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对患者后期护理方案做出调整,观察整体护理对此类患者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过往案例肺部感染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对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结果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出现概率,对比整体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发现差异显著,整体护理可以帮助减少合并肺部感染出现。结论急性脑出血出现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整体护理可以帮助控制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状况。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肺部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6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咳嗽、喘息为主,X线胸片以单侧絮状阴影多见,治疗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均可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体征表现可轻微,X线胸片阴影较为明显,微量颗粒凝聚法是目前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阿奇霉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ICU2014.1-12月送检的146份细菌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结果共培养出46株致病菌,其中耐药菌比例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我科2015.1-12月送检的14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26株致病菌,明显低于2014年。结论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视频监控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治疗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按照接诊治疗的顺序,经过筛选随机分组1---组5,每组病人各30例,5组病人在治疗前都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体格检查,以排除有器质性疾病或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都采用基础治疗处方(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潘托拉唑40mg,一日一次晨服,胶体铋200mg,一日三次餐前1小时服用)治疗组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2克拉霉素组3左氧氟沙星组4四环素组5阿莫西林,每组都用甲硝唑800mg分两次早晚餐后联用。5组病人均连续治疗2周作一小结,再进行14碳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菌是否转为阴性,以观察治疗效果,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了解有否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结果五组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或症状消失,但14碳呼气试验结果只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全部转为阴性,其余3组部分转阴性。结论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四环素组和阿莫西林组及克拉霉素组,各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较其3组有显著性差别。

  • 标签: 幽门螺旋菌 四环素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分析两组感染情况,对照组采取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泌尿外科院内感染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泌尿外科院内感染中以泌尿道感染率最高,呼吸道感染次之,手术切口感染以及血液感染率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感染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菌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球菌以及克雷伯菌种。结论针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卫生院儿科院内感染现状以及儿科院内感染相关预防措施。材料和方法基于本市卫生院的相关评比结果,将卫生院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从中任意各选取3个卫生院,对这9家卫生院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026位儿童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为81人,其病理资料都有据可查。结果发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7.89%(89/1026),我们认为住院在48个小时以上的患者发生的感染称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造成的原因主要以皮肤黏膜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疾病、早产、抗生素的使用等原因有关。结论院内感染现状仍有许多改善的空间,通过加强医院的院内感染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等促使这种现状得到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减少妇产科患者手术期内感染事件。方法对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年龄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妇科感染概率是14.2%,产科概率是12.0%。感染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多于没有感染患者。结论感染原因主要为免疫能力下降,医院环境不达标。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管理和维持性透析病人的导管感染,观察强化管理和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透析病人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观察导管感染率,回顾性调查之前的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对我院血液净化室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与之前的资料比较,透析导管感染率降低、透析质量、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

  • 标签: 强化管理 透析 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消化内科院中的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的方式是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2月到2015年的12月所进行治疗的120例院内的感染患者,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入院之后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同时对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以及住院的时间与院内感染的联系。分析的结果显示120例院内感染的患者里有超出一多半是男性,一小部分为女性,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年龄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20名患者里79.2%是呼吸道的感染,其中有48.3%是下呼吸道,30.8%是上呼吸道;16.7%属于胃部感染,3.3%属于泌尿系感染;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有33.3%是铜绿假单胞菌,16.7%是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是14.3%,9.5%属于产气杆菌,7.1%属于鲍氏的不动杆菌;60.0%平均住院时间在(16.8±5.7)d,40.0%则是(13.1±2.4)d,对比存在的差别显著(P<0.05),提示住院的时间有所提升院内的感染率就会有所提升。结论是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直接和年纪与住院的时间有所关联,因此应该对其加以关注,以降低院内感染的问题。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分析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内科感染性肺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59例患者治愈52例,有并发症6例,患者满意度为88.1%;实验组59例治愈58例,有并发症1例,患者满意度为98.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感染性肺炎的治愈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较少愈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科患者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医疗效果,提高儿科医疗的治疗水平,本院开展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的62例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病历作为实验的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1人,其中治疗组男15人,女16人,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男16人,女15人,平均年龄4.4岁。根据统计学差异分析得到结果p>0.05,差异对实验无影响。在治疗组中在一般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加入匹多莫德颗粒、以及祛痰治疗的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不适用匹多莫德颗粒、以及祛痰治疗的手段。然后在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得出结果。结果在治疗组中,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痊愈人数为23人、显效5人、有效2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痊愈人数为15人,显效6人、有效5人、无效人,总有效率为83.9%。结论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所以在实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适合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感染 反复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影响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该院的47例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012年9月—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47例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影响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7例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中,有9例(19.15%)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有6例(12.77%)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有4例(8.51%)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有8例(17.02%)患者出现横结肠盲端综合征,有6例(12.77%)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有5例(10.64%)患者出现腹腔炎性感染、包块,有3例(6.38%)患者出现结肠瘘,有6例(12.77%)患者出现切口种植;而影响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或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因素。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感染的机率较高,为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应结合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结肠癌 术后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80例,对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ICU护理,观察组(n=40)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房环境、病房条件、医护人员管理、侵入性诊疗、交叉感染为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ICU病房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术前皆给予合理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肺部感染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的感染特点,探究出针对这些特点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58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此综合整理出医院的感染特点,随后对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处理;结果医院感染特点同患者的年龄、基础性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有着较大的关联;结论在诊治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预防,及时处理一些不良或者违规操作等,能够最大化的减少此类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感染数。

  • 标签: ICU 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病患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将医院2015年7月份以及9月份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7月份)以及实验组(9月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经过综合系统护理的呼吸道感染雾化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结束时候,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显著的效果,雾化吸入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少、作用迅速,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当中存在的感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5年1月——12月期间所住院治疗的70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妇科、产科的感染率分别为4.5%和3.6%。妇科和产科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与未发生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原因比较复杂,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降低护理当中的感染问题,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