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目的:以广州市天河区棠东小学参与轮滑校本课程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以中高课堂练习强度为特征的“竞技性目标”与以低课堂练习强度为特征的“掌握性目标”的轮滑教学组织模式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在国家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指导下,对如何在校本课程中有效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目标进行探究。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研究结果:实行不同目标轮滑校本课程的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教学后,身体基本素质都有显著性提高;从培养竞赛型人才的实验班和以技术普及为目标的对照班学生对比来看,女生素质测试无显著性差异,且立卧撑指标对照班学生优于实验班学生;实验班男生单脚站立素质指标测试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结论:轮滑运动的动作模式对练习者身体整体协调性、下肢力量及稳定性作用明显,在小学生协调、平衡素质发展敏感期,高练习强度的课程教学对学生下肢力量影响作用明显,但在女生群体中作用不明显。建议:在当前国内大力推广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到校本课程的内容要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具有特色、形式新颖外,还应考虑到课堂的生物学影响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练习强度与密度,达到国家对促进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轮滑 校本课程 身体素质 影响作用
  • 简介:基于ReHo分析方法从rs-fMRI角度探讨中国象棋高水平运动员的性别差异。收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项目大师级运动员和匹配的对照人群,采集每位被试者的rs-fMRI数据,应用DPARSF软件分析脑区局部一致性信息。结果发现女大师右侧额上回(BA10)和右侧额内侧回(BA25)的ReHo值高于男大师,对照组男女无全脑ReHo值差异。结果说明男女中国象棋大师在右侧额上回和额内侧回的ReHo值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性别中国象棋大师在性别刻板印象和认知-情绪转换脑区的自发活动一致性差异。

  • 标签: 运动医学 中国象棋大师 脑功能成像 静息态 性别差异 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
  • 简介:研究不同BMI类型的大学生自主性运动对于缓解应激状态的效果,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新健康理念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表明,提高自主性运动参与程度对改善大学生应激状态有明显的效果,其贡献主要来自于每周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的增加;通过运动实施程度的增加,减小BMI、特别是超重型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实现减轻体重的目标,对减缓应激状态及增进以强健体魄、愉悦心智、活跃人际为内核的新健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一分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引导大学生科学健身、培育新健康理念提供了具有操作意义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自主性运动 BMI 应激状态 新健康
  • 简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教练员评定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96位参加CUBA联赛的男子篮球运动员,按照各自的进攻位置进行了操作思维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操作思维能力不存在差异;对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术效能起显著相关的操作思维能力指标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群体特征。

  • 标签: 男子篮球运动员 进攻位置 操作思维能力 技术效能
  • 简介:本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不同年龄阶段与地理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儿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与地理气象因素关系有差异。在12岁年龄阶段,各因素间的关联度最高,r在0.57-0.91,其余年龄阶段小于这一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少儿生长发育期与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少儿 生长发育 年龄阶段 地理 气象 灰色关联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对手在各个不同位置的进攻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反映出中国队在中锋位置已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前锋位置,特别是后卫位置与对手有明显的差距,同时暴露出中国队员整体对抗能力较弱,失误太多,体能欠缺,优秀队员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15届 男篮 世锦赛 中国 进攻 技术
  • 简介:在排球比赛中保持弹跳的平均高度水平是评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该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水平。在排球比赛中有了运动员的弹跳高度、弹跳次数、弹跳腾空时间等这些数据,教练员就可以知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表现、出力程度及生理负荷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时所达到的弹跳次数、高度,与在实验室条件下所测最大值进行对比。研究以体育学院的五名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代表比赛中不同的职责:主攻手、二传、接应以及副攻。本研究采用一台摄像机和计算机软件AS-4进行采集及测试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用技战术时的相关数据。其结果为:共获得测试运动员的有效技、战术动作378次。他们表现出的水平达到实验室条件下测得最高值的87.4%。结论:排球运动员比赛中获得的数值与个体在实验室测试所得结果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测试的结果中进攻扣球时的数值接近最大值,最低的是传球。

  • 标签: 排球运动员 比赛中 弹跳高度 负荷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半决赛中国队VS荷兰队比赛的技术统计,对中国女排队员在不同位置上技术运用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队员在不同位置在发球能力、一传到位能力、传球能力、扣球能力和拦网能力。面对新的奥运周期,中国女排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认真分析各队员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出差距,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地训练建议。

  • 标签: 第31届奥运会 不同位置技术 运用能力 比较研究
  • 简介: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前8名的欧美女子排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等非技术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外女子排球队各个位置运动员的年龄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女子排球队整体身高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主攻手和接应运动员的身高并不存在优势;两者的主攻手和自由人的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女子排球队各个位置运动员的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者主攻、副攻和自由人位置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排球 女子 29届 奥运会 不同位置运动员 非技术因素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数理统计,最后得出相关结论:1、由于'奥运杠杆'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过多的关注了以足球、篮球为代表的西方体育项目,而对中国武术的关注较少。2、由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电视传媒过于青睐西方竞技体育和花样翻新的域外体育,导致中国武术被电视传媒的极度冷落。3、纵观电视台对各种大赛的转播,如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所反映出的是武术赛事的关注程度一直没有受到重视。4、纵观各类比赛发现武术圈里缺少'姚明、刘翔'似的灵魂人物,武术要想发展就必须迎合观众的喜好,明星人物的培养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 标签: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 不同体育项目 关注程度 中国武术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