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S省LY市一起保障房住户集体“扩权”事件的调查,发现保障房住户群体进行权利诉求的新的社会现象.这些群体与以往权利受损者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和争取某种合法权益进行的抗争不同,他们是在获得了保障房后,由于对物业管理的不满和保障房居住中导致的日常生活的新困难,针对基层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的群体性申诉.集体行动源自于他们获得保障房这个事实本身,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国家根深蒂固的“依赖意识”,这种意识在市场化背景下通过国家福利政策被“唤醒”.群体诉求的条件是具备了政治机会结构、相应的组织条件和空间条件.群体“扩权”反映了住房保障制度实践不仅是一种来自上层的文本化的制度体系,而且终究应该是各方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过程.

  • 标签: 住房保障制度 保障房住户 福利抗争 集体扩权
  • 简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跨界环境问题本身的属性出发,探究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合作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总结了科层、契约和网络三种元治理机制的特点后,本文提出了以这三种元机制以不同比例融合而形成以各自为主导型的合作治理模式。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发生的三个代表性案例后,论文认为跨界环境治理成效与合作治理模式的选择有关。对政府而言,如果追求可持续性治理,契约主导型合作治理模式的成效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当要解决迫切的跨界污染问题时,科层主导型合作治理模式成效优于其它两种模式。论文的终极观点认为治理者要从合作治理本身的机制和公共问题本身的属性出发,研究在应对特定属性的公共问题时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治理模式。本文的局限在于案例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案例的分析可能会出现认识片面的潜在问题,而且提炼的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 标签: 跨界环境问题 合作治理 科层机制 契约机制 网络机制
  • 简介:合资企业由于工会相对弱势和外方在企业管理上的强势,往往造成在合资企业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比较困难。也有一些合资企业由于确定了比较现实明确的目标,充分团结了企业员工,选择了适当的时机,做了充分的数据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在合资企业内有效地开展了集体协商,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的有益经验非常值得其他合资企业借鉴和学习。

  • 标签: 合资企业 工会 集体协商
  • 简介:2001年8月份,某胶合板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悉,许多消费者十分担心家庭装饰材料中含有危害身体的成份。为了使消费者能够信赖其产品,该公司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擅自在其生产的木工板产品标识上使用绿色产品认证标志,并宣称:“本产品运用绿色新科技,获得国家绿色健康环保型标志。”当地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投诉举报后,派员抽样送交法定机构检测鉴定,结论为该木工

  • 标签: 消费者投诉 产品 部门 市场现状 公司 市场调查
  • 简介:除指导案例30号的两个裁判要点以外,该案还可能关涉未注册商标"抢用"问题。我国《商标法》鲜有禁止抢用的特别规定,原则上"明知他人已使用未注册商标而抢用"亦属合法。符合条件的未注册商标先使用人可以主张其商标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所称的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从而起到阻却抢用的效果。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下,民法是否可以介入抢用纠纷,应依双方当事人间是否存在特别信赖关系确定。若当事人存在特别信赖关系,抢用行为可能引起包括后合同义务在内的合同责任及不当得利返还义务。在特许经营合同下,特许人可以将未注册商标作为许可使用的标的,且特许人与使用人约定禁止抢用条款的,法院应当承认其效力。未注册商标上的权益损害属纯粹经济损失,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问题尚未完全明确条件下,侵权行为与抢用行为的关系尚不够清晰,抢用的侵权法救济不妨缓行。

