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个北京文博界十年未解的谜团。据市文物研究所工作通报:1991年4月底,京石高速公路三期工程,丰台南岗洼过路桥南墩基础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古代石桥,基本保存完整。年代早于明,晚于金。该桥深埋于地表2.5米的淤土中,它的迅速淹没,反映出永定河在明清至民国屡次泛滥成灾的情况。是“无定河”的实物佐证。1992年6-8月对桥体进行了修复和复原工作(《北京文博》1996年4期《北京文研所‘八五’期间北京市考古工作回顾》一文。

  • 标签: 南岗洼石桥 永安桥 中国 名胜古迹 历史考订
  • 简介:蔺西峰先生和唐养文先生围绕一枚“历通宝”大花钱,曾在《新疆钱币》2009年第2期、2011年第1期及2012年第3期上,先后刊出了《一枚“过年花钱”》、《“过年花钱”是赝品》及《再论“历通宝”花钱》等三篇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两位先生主观臆测较多,均未能揭示大花钱的真实面目,从而误导了读者。下面,我对历大花钱谈几点看法,以供两位先生及广大读者参考。

  • 标签: 万历通宝 花钱 2009年 新疆钱币 主观臆测 过年
  • 简介:汪氏“卷楼”对汪氏子孙的教化、对陇原文化的发展、对蕃汉文化的融合和繁荣,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要对汪氏“卷楼”创建的历史背景、创建始末及重大意义做一探讨。

  • 标签: 汪氏“万卷楼” 创建 教化 毁灭
  • 简介:正定临济寺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本文介绍了嵌于塔上的三不同时代的刻石,对其文字内容、刻制时间及历史背景做了考订,并将雍正十二年谕旨刻石中加封的20位名僧的简况整理附后.

  • 标签: 正定县 临济寺 澄灵塔 刻石 文字内容 历史背景
  • 简介:我国南方地区出土的商周铜铙因分布地域广、特色鲜明而颇为引入注目。以往学者们曾就这类乐器的型式、年代、源流等问题展开过细致的探讨,研究认识不断深化。但其中的类型学研究多着重于从纹饰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对铜铙形制演进的综合分析。因此,在新发现和新认识的基础上,仍有必要对这些铜铙的型式演变及年代判断等问题进行重新分析。……

  • 标签: 出土 商周 年代 纹饰 形制 新发现
  • 简介:<正>新安县文化馆收藏一金代印章。印章为铜质,钮呈锑形,环肩。通高4.9厘米,重415克。印面为正方形,边长4.5厘米。阳文,九叠篆书。铭文为“麻谷镇商酒务记。”钮两侧刻有“正隆二年五月,内少府监造”(见图)。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麻谷镇,金置,今缺,当在山西代县境内。”“正隆二年”即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年号(公元一一五七年)。

  • 标签: 新安县 海陵王完颜亮 金代 山西代县 少府监 年号
  • 简介: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它始于清嘉道之际,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因其能够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又能使墨汁不易挥发,而且携带方便,轻巧灵活,所以在用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深受文人的喜爱。

  • 标签: 铜墨盒 地方银行 安徽 文房用品 民国年间 书写工具
  • 简介:易水左右是天鼋族高辛氏子唐尧故地。唐尧是黄帝曾孙帝(?)高辛氏子,史家因并称帝(?)、帝尧所处时代为“诰、尧之时”。”《大戴礼记·五帝法》记孔子说:帝(?)为玄嚣之孙,(虫乔)极之子也,曰高辛”,帝尧是“高辛氏之子也,曰放勋”,与《尚书·尧典》:“帝尧曰放勋”相合。《史记·五帝本记》:“帝(?)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可证帝尧是黄帝天鼋氏族商高辛氏之后,本姓姬氏,《帝王世纪:帝俈高辛,姬姓也”可证。帝尧既为高辛氏子亦当为姬姓。《路史·后纪》:“帝尧陶唐氏·姬姓。”注:“尧姓姬,缶于帝(?)”。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以“尧母(广尤)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亻入)家,年二十无夫…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隶释·帝尧碑》、《咸阳灵台碑》等都有此说,皇甫谧因说:“尧姓伊祁氏”,“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亻入)之家,故以所居为姓也”。

  • 标签: 陶唐氏 唐尧 氏子 帝王世纪 三阿 方国政
  • 简介:山旺化石产地。位于临朐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山旺村东,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因地下蕴藏着大量形成于1800年以前的稀世珍宝古生物化石而驰名中外。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山旺地层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其化石的最早研究者是杨钟健教授。

