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今年6月下旬,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继续把“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大战略任务,并围绕这两大战略目标,制定了“巩固和平,扩大友谊合作范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外交总方针。从近年来越南在对外政策上不断出现的新动向、新做法以及越共“七大”制定的外交政策上看,今后越南外交政策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对外政策 柬埔寨问题 战略任务 中越关系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克林顿连任国内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吕其昌克林顿于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53届总统,从而开始了他的第二任期。克林顿在第二任期内仍将会把国内问题作为施政重点,但不会再有第一任期内那种雄心勃勃、志在必得的“变革”气势,亦不会提出新的重大改革方案和新的改...

  • 标签: 克林顿 主要任务 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经济增长 健康保险 改革方案
  • 简介:冷战时期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为冷战时代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为了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制衡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日美同盟及东盟对日防范心理则是双方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 标签: 后冷战 日本 东盟 安全合作
  • 简介:印尼与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并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2004年是两国的大选年,大选马来西亚巴达维政权稳固发展,印尼苏西洛新政府加大反贪反恐和重建经济的力度,两国将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 标签: 印尼 马来西亚 大选 政治 经济
  • 简介: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从候选人当前辩论的焦点看,两党政策主张既有一定差别,也有趋同迹象。从外交方面看,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进一步收敛,对外(特别是同盟国)协商与合作将会得到加强。美国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会主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不会因美国总统的更迭而发生逆转。

  • 标签: 美国大选 美国对外政策 中美关系
  • 简介:印度国大党为首的政府在其施政纲领中强调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单边主义和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普遍推测新政府的外交将寻求调整,印美关系可能适度降温.但基于对国大党执政近一年的政策和实践分析可注意到,通过印美之间的频繁高层外交、围绕核问题的对话谈判、战略伙伴关系步骤的实施等,印度、美国均从各自战略利益出发,正按部就班地推进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综而观之,目前的印美关系不进则退,'路线图'已经拟就,印度在对具体政策和应对作充分评估和权衡的前提下,必会既谨慎又积极,继续以高度务实的外交理念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实际需求,深化印美的全方位合作,尤其是在战略和安全层面的互动.

  • 标签: 印度 国大党 执政地位 美国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 简介:"9·11"事件的爆发深刻改变了新加坡海上安全观的结构内涵,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及因应之道遂成为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的一个重要关切。基于对本国海上安全脆弱性、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现实性和巨大破坏性的认知,以及国际海事体制与海上环境存在种种安全漏洞的现实,新加坡立足全体防御原则,通过国内制度重构和整合、在双边或多边范畴进行地区性与全球性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参与,打造了一个目标直指海上恐怖主义的安全防御体系。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建设努力在改善其海上安全境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深入推进上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考验着新加坡与利益相关方海上安全治理的智慧。

  • 标签: 新加坡 海上安全 恐怖主义 国际合作
  • 简介:一、越共九大继续推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外交战略2001年4月19~22日,越南共产党举行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越南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越南21世纪初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而为世界各方所密切关注。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外交战略 经济发展 对外经济合作
  • 简介:欧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入世给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在带来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挑战,中国应该通过利用WTO规则、细化欧盟内部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促进中欧商品贸易,同时应该考虑欧元已经启动的因素,重点运用贸易-投资复合战略,推进中欧经贸关系大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主动地位。

  • 标签: 中国 入世 经贸关系 产业合作 人才培养 WTO
  • 简介:俄罗斯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出口大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俄罗斯农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出口大国;另一方面在肉类、奶制品等方面又严重依赖进口.201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为减少负面冲击,俄罗斯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对受到冲击较强的重点领域实施保护,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 标签: 俄罗斯 农业 世贸组织
  • 简介:奥巴马政府的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总的基调是增大对巴援助的同时向巴方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对巴政策转趋强硬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双方在反恐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并引发了两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尽管美巴关系目前陷入低谷,但由于双方的利益需要,两国的合作仍将继续。

