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委组织专家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3年4月3日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第一版)》(卫发明电[2013]9号)同时停止执行。

  • 标签: 禽流感疫情 疫情防控 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预防控制工作
  • 简介:摘要MAP3K1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MAP3K)家族的一个成员,调节细胞凋亡、生存、迁移、分化等多重作用。MAP3K1既可以调节蛋白质磷酸化,又参与泛素-蛋白酶系统。全长MAP3K1调节细胞迁移,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酶切生成的C-端片段包含激酶结构域促进细胞凋亡。MAP3K1调节细胞命运的重要功能,意味着其可能是控制癌症的靶点。近期的大量基因组学研究,MAP3K1基因拷贝数异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无效突变,发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癌症。认识MAP3K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改变,为研究肿瘤细胞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 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5分钟治疗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 标签: 芬太尼 七氟烷 小儿腹股沟斜疝 躁动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安全性分析。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150例,分为研究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进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研究组进行七氟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安全性比较,研究组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用于小儿手术,取得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手术 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复方氨酚胺片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判别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品。方法利用近红外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原始图谱,对原始图谱进行阶化加矢量归一法进行处理后建立模型。结果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的6批样品均在模型设定的CI范围内。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的初筛,以提高抽样命中率。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模型 复方氨酚烷胺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行静脉诱导插管麻醉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异氟麻醉方式,给予观察组七氟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及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临床麻醉中应用七氟,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异氟烷 七氟烷 小儿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身体其他合并症,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和异氟组,各组4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术中七氟和异氟吸入浓度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和ETCO2,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七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异氟组(P<0.01),苏醒评分七氟组明显高于异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使用七氟能明显加快病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安全有效。

  • 标签: 七氟烷 全身麻醉 鼻内窥镜手术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七氟用于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手术的患儿 78例(在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诱导)、观察组(七氟诱导),各 39例;对比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对全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诱导的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实施氯胺酮患儿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 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40.03%,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七氟用于小儿手术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的效果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患儿的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5-HT3受体拮抗剂托司琼对颅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时效,以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止吐药物及合适的剂量预防和减少PONV的发生。方法择期颅脑手术手术120例,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A组n=30),恩丹西酮8mg组(B组n=30),托司琼2mg(C组n=30)及托司琼5mg(D组n=30)。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一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数、接受补救药物的病人数、恶心的严重程度、病人对止吐药的满意度、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结果各组病人性别、体重、年龄、麻醉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发生恶心、呕吐和接受补救药物病人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中,托司琼均优于恩丹西酮,p<0.05。结论(1)托司琼的镇吐效果优于恩丹西酮。(2)托司琼2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抗吐时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且值得推广应用的止吐方法。

  • 标签: 托烷司琼 全身麻醉 术后恶心 呕吐
  • 简介:目的观察高浓度七氟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l00例1~5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7L/min)加七氟,吸入浓度为7%;B组为对照组,面罩吸纯氧(1L/min)加七氟3%,逐步升高七氟的吸入浓度至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A、B两组麻醉维持浓度均控制在2.0%~4.0%。结果A、B两组七氟吸入诱导成功率l00%,麻醉效果满意,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30~62s(秒),B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70~132s,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7%七氟吸入用于小儿诱导更快速,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

  • 标签: 高浓度 七氟烷 小儿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对于外科手术耐受性较低,需严选麻醉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基于此,现探析小儿手术运用七氟+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对比不同麻醉方案的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无论是麻醉效果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小儿手术运用七氟+丙泊酚麻醉可行性较强,应在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术 七氟烷+丙泊酚 麻醉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聚体与3P试验的灵敏度。方法对789例有关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进行D-聚体与3P试验,得出阴阳性者和阴阳性率,比较它们的灵敏度。结果D-聚体阳性者(>500ng/ml)566例,阴性者(<500ng/ml)223例;3P阳性者37例,阴性者742例。D-聚体的阴阳性率分别为28.3%、71.7%,3P的阴阳性率分别为94.0%、6.0%。结论3P的阳性率远远低于D-聚体,3P的灵敏度比D-聚体差很多,对于临床诊断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等患者,D-聚体比3P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3P 灵敏度
  • 简介:目的对2HRZE/4H3R3和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社会效果评价,为结核病的社会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2HRZE/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监测资料和2003年对《中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阶段评估,抽查“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落实较好的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下,两方案已达到国家规划目标。目前2H3R3Z3E3/4H3R3未能达到国家规划目标,治愈率明显较强化期每日服药方案低,而失败率、丢失率、副反应停药率明显较高。结论经费落实不到位导致患者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致使全程隔日服药方案不能胜任规划目标的要求,提示结核病控制的方向。

  • 标签: 治疗 初治涂阳肺结核 服药 全程督导 结核病控制项目 病人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因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10000~1/15000,外显率接近100%,FAP是最常见的肠道息肉病,最突出的特点是消化道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常造成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合并症,息肉还可以癌变为结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总发生率的1%。APCmin/+小鼠的APC基因850位密码子发生无意义突变,导致APC基因的转录在850位基因处终止,形成截短的APC蛋白,APCmin/+小鼠由于这种突变会造成肠道多发腺瘤,尤其是小肠段多见,其一直被用作研究FAP的动物模型。

  • 标签: 代谢组学 FAP 氨基酸 APCmin/+小鼠
  • 简介:摘要:以聚乙醇(Agilent DB-FFAP(30m×0.25mm×0.25µm)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采用GC法测定4-甲基吡啶有关物质,该方法对有关物质检测准确、有效。各杂质定量限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

  • 标签: 4-甲基吡啶 GC法 有关物质 定量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 评价分析 心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 : 选择我院内科中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 66 例展开调查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将其均匀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在透析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 。 结果: 护理前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更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 P

  • 标签: 心理干预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诊断矮小症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3—13岁)矮小症儿童(男29例、女21例)血清GH、IGF-1和IGFBP-3的浓度,GH激发试验采用左旋多巴和精氨酸激发分别在0、30、60、90分钟抽血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GH、IGF-1和IGFBP-3比较。结果矮小症患儿血清GH、IGF-1和IGFBP-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且在50例矮小症患儿中,GH激发试验的GH峰值<10ug/ml的有46例,占92%。结论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临床早期诊断矮小症患儿有较重要意义。

  • 标签: GH IGF-1 IGFBP-3 矮小症儿童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高发、难早诊断、难治愈、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慢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其中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10年内死亡,国内转移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递增的趋势,己成为部分城市妇女中占首位的恶性肿瘤,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本文试图通过免疫组实验来探究TRPM7与乳腺肿瘤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TRPM7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