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格斗教学训练的激烈对抗性,使其成为警察院校在警体课中发生创伤最多的教学训练科目。笔者在警察院校工作多年,经过对格斗教学训练中伤害事故的分析研究后感到:格斗教学训练中发生创伤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针对致伤原因,笔者提出减少警体格斗教学训练中出现创伤事故的具体建议。

  • 标签: 警察院校 格斗教学 创伤事故 教学训练 自我保护意识 解剖结构
  • 简介:本研究以“空间、空间的表征、权力符号、行动者”为分析背景,从“价值-利益-风险”角度阐释了政府、开发商、居民不同的空间定义,提出了空间挤压的分析思路,并以此为框架对10个典型邻避事件的发生机理进行案例实证分析。本研究认为:政府对公共生活的制度性安排面临着多主体价值导向、利益识别、风险分配等内在差异的结构性张力,应当从价值融和、利益补偿、风险化解三个维度建构政策共识,通过重塑居民的政策认同提升公共项目的合法性并化解邻避抗争的社会稳定风险。

  • 标签: 空间挤压 邻避抗争 认同重塑 社会稳定风险 治理改善
  • 简介:恐怖犯罪的发生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形势、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反恐怖策略固然需要重视对暴力恐怖犯罪的打击,但更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降低既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从一般预防的层面减少恐怖犯罪发生的机率.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社会心理氛围的调控要注意反恐宣传、社会控制与心理引导等问题.

  • 标签: 暴力恐怖 社会心理氛围 调控
  • 简介:近些年,佘祥林案、王树红案、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陈满案、聂树斌案等一系列刑事冤假错案相继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分析,刑事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包括审判机关对侦查和检察机关的制约不足,疑罪从无的司法观念没有贯彻落实,社会舆论对刑事审判的不正当干预和辩护律师作用没有明显发挥等.分析刑事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有效措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职责.

  • 标签: 冤假错案 刑事审判 产生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1月15日,江西省减灾委员会组织召开2007年江西省自然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分析会议,总结回顾2006年全省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分析预测2007年全省自然灾害发生趋势,研究防御重点与对策。

  • 标签: 自然灾害 预测分析 发生趋势 江西 发生情况 委员会
  • 简介:6月初的一天下午,武汉江汉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光同以往一样背着书包回家。当走到友谊路口,迎面缓缓开来的一辆中巴车停了下来,一名身穿白大褂、戴着白帽和日罩的中年男子问他:“小朋友,献不献血?”“献!”一直认为献血光荣的小李光,使劲点了点头。就这样,小李光被男子拉上了车。封得严严的车内,放着一张黑色的长桌和三把靠背椅,车上还有三个同样白衣装束的中年男子。“别紧张!”一名男子从小白铁饭盒内摸出针头,安装在注射器上,开始抽孩子的血。小李光发现,身旁有个高约五米的木架,隔成四排。一排大约放有两三根用玻璃塞封口的玻璃管,长约10厘米的管中装着大半管血。抽完血,小李光下了车,中巴车也随即开走了。回到家中,李

  • 标签: 白大褂 中年男子 武汉 未成年人 义务献血 注射器
  • 简介:一、人才的求职和流动。将随着流动障碍的减少而更加便捷。保险、档案、户口和住房将不再成为困扰人才流动的因素:在互联网中进行互动式的信息查询和交流,将在各类信息交流方式中占主导地位;人才交流服务网点,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高科技手段的引进,将逐步进入社区,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 标签: 人才资源配置 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 信息交流方式 高科技手段 信息查询
  • 简介:涉众型经济犯罪高发、受害人特别众多、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对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的破坏性特别大,在定性、量刑与执行过程均存在难以解决的病症,成为司法实践的难题.因此,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处理必须解决司法审判机制中实体与程序方面的问题,又要在行政视角进行构建,实现两者的双重结合.

