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仪检测在临床尿常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留取1058份病人尿液,同时进行干化学分和使用UF-500i流式尿有形成分的分析,对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仪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显微镜镜检证实。结果1红细胞分析UF-500i结果阳性而镜检不符合的标本64例;UF-500i与干化学分仪不符合112例。2白细胞分析UF-500i与镜检不符合的标本19例;UF-500i与干化学分仪不符合的标本58例。31058份标本用UF-500i与干化学分仪联合筛选,显微镜证实白细胞无假阳性,对尿路感染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分析 尿沉渣分析仪 干化学分析仪
  • 简介:目的了解扬州市200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市2000~2006年共报告麻疹11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15岁人群占48.17%,8~14岁人群占28.23%,〈8月龄儿童占7.84%。对625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2.0%、25.92%、62.08%。结论本地人口麻疹病例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免疫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的扁桃体、腺样体表面和实体组织内的菌群种类、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程度。方法选取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分别取扁桃体、腺样体表面分泌物和实体组织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表面和实体的菌种分布特点以及主要耐药特点。结果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均有正常菌群和致病菌,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A群β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且表面和实体的菌种分布基本一致(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要耐药菌,对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头孢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行扁桃体表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基本反映扁桃体实体组织及腺样体表面和实体组织的菌群种类、药物敏感程度;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两种致病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进行合理地治疗,可以获得低毒高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扁桃体 腺样体 肥大 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内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急诊科内成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70岁之前各年龄段约为5~2∶1,70~80岁为1∶1,81岁以后则为1∶2。总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4.34岁,与男性的51.15岁较接近,与女性的61.46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死因前五位分别为各种创伤占37.50%,脑血管疾病占17.59%,心血管疾病占17.13%,恶性肿瘤占10.19%,慢性肺源性疾病占5.56%。50岁以下青年人的主要死因为各种创伤,尤其是车祸多发伤,而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也开始暴增成为其重要死因;50~70岁年龄段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其主要死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则是60岁以上病例的重要死亡病因。结论各种创伤、脑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急诊科内成年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其次对指导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 成人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甲真菌病人群分布情况,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直接镜检阳性且真菌培养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3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结果其中男性155例(39.4%)女性238例(60.6%)。病原菌分布为皮肤癣菌295(75.1%)株,酵母菌75(19.1%)去株,非皮肤癣霉菌23(5.89%)株。我们研究还显示女性人群中穿高跟鞋频率越高则趾甲发病率越高。农村务农手工业者指甲真菌病比例高。结论本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年龄段为2150岁多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穿高跟鞋是造成趾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苏州地区的农村务农人员指甲真菌病比例高。

  • 标签: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伴发持续性喘息是否与气道定植菌、感染菌有关联,其可能的病原体分布和构成与不伴持续喘息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有何异同。方法搜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9例,对照组42例。入选病例均提供基本资料,并行血常规、胸部X线或CT检查、肺功能检查、痰细菌学检测、非典型病原体血清学检测、真菌培养。结果病例组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6.9%,细菌阳性率为35.9%,真菌构成中念珠菌21例,曲霉菌10例;而对照组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6.2%,细菌阳性率为33.3%,真菌构成全部为念珠菌。结论慢性气道疾病并持续喘息患者的病原学构成以真菌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有细菌感染;其并发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可能为痰真菌培养阳性;曲霉菌可能是导致患者持续喘息的主要真菌菌种。

