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司决议是意思形成的结果,这决定了决议须通过程序正义理论而非法律行为理论予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公司决议之定性与程序正义原则相扞格,与商法的理论相冲突,该缺漏有待在以后的公司立法中予以补正。公司决议程序的正义是公司决议正义性和拘束力的重要保障,为此,程序或者内容存在瑕疵的股东大会决议应该当然无效。各国立法从程序、内容和决议规则3个方面对决议的法律后果分别予以规定,这也为我国公司法所借鉴,但我国相关决议规则之规定十分粗疏,亟待优化。公司决议多数决规则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也会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成为控制股东滥用其控制地位获取控制利益的手段。为了矫正此种异化,我国立法有必要对控制股东课以信义义务。我国公司法应以保护公司和股东整体利益为宗旨,强化程序正义的价值目标,重点关注公司决议表决程序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明确多数决规则的范围和例外,健全表决机制,以保障决议的实质正义。

  • 标签: 程序正义 公司决议 多数决规则 控制权股东 信义义务
  • 简介:藏族民事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民法的主要渊源之一。从价值、技术和功能三个方面构建藏族民事习惯的甄别标准体系,对藏族民事习惯进行筛选,建立"善良民事习惯"体系,是藏族民事习惯法治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善良民事习惯"的推广适用为核心,推动藏族地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民族地方立法,提高民族司法能力和水平,是实现藏族民事习惯的法治化和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路径

  • 标签: 藏族民事习惯 合理 合法 正当 法治化
  • 简介:续发型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过程中存在于先后连续的数个行政行为之间的后续行为的一种指称。先行行为中存在的违法性瑕疵,是否会影响作为结果的后续行为的合法性,是法院在对后续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时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目前我国并未出台专门针对续发型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统一规范,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审判实践中由于审查方式的不同导致裁判尺度不统一,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本文通过对具体判决案例中的逻辑思路的分析与思考,引入续发型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这一难题,梳理出法官通常在审判实践中所采用的各种审理思路,并在考察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及公定力理论与后续行为的关系问题后,提出了审判实践中对续发型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若干进路,以期对行政审判工作的规范化有所裨益,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 标签: 续发型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 违法性继承
  • 简介:营商环境建设是社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立足基层检察机关职能,找准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中与检察职能相关的问题,紧贴基层检察工作实际,从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法律监督职能、分工配合等角度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检察方案,以求对地区营商环境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营商环境 检察监督 服务 问题 路径
  • 简介:10月19-21日,全区检察机关传统媒体与检察新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全区检察新闻宣传业务技能培训班在南宁举行。与会者认为,要提升检察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和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应积极探索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应用、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构建传统媒体和检察新媒体互融互通、相得益彰的立体新闻宣传工作格局。

  • 标签: 检察机关 媒体发展 新闻宣传工作 新媒体时代 路径 广西
  • 简介:我国农业保险条例采用了跨越商业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模式,导致实质不公平等弊端。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模式的重构除认识上的困境外,主要在于操作上的困境。同时,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农业保险立法模式一旦确立,其下的制度便会产生自我强化机制,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甚至锁定,使农业保险立法模式的修法变更"难"上加难。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模式的重构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寻求以"路径创造"和"路径替代"内外结合的突破路径,走以内生力量培育为根本、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以农民金融自治和法律制度框架相结合的变革之路。

  • 标签: 农业保险 立法模式 经济法 路径依赖 金融自治权
  • 简介:《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严格治理行政决策不作为的行为,着力提升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实践中,行政决策不作为有着较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有着重大的阻碍。为此,应当从理论上对行政决策不作为加以界定,并以其面临问题和成因的分析为媒介,来探究如何通过法治手段来完善行政决策权的边界,从而制定严密的行政决策不作为的监督体系,为法治政府建设涤清障碍。

  • 标签: 行政机关 行政决策 不作为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检察职能调整后新的工作亮点和着力点。在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积极做好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保障工作是当前各级检察院技术部门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切实履行以服务办案为中心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检察技术适应改革需要、顺势而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对此,通过加强公益诉讼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加强公益诉讼办案前期技术性调查取证以及加强公益诉讼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鉴定审查等工作,切实把推进现代科技应用作为提升公益诉讼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d

  • 标签: 检察技术 公益诉讼 路径
  • 简介:作为一种特殊的救济机制,信访制度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但是,它在本质上与法治并不对立,反倒存在着法治化改造的可能。信访法治化,主要包括制度功能转换、机构设置合法化和程序正当化等方面。经由合理的设计和改造,信访制度可望与法治实现和解,并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信访 法治 信访法治化 人大监督
  • 简介:作证豁免在获取特殊重大犯罪案件的关键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等方面具有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所无法代替的价值。作证豁免不同于诱供,它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因而具有正当性。此外,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参考样本,并与现行法律发展的趋势相契合,因而具有可行性。作证豁免制度包括了对作证的同案嫌疑人的不起诉制度和对作证的同案嫌疑人的保护制度等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对作证豁免的立法应当采取分散式模式,在起诉程序、证据制度等中分别规定作证豁免制度的相关内容。作证豁免制度的建构应当先由各地的司法机关开展改革试验,并由立法机关在较为成熟的时期推进作证豁免的制度化。

