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方法:将疾控中心抽血检验人员500例为观察组,艾滋病咨询检测500例为对照组,观察艾滋病检测结果。结果:执行PTIC策略,观察组内自愿艾滋病检测率84.40%,对照组内自愿检测艾滋病率20.60%,以观察组内较高;观察组内参与检测者中,阳性检出率为3.79%,对照组内参与检测者并未检出阳性病例,差异显著。结论:疾控中心推行全员抽血有助于提升艾滋病预防性筛查参与率,对于实现艾滋病早期识别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疾病种类及发病的季度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1月急诊中心接诊的2400名患者,并对该段时间内接诊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不同季度的发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00名患者的疾病类型研究分析,在所有接诊患者的人中,创伤、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最多,男性患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明显更多,与女性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2400名患者的接诊的季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季度接诊患者的人数最多最多,第四季度接诊患者的数量位居第二,第三季度接诊的患者人数最少。结论:创伤、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院前急救疾病类型;第一季度患者接诊的人数最多,急救中心在对院前急救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标签: 急救中心 疾病类型 统计分析 发病季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点对点”沟通方式护理对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差错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6月-2020年0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13名,依照时间的不同,分为“点对点”沟通方式管理前和“点对点”沟通方式管理后两组,分析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合格情况、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分类质量、包装质量、发放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点对点”沟通方式,可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差错率,提升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合格情况和满意度。

  • 标签: “点对点”沟通方式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合格 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2月-8月未实施细节管理,设为对照组,2021年9月-2022年2月开始实施细节管理,设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当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采取细节管理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一共30名。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的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的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作为观察组,分析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物品回收时间、分类物品时间、发放物品时间、清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43名静配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前者采取常规管理方式,后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质量相对较高,与此同时观察组沉降菌的生成数以及细菌沉降生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培养合格率较高(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控制感染问题的发生,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静配中心 感染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以消毒供应中心为范围,按照不同时间节点进行划分,即对照组(2021.01-2021.10,即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强化工作前)以及观察组(2022.01-2022.10,即开展强化工作后),分别选取134件器械(或物品),分析消毒合格率及差错事件,选前后同一批工作人员(24例)比较其前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清洗、灭菌、包装、回收及储存等环节上的合格率均较对照组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后,各环节工作质量都有提高,可减少差错与院内感染,还可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敏感指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护理部2023年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875日);纳入本院护理部2022年开展PICC护理的患者44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550日)。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用护理敏感指标。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率、护理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可有效降低PICC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置管安全性。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循环法在静配中心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包括设定管理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执行管理任务、检查管理效果以及处理存在的问题,对静配中心护士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PDCA循环法后,静配中心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不断的循环改进,管理策略得到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静配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本研究为静配中心护士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配中心 护士管理 管理效果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管理监测指标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保障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于2014年1月-2018年1月调查600个手术器械包,确定各项质量监测指标,专人按照质量监测指标进行质量监控,科学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结果通过质控小组、品管圈小组、质控微信群,每月采用鱼骨图管理工具对应用质量监测指标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与应用质量监测指标前比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60.00%,器械清洗合格率上升1.78%。结论确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真实客观反应质量情况,为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持续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质量 监测指标 消毒供应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护理方面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是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是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临床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各项数据指标对比均有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对照价值。结论: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作用效果
  • 简介:科室,超声科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心脏彩超和血脂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以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91)与非冠心病组(n=29),比较两组心脏彩超与血脂水平。结果:相较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E峰和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比值(E/A)更低(P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彩超 血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的成效及价值。方法:抽查 2019年 1月至 6月未实施质量监测与管理模式的消毒灭菌质量数据,与 2019年 7月至 12月实施质量监测与管理模式后消毒灭菌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并统计由于清洗、消毒不完全导致的院内感染情况,对比所有护理人员引入前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职业道德感、责任感和团结精神的评价情况。结果:研究组消毒不完全率 0.18%( 2/1125)、灭菌不完全率 0.31%( 3/981)、由消毒不完全导致的感染率 0.48%( 3/624)、由灭菌不完全导致的感染率 0.66%( 5/760)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23.6%( 24/1018)、 2.54%( 21/826)、 2.4%( 14/583)、 2.65%( 16/603)。 结论:建议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引入质量监测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消毒灭菌 质量监测与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根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不良事件,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由 0.30%降至 0.15%,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医院体检中心为例,以健康体检路径作为实验组,传统体检方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体检人员的体检质量,体检效率等各项统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体检人员消耗的体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有了明显的缩短,受检人群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相比于常规方式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路径 体检中心 维护和处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25 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心率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心率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效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提高患者各项心率指标的同时,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有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抽血人员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选择80例抽血人员,其抽血时间范围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将其按照红篮球法的原则划分组别,每组40人。常规组行基本护理,研究组在分析心理反应后实施对应护理措施,最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针对疾控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在为其抽血时要全面掌握其内心反应再实施对应干预措施,从而能够降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能获得更多人员的积极认可。

  • 标签: 疾控中心 人员 体检 护理 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