  • 标签: 古生物化石 自然保护区 研究者
  • 简介: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倾注巨大的热情访求金石书画,收集了包括陶瓷、青铜器、玉石、书画、拓片、造像、甲骨、纺织品等在内的文物数件,这批珍贵的文物成了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博馆收藏的主体。在陈垣先生收集的文物中,历代官窑瓷器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一件黄釉红彩双龙寿盘,是伪满洲国时期的“官窑”瓷器。

  • 标签: 官窑瓷器 伪满洲国 双龙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校长 历史学家
  • 简介:州中坝子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以商周时期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存.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清理出商周时期的灰坑、墓葬、水田等多处遗迹现象,同时获得一大批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根据陶器组合及型式变化和地层关系,本文将中坝子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分为二期四段.通过对比,其年代与鄂西地区的中堡岛三期类型、川西地区的三星堆二期文化大致相当.另外,因中坝子遗址位于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对该遗址的研究也为探索早期巴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中坝子 商周时期 分期 文化对比
  • 简介:六十年代中期,笔者在江西省博物馆期间,于南城县郊清理了一座明代晚期的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青花瓷器。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瓷盘出土时被群众砸成碎片。经粘合复原后,发现这件瓷盘的纹饰较为特殊,它为国内所罕见,但却大量出现在国外,因而断定它是一件明代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这批资料未能正式发�

  • 标签: 出土明万历 外销青花瓷 明万历外销
  • 简介:宫钱,是现今泉界对古代帝皇宫中为节庆大典而特铸钱的总称,它是只用于朝聘、馈赠、赏赐、撒帐及用于宫廷装饰,而不参与流通的特制钱币之称谓。若以方孔铸钱论,可追溯到西汉的金五铢。到唐代已是十分盛行,如西安曾一次出土窖藏金银开元通宝451枚之多,但这些宫钱的形制、文字都与当时的流通铸币相同。

  • 标签: 南宋 开元通宝 铸钱 流通 节庆 赏赐
  • 简介:战国时期三晋各国(含东周国、西周国)都铸造了足小布,目前出土的数量与范围都很大,反映了当时商品贸易的发展与活跃.由于足小布绝大多数面部都铸有地名,这就为判断其种类、国别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晋铸造的足小布到底有多少种,在这之前的不同研究时期,虽然已有学者作过有关的统计,但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本文就将讨论这一问题.

  • 标签: 方足小布 种类 古货币 周朝 赵国 韩国
  • 简介:<正>1987年3月份,河南省登封县告成乡八村农民韩战国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铜戈五件并将其捐献给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登封工作站。我站依有关法令对其进行了奖励。八村位于登封县东南15公里告成乡西1公里,东隔五渡河与东周阳城相望。五件铜戈出土于砦墙外东北约20米的二级台地中,再往东约300米就是夏代文化遗址王城岗(图一)。笔者赴现场了解情况时,所挖房基已经过夯实并回填。据当事人介绍,五件铜戈堆

  • 标签: 登封县 铭文 河南省 出土 阳城 长方形
  • 简介:1990年,在河北省任县新市村西北出土了一唐代墓志,志文记述了墓主李伦生平及其次子仲和"匍匐徒跣"将其遗骨从陇西运回,葬河北昭庆(今河北隆尧)"唐陵东南三里"李氏祖茔的经过,进一步证实了李唐祖籍在河北隆尧之说。

  • 标签: 河北任县 李伦墓志 李唐祖籍 考证
  • 简介:“尹光鼎”(旧称“逦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 标签: 尹光方鼎 听簋 器名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989年征集的清乾隆祭蓝釉描金粉彩御制诗瓶,成型工艺复杂,体现了当时御窑高超的制瓷工艺;其装饰展现出"洛可可"风格,代表了乾隆朝瓷器生产的时代美学风标;瓶上的粉彩花卉融合了中西两种绘画方法,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花鸟画画风;所题乾隆御制诗《榴花》和《题恽寿平画:山茶》,收入乾隆二年(1731年)《乐善堂全集》。据清宫档案记载推测,瓶烧成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至五十年(1757-1785)左右,为宫中陈设器,当初应为成对生产。督陶官制度对御窑瓷器的烧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以唐英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忠于皇权使命的督陶官的监造,保证了包括御制诗类题材在内的御窑瓷器的优良品质。

  • 标签: 清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瓶 御制诗
  • 简介:黑龙江省的旧石器遗存呈相对集中分布的6个区,各区遗址的地貌部位和地层岩性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旧石器遗存自下至上埋藏在河湖相沉积和黄土状沉积中,前者为早于距今21000年,后者约为距今21000-7500年。石器工业面貌在时间上和区域上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大石片工艺类型、大石叶工艺类型、砾石工艺类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A区和D区),小石片工艺类型和小石叶工艺类型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B区和C区),细石叶工业类型出现较晚且在全境分布

  • 标签: 黑龙江 旧石器 工艺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