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曾一再听到西方学者关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的惊呼。这些令人不安的辞令既有来自当代哲学家(阿瑟·丹托)的思辩性的结论,也有来自当代先锋派艺术家(莱因哈特、D·贾德、H·菲舍尔)具体艺术实践所产生的经验之谈。当纯观念艺术出现后,当代艺术确实宣称艺术的历史已不再向前发展了;同样,艺术史学科也不再能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德国当代艺术史家慕尼黑大学教授汉斯·贝尔廷考察了自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瓦萨利以来所提出的不断进步的艺术史观及其发展模式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瓦萨利根据高地文艺复兴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出艺术向着某种预先假定的古典理想美的规范的不断趋进,因而艺术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进步的历程。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观只是将艺术看作人类精神进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艺术的发展从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并最终向纯精神状态演化,于是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就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正是根据这种先验的历史决定论的理念和艺术进化论的发展模式,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艺术家开创了一条在观念和形式上不断求新的现代艺术发展之路。艺术中...

  • 标签: 再认识 哲学文选 学科再
  • 简介:材料作为雕塑创作一种材料表现形式,从本质上不同于木、石、金属、玻璃钢等材质,不论是木雕、石雕雕琢,还是金属焊接铸造玻璃钢翻制,只是物理属性发生改变,唯有陶瓷材料经过水与火的历练发生化学变化,将真正泥土变为炻器亦或是瓷器。如同石质一样坚硬成分,这期间足以可见其对工艺要求,运用它作为创作材料与表现手段自然就会受到材料特性与成型工艺局限,实验性是对这种材料最好概括,没有大量材质颜色色釉配制实验,很难有创新作品呈现。

  • 标签: 实验性 陶瓷雕塑 结构 陶瓷材料 解构 成型工艺
  • 简介:在《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湖南美术出版2006年版)一书中,我是用“批评性艺术”来讨论“当代艺术”的,这种“当代艺术”首先是对前卫艺术负面性的克服,同时是重新找回前卫艺术所以能成为艺术的理由。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史 概念 前卫艺术 美术出版 批评性
  • 简介:王岑伯和祝嘉的《書學》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刊行的現代意義上的書法著作。將王岑伯《書學》與後出的祝嘉《書學》對照,可以看出兩者在内容結構上有着驚人的相似。由于缺乏相應的學術梳理,民國書學研究的很多實績爲歷塵封,長期不爲學界所知。發掘那些有價值的書人物和書學文獻,并表而出之,將是民國書學學術史研究的起點。

  • 标签: 王岑伯 祝嘉 《書學史》
  • 简介: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以飨读者。

  • 标签: 笔记小说 书史 校补 文人 宋元 古代
  • 简介:哈罗德·罗森伯格在论述“革命和美的观念”的文章中曾经写到:“艺术中的革命并不在于毁灭的意愿,而是在于揭示已经被毁灭的事物。艺术只能消灭已经死亡的东西。”【1】正象他所陈述的那样,在艺术的范围内“确实是否有革命性通常是不足取的”。“描绘天使或制作彩色玻...

  • 标签: 艺术史 西方绘画 维特拉 寓意画 博物馆 维米尔
  • 简介:一谈及艺术史观的问题,我们知道柏拉图国家学说中的历史循环论,经过亚里士多德之手用于描述悲剧的发展,至于其他古代作家对艺术历史的看法,我们只能通过普林尼的得到一点线索.然而普林尼的描述常常使我们无法将他本人的观点与所记载的他人的观点区别开来.

  • 标签: 艺术史 学科特征 艺术特征 文物学 艺术欣赏 考古学
  • 简介:13世纪阿富汗、土耳其穆斯林入侵印度,促成了伊斯兰艺术与印度传统艺术的融合,出现了印度伊斯兰艺术。莫卧儿王朝时代(1526-1858年)印度伊斯兰艺术发展到极致。莫卧儿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奉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文化融合的政策.阿克巴时代的艺术也正是这两种异质文化融合的产物,被称作“折衷风格”。阿克巴时代的建筑以红砂石为主,风格雄浑崇高,刚健粗豪;阿克巴时