  • 标签: “后拉登时代” 美国 巴基斯坦 外交政策
  • 简介:美国自阿富汗的撤军不大可能实行“零驻军”,而是在塑造“负责任的撤军’’形象的同时,尽量实现阿富汗问题的“阿富汗化”。撤军,在“美阿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美国将实行“有限的长期驻军”,对阿进行有限度的经济援助,并力图主导阿富汗的和解进程。同时,美国将会鼓动阿富汗邻国等更积极的参与到阿富汗事务中来。再考虑到美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干涉的历史,撒军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影响虽将会有一定的减弱,但仍将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 标签: 美国 阿富汗 撤军 影响
  • 简介:欧元的正式流通给欧洲债券市场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不论是主权政府债券市场还是公司债券市场,在市场规模、流动性和交易技术水平上都有显著的增长。但是一个不客忽视的潜在威胁是虽然货币统一成功地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汇兑风险,然而由于EMU各成员国的信用基础不同,这将给统一的欧元债券市场带来新的信用风险。同时,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债等级的不断降低也将导致类似的对信用风险的忧虑。分析这种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和提出警示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 标签: 欧洲 债券市场 欧元流通 信用风险 公司债券市场 政府债券市场
  • 简介:全球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化时期.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秩序在如下几个方面面临包围:霸权分散、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日益加重、全球共同面临恐怖主义、大规模移民以及环境变化等带来的各种威胁.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些事件表明,作为世界秩序核心的英语世界,已失去其主导力量.目前的发展格局将朝着多元化的西方世界秩序发展.在此秩序下,没有超级大国,只有大国,并且这些大国大多比较自我封闭,因此,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争夺全球霸权的现象.文化差异将比意识形态差异更为重要.文章首先将这一秩序的轮廓做一大致勾勒,然后探讨这一秩序对未来几十年核武器与核威慑所要扮演的角色来说将意味着什么.最为关注的着眼点是,全球格局从全球层面向区域层面的转变以及复杂的核扩散与核威慑态势.

  • 标签: 核威慑 核威慑扩散 全球国际社会 核扩散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俄美关系非常复杂,它实际上并未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美建立新型国家关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遏制与反遏制、维持基本战略平衡始终是其主体内容,也是普京总统主政近20年来俄美关系跌宕起伏且不断走低的根本原因。2018年3月,普京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高票当选连任。此次总统选举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民众对普京近年推行的内外政策的一次检验。普京的高票当选反映俄民众支持其针对美西方对俄制裁等强硬政策的坚决反击,更预示着未来俄美关系在普京新的执政任期内将很难转寰,不太可能摆脱"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魔咒。

  • 标签: 俄美关系 普京 特朗普 冷战
  • 简介:美西战争,美国内部对菲律宾领土范围的确定曾产生意见分歧,1898年巴黎和约最终确立了美国对菲律宾的领土政策,即将整个菲律宾群岛纳入美国统治体系。1930年形成的菲律宾条约界限正式确立了美属菲律宾的领土范围。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菲律宾领土政策上的实践表明,美国不仅致力于依据条约规定适时调整圈定菲律宾领土范围的巴黎和约线,而且严格遵守有关和约中关于领土界限的规定。美方的这一行动最终奠定了菲律宾独立之后国家的领土界限。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领土政策
  • 简介:2014年,IS在中东"建国"的消息震惊世界,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占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领土,并在占领区开展极端化教育。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招募圣战分子进行恐怖主义活动,旨在建立囊括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及中国新疆在内的"哈里发国"。IS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恐怖组织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建省"的行为,使之更加贴近于"国家"这一政治实体。2016年末至今,随着多方武装对IS的持续打击,该组织控制的领土范围急剧萎缩,"圣战"分子纷纷逃离大本营回流到母国。为了向世界显示其影响力,实施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恐慌。本文主要分析"伊斯兰国"势力范围受到挤压呈现的新变化,着重分析对南亚地区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揭示"伊斯兰国"在南亚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伊斯兰国” 南亚国家 回流安全 威胁
  • 简介:1947—1956年,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炙国家及一些亲美英的国际组织发起了反对苏联强迫劳役制度的国际运动,旨在打击和削弱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苏联政府虽对此运动不屑一顾,并报以更加严厉的国内政策,但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强迫劳役制度终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强迫劳役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 苏联
  • 简介:通过对印度建国邦级区划变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其邦级区划的频繁变动中存在两次重组浪潮。第一次重组浪潮以语言问题为依托,印度政府按主要语言将全国邦级区划从29个邦调整为14个邦、6个中央直辖区。第二次重组浪潮发生在印度东北部,是印度政府应对边疆民族问题的举措,这一地区的邦级区划从1个邦、2个中央直辖区调整为6个邦。这两次重组浪潮是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印度民族矛盾焦点的体现和中央一地方博弈的结果,也是我们考察印度社会政治发展的特殊视角。

  • 标签: 印度 邦级区划 重组 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