  • 标签: 作证豁免 同案嫌疑人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不起诉 权利保障
  • 简介: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在当前我国环境纠纷大量发生而司法解决机制不畅的情况下,环境审判机构进行改革即实现环境审判机构的专门化是必然的选择。但对于环境审判机构的专门化以何种形式来体现,在理论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还存在多种方案。实践来看,各地选择的是成立不同形式的环保法庭。从我国法治建设水平和司法体制改革进程来看,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有一个从专门法庭走向专门法院的过程。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现阶段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最为合适的是推进环保审判庭的建设和运行。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的理想形态是建立环境法院。

  • 标签: 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 环保审判庭 环境法院
  • 简介:<正>目次一、混沌初开的中国法学二、上下求索,天上人间——以经济法为例三、青年学子之烦恼——法学研究如何从肤浅走向深入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安徽大学法学院同大家作学术交流。法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讲些什么,有两个选择:一是讲讲具体的专题性的理论问题,但我想因为是第一次跟大家见面,专题性的某个问题即使很重要,也讲得很透,面还是窄了些;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法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吧——总体性地回顾一下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些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讲讲自己一些体会,以期能对同学们和青年学者深化法学研究有所启迪和帮助。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经济法学界 国家调节 中国法学 天上人间 混沌初开
  • 简介:<正>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安徽大学法学院同大家作学术交流。安大法学院是一所很有实力的法学院。前几天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神州六号"飞船,当前安大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也正面临一个发展、上升的重要机遇。我向大家表示祝贺!法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讲些什么,有两个选择:一是讲讲具体的专题性的理论问题,但我想因为是第一次跟大家见面,专题性的某个问题即使很重要,也讲得很透,还是面窄了些;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法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吧——总体性地回顾一下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国家调节 法学学科 经济法学界 民法通则 控权
  • 简介:  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特别是一些大型基础工程和各地的一些重点工程,往往投资额大,同时由于具有"临时作战"的特点,通常会设立一个临时.机构,比如指挥部、筹建办、基建处等,来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以指挥部等临时机构为主要形式的现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它可以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具有明显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确实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体制创新 创新破解 破解腐败
  • 简介: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上倡议"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这表明中国愿意引领和推动这项重要工作。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及亚太地区大国之间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激烈博弈,亚太自贸区建设何去何从,是考验中国人智慧和能力的议题。如果选择TPP这一路径,等于将构建亚太自贸区的主导权拱手让给别人;如果与TPP分道扬镳另辟蹊径,会分化亚太地区,进而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部署。一个务实的选择是以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基础,结合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而引导亚太自贸区法律制度向TPP等国际高标准靠拢,同时采取开放姿态,允许个别APEC成员暂时不加入亚太自贸区,也允许非APEC国家和地区加入亚太自贸区。

  • 标签: 亚太自贸区 APEC TPP RCEP
  • 简介:低代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其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同时实现代价承担的公平性与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性。当前,实现低代价的发展道路的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树立科学的代价意识,这是走低代价发展的思想基础;其二是构建低代价的发展模式,包括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与代价公平承担的机制,以及构建代价调控机制等主要措施。

  • 标签: 低代价发展 以人为本 代价意识 发展模式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违法建筑应运而生。违法建筑被视为”城市之瘤”,不仅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阻碍了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城市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违法建筑的查处与强制拆除成为推进城乡建设、改善城乡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执法活动。以海南为例,近年来一直未放松对违法建筑的查处。201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集中整治违法建筑的通知》。2015年,海南省进一步开展为期3年的违法建筑专项活动,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但在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程序不规范、方法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情形,由此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和规范。2012年1月1日实施的《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专门就违法建设查处的程序和步骤作了明确规定,使法院审理强制拆违案件时进一步澄清了认识,厘清了审查思路。本文结合《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和立法精神,在分析查处违法建筑各阶段行为法律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对各阶段行为司法审查的要点和标准.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强制拆除 违法建筑 司法审查
  • 简介:合同对第三人也能够产生保护作用的现象在比较法上不乏其例,但其规范方式则存在不同做法,作为介乎于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法律现象,只有结合具体法律制度背景才能对其做出有意义的评判。从法律实证的角度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均未承认合同对第三人的保护作用。由于侵权责任法在保护民事权益方面业已提供了充分的救济渠道,故我国没有引入德国式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的制度需要。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基于其独特的工具价值,可以在对第三人提供超出侵权法的更为便利或优厚的合同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在中国现行法体系下,应当肯定其存在价值。

  • 标签: 第三人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 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简介: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案件数量多,人员编制有限,而大部分案件又都集中在基层,基层检察人员压力大、责任重,晋升空间相对狭窄,而且随着近年来生活成本增高,广东检察人员经济待遇的优势已不明显,这些都导致了检察工作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外流现象.因此,在加快司法改革步伐,理顺工作机制,加强职业保障,减轻一线办案人员压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检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基层检察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标签: 检察文化建设 人文关怀 下基层 路径 检察人员 人才外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