  • 标签: 涉众型经济犯罪 刑罚机制 执行机制 新闻发言人制度
  • 简介:改革是社会调整运动,产生改革阻力具有必然性。当前旧体制和旧利益格局带来的改革阻力、改革着力面和着力点产生的阻力、传统社会惯性转化而来的改革阻力和改革自身难度引发的阻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改革的进程,而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三大势力"和"三个层面"。改革阻力对改革影响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改革采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拖延搁置等办法,迟滞、延缓、阻碍改革进程;另一种是故意曲解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对其加以改变、扭曲、增减而抵制改革。解决这两种影响作用方式的力度越大,效果就越好。

  • 标签: 深化改革 改革阻力 影响作用 破解阻力
  • 简介:从宏观层面来看,运动式治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的一种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我国粗放型的高速经济增长就是实行运动式治理的一种结果。运动式治理有着自身的发生机制,首先是由于强烈的绩效需求与匮乏的治理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使国家形成了开展运动式治理的内生动力,而内生动力与制度条件的结合又最终使得运动式治理变为现实。运动式治理通过对人员和资源的高度动员,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高水平和超常规的经济增长绩效,但这种效率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运动式治理也存在着因过于注重某项单一目标而忽略其他发展目标的弊病,因而运动式治理难以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理机制。近年,随着“新常态”等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提出,我国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可以预期运动式治理将逐步被更为现代化的治理机制所代替。

  • 标签: 运动式治理 运动 动员 治理
  • 简介:公共政策代际负外部性对于公众的公共政策不稳定性预期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Ⅰ型、Ⅱ型公共政策代际负外部性发生机理的分析,发现实际参与公共决策的双方,即决策者与决策执行者或者是决策受益人,之所以选择具有代际负外部性的策略,其根源在于该策略具有内在均衡性。基于上述判断,试图确定公共政策代际负外部性内在化的政策路径。

  • 标签: 公共政策 代际负外部性 发生机理 影响 内在化
  • 简介:<正>津国土房保[2012]178号各区、县房管局:根据《天津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津政发[2008]38号)、《天津市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管理规定》(津政发[2011]8号)及《天津市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操作程序》(津国土房改[2008]292号)、《天津市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操作程序》(津国土房保[2011]73号)的有关规定,现就享

  • 标签: 住房情况 经济租赁房 限价商品 经济适用住房 公有住房 认定问题
  • 简介:《嘹望新闻周刊》第30期刊登记者专稿透露,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这些数据令人不禁惊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影响力。

  • 标签: 社会阶层结构 着力点 统战 新闻周刊 从业人员 技术专利
  • 简介:案情简介2010年8月初,李某(因自己当时的身份证快到期)借用亲戚的身份证进入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工作。2010年11月3日,李某仍以其亲戚的名义与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11月4日上午7时30分,李某在上班途中被一辆大货车撞伤,

  • 标签: 身份证 工伤待遇 2010年 享受 假冒 他人
  • 简介:旅游犯罪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犯罪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新机会理论试图通过改变“机会”来预防犯罪,这与犯罪情境预防的理念也是相契合的,为旅游犯罪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运用其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来探究旅游犯罪的发生机理,并据此提出一些情境预防措施,如提高犯罪人实施犯罪的难度,增大犯罪人实施犯罪的风险等.

  • 标签: 旅游犯罪 理性选择理论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犯罪情境预防
  • 简介:本文在对现有权力腐败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促生和抑制权力腐败的多种因素。通过引入风险概念,构建出政治权力腐败的发生机制;并对政治权力腐败的风险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权力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在现阶段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控制,尽量降低其对整个社会发展稳定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 标签: 社会转型期 权力腐败 发生机制 风险控制
  • 简介:以互动视角为指导理论,采用目的性方便抽样方法,对两对存在情境暴力的夫妻进行深入访谈发现,情境婚姻暴力中夫妻双方都有参与,单次婚姻暴力普遍经历了从言语激化到肢体暴力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妻子多是言语攻击的发起者和激化者,躯体暴力则多为丈夫发起和终止;从纵向发展看,婚姻暴力中言语交流、言语攻击和肢体暴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着婚姻暴力的发展而变化,躯体婚姻暴力经历短时间的加剧后逐渐趋向减弱,但冷暴力变得日趋频繁和强烈。

  • 标签: 婚姻暴力 互动视角 发展历程
  • 简介:受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四川国有大矿——四川嘉阳煤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难题。如何带领近两千多职工走出困境,成为公司经营班子思虑和忧心的问题。他们审时度势,积极从劳动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中寻求突破口,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极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 标签: 嘉阳煤矿 制度改革 四川 困境 市场竞争能力 生存压力
  • 简介: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从现有研究看,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描述及其发生的原因分析较多,但对于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点分析较少。本文以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国内群体性事件的一些特点,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描述模型,并据此对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给予尽可能的判断。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参与者 行为特征 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