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广州增城庙岭出土四件先秦铜器进行成分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器除钲为锡青铜外,其他三件都是铅锡青铜。较之同期中原及楚地出土的铜器,增城庙岭铜器的技术特征显示出滞后性。推测是岭南地区本地的冶铸产品。

  • 标签: 增城庙岭 先秦 铜器 成分分析 金相分析
  • 简介:为探索光谱学和光学技术组合对中国彩瓷的无损综合科学分析,科学揭示我国两种著名彩瓷斗彩和粉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探讨其制作工艺,应用多光谱成像、超景深体视显微分析、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4件景德镇官窑烧制的明代斗彩瓷片和2件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衙遗址出土的清代粉彩瓷片,进行了面、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彩瓷的釉上彩与白釉域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明代斗彩的釉上彩中含有较高的铅元素,而清代粉彩的釉上彩中同时含有铅和砷。明代斗彩的深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而清代彩瓷片的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深红色釉上彩为朱砂着色;明代斗彩的绿彩为铜离子着色,青花呈色元素是钴。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识别和分析了釉上彩区域一些隐藏的图像信息,同时也通过OCT成像技术直观分析了釉上彩区域的断面结构。研究为早期釉上彩瓷器制作工艺的认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学参考。对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彩瓷进行科学分析对认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斗彩 粉彩 釉上彩 科学分析
  • 简介:江苏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已发现近万处,有近3000处已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100多个点。江苏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较多的省份。全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 标签: 理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资源 科学 省级 历史
  • 简介:山东省现已查明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二万多处,其中世界遗产2处,国家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0处。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山东省文化厅于1993年从省、市文物部门抽调部分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 科学化 省级 专业技术人员 世界遗产
  • 简介:2013年9月,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公租房建设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砖室古墓(图一)。接到消息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通过现场裸露的墓砖、周围散落的陶瓷器碎片及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一处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墓葬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方案。

  • 标签: 江西农业大学 发掘简报 墓葬群 化工厂 文物考古研究所 汉晋
  • 简介:作为早期黄老道家的重要文献,帛书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主要涉及民本观、规律观、能动观、治国观和社会观等方面.研究中蕴含的科学发展思想,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这部经典文献,也有助于呈现古今科学发展思想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帛书 《黄帝四经》 科学 发展思想 Origin OWN
  • 简介:日前,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此次参评的全国文物考古类期刊共22种,《文物》被评为权威期刊(A+等),《考古学报》、《考古》和《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分别获得核心期刊(A等)证书。

  • 标签: 学术期刊评价 文物考古 文物保护 中国 科学 上海博物馆
  • 简介:为了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和完善社科普及基地建设与社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科普及活动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以更好地开展全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自治区社科联命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钱币博物馆等25家单位为第一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授牌仪式于5月14日在自治区博物馆举行,黄志刚馆长受邀前往接牌。

  •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钱币博物馆 社会力量 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必须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针对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人手,分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思路,全国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对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思考.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 科技 发展 思考
  • 简介:全球范围内动物考古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有关过去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信息,推动了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动物考古实际上是研究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学问。

  • 标签: 动物考古 考古遗址 考古研究 骨骼 出土 科学化
  • 简介: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但其中有3件汉代青铜容器为锻造而成,这三件锻造铜器均为敞口薄壁器物。研究结果可为汉代以后考古学和金属技术史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演进序列的补充完善提供科学数据。

  • 标签: 湖北宜城 跑马堤墓地 铜器 科学分析
  • 简介:在2006年发掘的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陪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用于陪葬的铁质兵器,其中铁质矛头因锈蚀严重凝结在一起。采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离子色谱对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其主要锈蚀产物α-FeOOH和γ-FeOOH的生成和特点做了陈述,阐述此件铁质文物的锈蚀特征。对此件铁质文物的保护过程没有采用以往常用的除锈剥离做法,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整体保护,灵活运用了文物保护原则,同样达到了保护要求的预期目标。

  • 标签: 山东青州西汉墓 铁质文物 锈蚀特征 科学保护
  • 简介: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 标签: 城阳城遗址 战国楚墓 彩绘陶器 科学研究
  • 简介:应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邀请,2009年6月1—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来到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交流,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基地09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同时为基地及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举行了学术讲座。

  • 标签: 学术讲座 宁夏大学 敦煌学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博士研究生
  • 简介:谈及中国的肖像雕塑,喜龙仁(OsvaldSiren)曾指出,一件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如何体现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或意识状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有一尊佛教罗汉塑像,就具备了这一特征.彩塑栩栩如生,可能是依据某位受人崇敬的僧人形象塑造出来的(图一).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大学 罗汉造像 易州地区 珀津斯基 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