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年盛夏,七月流火,笔者曾3次到江苏省优秀工会干部唐荣泉先生所在的无锡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去采访,想不到,3次都扑了个空。“找唐主席难”。这是见到他之前的第一个印象。其实说难也不难,7月20日,我终于“逮住”了他,是在锡沙路建设工地上。头顶骄阳似火,脚下路面滚烫,身边黑色沥青拌和料散发出近200℃的高温,这种环境站在那里都难以忍受,而眼前的唐主席却穿行在施工人员中,不停地分发着草帽、清凉油、仁丹等防暑用品,不停地把清凉毛巾、大麦茶、肉包子送到工人手上。趁他不注意我按下了相机快门,留下了他与工人汗流在一起的镜头。我的这一动作还是被他发现了,当我俩的手握到一起时,我看到了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孔和红彤彤的胳膊。工地上,他完全失去了那南方人的温和含蓄之态,给人感觉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北方汉子的豪爽性格,一个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工会干部形象。

  • 标签: 唐荣 七月流火 市政设施管理 北方汉子 拌和料 农民工队伍
  • 简介:以《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为代表的选刊家族已成为当下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传媒。它们享有先天性的象征资本优势——"选"即意味着"好",这将让被选的作家感到光荣,也让读者大众感到满足,选刊因此而拥有可观的发行量,也能对某些作家的创作取向产生影响。鉴于选刊的影响力,人们自然希望其办刊表现配得上社会的信任和期待,而要衡量选刊的办刊表现,"选学意识"和"选文水准"则是最基本的两个观察维度。

  • 标签: 选文 散文选刊 论文学 微型小说选刊 中篇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 简介:文学作品的读者来信,是读者在读过作品之后,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想、看法表达出来的信函式写作。它具备诸多功能,其一是直抒胸臆。文学的读者来信有直接的针对性,它面对的是文学作品,是虚拟的非实存的人生故事,所以这"胸意"更多的是读者个体对作品的感想。其二是上传下达。列宁更把报纸的读者来信称之为"最好的政治晴雨表",关于文学的来信虽说并非是政治政策性的读解,但同样有意识形态的味道在其中,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期或某个政治时期的发生发展阶段。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人民文学》 当代文学 《文艺报》 中国作协 崔道怡
  • 简介:1895年电影诞生后的第二年,电影就传入了中国,1905年就有了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电影,作为一种技术,一经传入中国,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中...

  • 标签: 中国电影 学术研讨会 电影工作者 电影事业 样板戏 《红色娘子军》
  • 简介:<正>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这是邓小平同志向我们文艺界提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是他在1979年10月30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四次文代会所致的《祝辞》中提出来的.

  • 标签: 报告文学作品 创业者 四化建设 文艺 党员 祝辞
  • 简介:针对文学理论的效用问题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价值剩余是指相对于他指性功能的自证性特点,这是文学理论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重心。在此意义上,即便文学真的消亡了,文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人文科学,也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这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退身之地。所以,文学理论的价值剩余的概念的提出,将有利于对文学理论效用的全面理解和对“危机论”的解答。并且本文断言: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去文学性的文化研究,与经典化的文学理论两种价值取向,将在悖立中相互质疑、砥砺,从而构成学术生态的张力平衡。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人文精神 审美意识
  • 简介:本文是本刊'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专栏讨论的小结.充分肯定了陈思和教授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命题对长期来我国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一种主流观念提出的质疑,认为他的质疑为我们更加全面、确切地把握中西文学的关系,深入开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还高度评价了由此命题引发的持续两年的热烈讨论,认为这一讨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深入思考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和方法论,均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最后,作者还对在当前新形势下影响研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中外文学关系 影响研究 中西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 简介:一无论是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还是从当前的文学创作现状来看,没有人能够否定文学创作与政治的联系。当今的三农问题、打工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兴起,都说明了文学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面对现实问题而研究它们,在《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的作者刘锋杰等人看来,就不能完整地解释当代的文化与文学问题。

  • 标签: 创构 政治理想 文化心理 创作现状 美政 生活理想
  • 简介:上篇:"红色创业史"的小主题与大主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中,许多农民英雄身上都流淌着纯正的革命血液,柳青曾经是土改时期民兵队长的共产党员梁生宝;浩然中退伍军人、坚定的共产党员萧长春,都是战争年代的红色武装人员,接受过革命战争的熏陶和考验.这种出身对于表现这些农民革命新人的政治坚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不过,另一批出身于战争、土改年代的"老干部"则相反,他们在农村新的革命过程中并不能保持足够的革命干劲,而是"退坡"了.赵树理中的农村干部范登高、柳青中的代表主任郭振山,在土改后,由于缺乏政治热情,享受了土改的成果,却走发家道路,竞蜕变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对立面.

  • 标签: 小说 《创业史》 柳青 浩然 战争年代 革命
  • 简介: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电商行业成了“互联网+”时代形势所趋。本文借助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全方位解读普宁市政府对于电商行业中创业青年的扶持培养情况和当地青年创业胜任力现状,为创业青年该如何走出创业困境以及为政府提供有效提高乡村青年创业胜任力相关建议。

  • 标签: 电商 青年创业胜任力 政府扶持培养
  • 简介:优秀文艺作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在《新战争与和平》第三次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力群我首先祝贺《新战争与和平》第三次研讨会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

  • 标签: 战争与和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 研讨会 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