  • 标签: 莫卧儿王朝 伊斯兰艺术 阿克巴 外国美术史 文化融合 异质文化
  •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80年校史熠熠闪光的先师群像中,30年代末继林风眠之后出任国立艺专校长的滕固先生,虽主政时间较短,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和悠远的学术文脉。就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而言,学界普遍将滕固视为具有开拓之功的奠基人;而他在美术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忆及。除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外,滕固对美术考古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构建,滕氏以其源自德国美术史学派的深厚功底和理性精神,为我们打开了美术史研究与考古这两扇厚重的学术大门,并指出了往来于两者之间的通途要津。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学 国际研讨会 人文学院 艺术史 纪要
  • 简介:在明未清初景德镇所制瓷器中,有一种被学者们称为转变期的瓷器,常以书画为装饰,许多学者都已指出了的这种装饰风格特点和当时的印刷文化的关联。对于转变期的瓷器,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最早。在讨论这一类型的陶瓷时,StephenLittle注意到当时出版的戏曲小说插图和其它版画作品对瓷器装饰的影响。

  • 标签: 陶瓷 观音 青花 康熙 书籍 西方学者
  • 简介:国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核关大学客座教授,深圳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工艺学院教授。擅长国画、速写、陶艺、雕塑和造型设计。先后在台湾、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陶艺作品收藏展。作品和传略收入数十部大型辞书。《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画界》、《国画家》、《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人民政协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美国《世界日报》、《中外美术研究》、韩国《国际陶艺家》、泰国《亚洲日报》、台湾《紫玉金砂》、《墨海壶天》、《砂陶艺术》、《世界论坛报》、香港《大公报》等对其均有专题介绍。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获"当代山水画杰出成就奖";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

  • 标签: 山水画 国富 中国艺术研究院 《人民日报》 《世界日报》 工艺美术师
  • 简介: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独立的艺术形式,陶瓷壁画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是多元文化在城市文化生态中交融汇聚的特殊载体,亦是城市文化信息得以充分传播的媒介。本文通过瓷砖壁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媒介,展现澳门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的继承性、包容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质,论证澳门陶瓷壁画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探讨澳门当代陶瓷壁画创作的可能性。

  • 标签: 陶瓷壁画艺术 文化交融 审美性 公共性
  • 简介:“表现主义”一词是由德国柏林《风暴》杂志的编辑海尔沃特·瓦尔登最先提出的,它与印象主义相对立,泛指1910—1920年来绘画上一切革命行为(其中包括立体主义和抽象潮流)。表现主义已经成为美术及美术批评的专用术语,它可以泛指一种思潮,也可以专指特定的...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恩索尔 美术史 立体主义 蒙克 作品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概念的普及,逐渐步入商业化社会。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概念需要依据经济样式和技术更新来加以重新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实中充斥着各类传媒,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媒体已经是生活本身。整个社会不断地“势利化”,

  • 标签: 媒体 责任 书法 社会经历 思想概念 日常生活
  • 简介:当前书法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史料学是史学的本体和核心,因而史料的真伪考据、时空定位和书家个案研究是书法史学研究的中心。本体史观学派的学者反对这种史学观点,认为史学的中心价值在于追寻“为什么”,即价值判断,而不是“是什么”。书法作为人文主义学科,它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客观的历史真实,而是对历史的有效理解,它所追求的也不是史料考据的中心价值,而是历史经验的价值重建,它所追求的更不是一般意义的学术规范,而是历史规范。“为什么对过去有兴趣,答案就是我们对现实有兴趣”。

  • 标签: 史学观 史料学 考据 历史真实 史观 反对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19世纪美国艺术(二)《世界美术》编辑部编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战后的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又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迎来了美国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同时,欧洲艺术对美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大批美国青年远渡重...

  • 标签: 美术史 19世纪 印象主义 印象派 油画 光的效果
  • 简介:从殖民时期到19世纪后期,美国艺术一直属于欧洲艺术的派生类型。当时,陈腐的学院派统治着美国艺坛,只有少数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学习过的艺术家,才了解诸如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这类艺术新潮流。1900年前后,学院精神已经成了青年画家的诅咒对象。为了反抗学院派的评审制度,1908年2月,有八位艺术家参加了纽约麦克贝思美术馆举办的一次革命性的独立展览,他们是来自费城的罗伯特·亨利、格拉肯斯、

  • 标签: 1940年 外国美术史 美国 图录 19世纪后期 1900年
  • 简介:近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推出了沃尔夫林《美术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的问题》一书的全新中译本,此版本由洪天富教授和范景中教授共同翻译。作为第五个中译本,其面世除了能让读者再次关注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理论,更能给从事美术翻译的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与感慨。范景中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很多译者的心声:任何从事严肃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之难,何止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简直是如

  • 标签: 沃尔夫林 范景中 研究心得 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 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