  • 标签: 慢性气道疾病 持续喘息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68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胃癌切除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等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予以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体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经营养支持,研究组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切除术后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对于患者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胃癌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17例进展型脑梗死的血液动力学分,了解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找出对策,控制脑梗死进展。方法对217例病人进行TCD检查,分析血液动力学特点,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改变,发现有血流速度增快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及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型改变。结果217例患者中123例大动脉血流速度增快、72例血流速度减慢、22例血流信号消失,大动脉狭窄率达56.68%。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大血管狭窄率较高,其机制可能是狭窄远端血流减慢,且侧支循环不良而出现脑梗死进展。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TC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像学分,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肾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具有术前诊断准确率高、患者无创诊断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肾梗死 影像学分析 肾动脉狭窄 肾脏体积萎缩
  • 简介:目的了解博罗县麻疹流行状况,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2000~2004年博罗县麻疹报告病例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10万.麻疹病例呈高度散发,2~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5岁的病例有6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9.04%;全部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30例,占41.10%;免疫史不详的39例,占53.24%.结论博罗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56.82%),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该药存在良好的药效,可以修复神经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急救诊断 血栓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医学相关病情的治疗过程认识,消化道的合理化治疗是较为重要的。上消化道出血问题的治疗更是消化道治疗的重要急症。上消化道治疗的表现是急为重要的,具有强大的危险,其病发效果较为强烈。合理的分析相关的治病因素问题,保证合理的治疗过程认识,加深综合性的生命安全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临床医学消化道问题认识程度,防止出现相关的死亡率上升的问题,逐步的降低死亡率的发病情况。因此,合理的加深综合性的临床治疗过程控制,保证合理的综合性准确诊断过程控制,加深综合性的治疗过程认识,保证合理化的安全性最大化的治疗过程控制。

  • 标签: 消化道内科 出血 临床医学
  • 简介:对535例婴儿腹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2岁,男、女比例为1.66:1。婴儿腹泻的好发年龄为7个月至2岁(占总数的80.56%)。其原因可能是7个月龄以上的婴儿从单纯母乳喂养普遍转入添加辅食,和外界接触增多,其免疫机能尚未健全之故。本组病例来源于城镇和农村的比例为1.14:1,城、乡病例数无明显差别,这与以往国内报道的情况有所不同。可能是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该地区农村环境与家庭卫生状况改善,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提高有关。婴儿腹泻的好发季节多见于秋末冬初(占总数的85%)。这与国内报道的发生季节规律基本上相一致。临床特征其起病多突然,无明显诱因。粪便性状均为水样和稀便,无脓血便。实验室粪检均未找到霍乱弧菌。根据腹泻与其他疾病关系分为三类:①单纯性腹泻;②Ⅱ营养不良并腹泻;③支肺炎并腹泻。临床治疗选用中药双黄连(BerberiniSybrochioridum)加5%糖盐水静脉点滴,并用东莨菪碱(Scopolamima)足三里穴位封闭,其效果相当显著。特别是对单纯性腹泻在2~3天内即可100%痊愈。。

  • 标签: 婴儿 腹泻 病例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鸡西市2007一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鸡西市2007~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结果2007—2009年鸡西市共发生麻疹病例95例,其中2007年31例,2008年48例,2009年16例,无死亡病倒,发病率为4.75/10万。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71例,占总数的74.74%。病例以0岁组和15岁以上组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80%,呈“双向移位”。结论应重视春季麻疹的防控工作,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也具有重要意义。解决麻疹发病的“双向移位”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36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资料,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点。结果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为72.22%的患者好发生在基底节区;83.33%患者发生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梗塞数目较多。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有其特殊的表现,临床应提高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脑梗塞 影像学 CT
  • 简介:摘要目的采集感染性患者粪便进行病原分析,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通过以生化分型方法和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用Ⅰ系列数值鉴定系列对分离出的4株可疑菌进行鉴定。结论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 标签: 类志贺邻单胞菌中毒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影像学分。方法本研究对9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老年患者进行MSCT及X线检查,原始薄层横断面图像进行MPR重建椎体横断面及各椎间盘层面,并采用SSD及VRT进行三维立体图像重建。结果9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中检出最多者为椎体骨质增生67例(68.38%),其次为椎间盘膨出36例(36.73%);CT与X线检出下腰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及关节腔内真空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检出率更高,更准确。结论MSCT可全面、准确地评价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梅毒发生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方法对在28510名体检人员中发现的153例梅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结果本次调查的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感染率高,达到583/10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梅毒感染率2.78/10万;梅毒感染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为1.19:1;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多,占73.9%;梅毒感染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占94.1%;职业构成以个体经商者为主,占84.3%.结论加强出入境人员的梅毒监测,根据这一人群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梅毒的感染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出入境人员 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