疗效果显著,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明显。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化疗 生活质量 复发性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应用克霉唑阴道结合伊曲唑胶囊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针对临床自觉表现消失时间和阴道分泌物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乙组的临床自觉表现消失时间和阴道分泌物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 伊曲康唑胶囊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验组采取TAP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术后下床与住院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皮质醇与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TAPP治疗复发腹股沟疝有创伤小、恢复等优势,并且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

  • 标签: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复发性腹股沟疝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发口腔溃疡187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溃疡处涂抹rhEGF凝胶;B组:溃疡处bFGF喷雾;C组: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D组:2%碘甘油溃疡局部涂抹.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四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有效率为93.9%、A组为82.2%、B组为80.4%、D组为44.6%.C组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复发口腔溃疡,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伊沙佐米治疗难治复发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时间基准,收集保山市人民医院10例难治复发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例,参照组5例。研究组给予伊沙佐米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结果:参照组的总有治疗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治疗 常规化疗 总有治疗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中干扰素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该院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病患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干扰素β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治疗前、治疗3个月之后、治疗6个月之后的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及N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比对。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60.52±10.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1.64±10.71)分,NDS评分(12.29±2.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31±3.9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病患使用β干扰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使病患的复发概率显著下降。

  • 标签: 干扰素 复发缓解型 多发性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与复发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7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重点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复发因素。结果:研究期间,70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年龄分布在30岁至60岁之间。发病部位以后半规管最为常见,占65%,其次是前半规管,占25%,眼震表现以旋转性眼震最为常见,占80%。复发率为35%,其中复发间隔时间以3个月至6个月最为常见。结论:BPPV在神经内科门诊中较为常见,主要发病部位为后半规管,旋转性眼震是最常见的眼震表现。复发率较高,复发间隔时间多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控制BPPV复发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发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老年BPP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统计106例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半年内复发37例,复发率34.91%;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头部外伤、梅尼埃病患者的复发率均更高(P<0.05)。结论 BPPV临床复发率较高,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会进一步提高复发率,应结合实际,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带状疱疹(HZ)患者疼痛及疱疹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3-2021.6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模式),每组n=25,对比两组VAS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Z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促进恢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