  • 标签: 未注册商标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特许经营合同
  • 简介:即使处于相同的制度环境,为什么社会组织在不同"项目点"执行相似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本文从社会组织执行项目的过程视角提出"嵌入结构-资源动员-执行效果"的资源归因解释逻辑。研究发现:(1)政府购买构建了超越"发包方-承包方"关系的社会服务网络,社会组织对"项目点"社会服务网络的嵌入结构影响其资源动员能力,进而影响项目的执行效果。(2)"项目点"作为制度环境形塑了社会组织的嵌入结构与资源动员的对应关系,即政绩互惠的政治关联嵌入动员体制内资源,强中心性的合作网络嵌入动员体制外资源。(3)嵌入失灵导致资源动员不足使得项目执行效果较差,但是理性的社会组织则以"项目景观化"的生存策略延续政府购买服务。因此,本文的创新在于以"项目点"为制度环境分析项目执行过程,揭示了社会组织的嵌入结构与资源动员对项目执行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为理解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执行效果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对改进社会组织的服务过程也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社会组织 项目执行效果 资源动员 嵌入结构 政府购买
  • 简介: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现实中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提高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具有关键性意义.毛泽东曾经把方法比喻为过河的"桥"和"船",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在当前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理解不准确,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步入了误区,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案例教学的含义、实现机理及其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运用等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 标签: 中的运用 政治理论课 教学中的
  • 简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认识企业主体地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技术创新 自组织 企业文化
  • 简介:社区的空间结构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空间载体,社区的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耦合所形成的耦合治理结构是决定城乡结合部治安治理绩效的根本因素,社区的治理结构是关键,而社区的空间结构则是有效治理治安的基础。深圳宝安区治安治理结构是国家主导的网络治理结构,治安的治理结构同紧凑式的社区空间结构在点、线、面上高度耦合,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不同的社区空间里相互依赖、联合行动,实现对小区、楼宇、道路以及流动人口等治安要素的有效治理,成功打破了人口“倒挂”带来的治安治理困境。培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构建网络治理结构,实现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的高度耦合,将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合理趋向。

  • 标签: 城乡结合部 社区空间结构 网络治理结构 社会治安
  • 简介:课堂讲授教学易产生条文枯燥之感,使学生学习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克服这一缺陷,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 标签: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法
  • 简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展开。尉犁县达西村通过30多年的团结奋进和艰苦奋斗,硬是把昔日贫穷的达西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成为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红旗村。通过分析达西村现状,挖掘达西村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治村经验,为加强新疆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带来新的经验启示。

  • 标签: 达西村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验启示
  • 简介:通过对G县GH村扶贫中发生的“失实的举报”“隐晦的说情”“宗族的影响”“量地的偏差”四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农村扶贫法治化面临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小微腐败的侵蚀,传统乡土人情阻碍,信任和道德风险的困境等问题。为有效推进农村扶贫法治化,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塑造法治思维;维护法治权威,切实依法行政;完善法治监管,预防小微腐败和捍卫法治公平,依法保障权益。

  • 标签: 扶贫 法治 困境 路径
  • 简介:邻避冲突是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公共危机。以往有关邻避冲突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静态因素的分析,而缺乏对邻避冲突演化全过程的动态把握。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与多案例分析法,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2004年至2016年间中国94个基站建设冲突案例进行分析,建立了邻避效应演化过程模型,总结了此类邻避效应的三个"多样化"特征,并从风险属性、风险扩散和利益-风险理性衡量三个角度对此类邻避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居民感知为轴心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完善相关法规并建立邻避设施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等治理邻避冲突的建议。

  • 标签: 邻避冲突 扎根理论 多案例分析 风险感知 演化过程
  • 简介: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治理形式,是参与式民主的一种形式.实施参与式预算,能够促进公共学习和激发公民的权利意识,通过改善政策和资源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以及改革行政机构.在这种直接的、自愿和普遍参与的民主过程中,人们能够平等讨论和决定公共预算、各项政策以及政府管理.在充分吸收国外参与式预算实践的基础上,浙江省新河镇基于国家既有的法律框架,以及民主恳谈的制度平台,开始实施预算改革,扩大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广度和深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参与式预算在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兴起与发展,力图为中国地方治理,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 标签: 参与式预算 参与式民主 治理
  • 简介:阐明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点,并结合杭州市会展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杭州会展旅游的目标定位--"中国会展名城"及对现有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对策.

  • 标签: 现代服务业 会展旅游 杭州 现代服务业 会展业 杭州市
  • 简介: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着瞄准偏离问题,但已有研究对其形成机理和克服机制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政策合法性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z县(2014-2017年)建档立卡的政策调整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政府通过政策合法性重构克服瞄准偏离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瞄准偏离由政策合法性缺失引起,即政策模糊性和政策冲突性引起瞄准偏离。其中,政策模糊性由科层权力限制引起,政策冲突性由公共权威消解引起。(2)政府通过政策合法性重构克服瞄准偏离,政策合法性重构包括“关联互动”、“共识建构”和“管理优化”三种变革机制。(3)政策合法性重构的目的在于降低政策模糊性和政策冲突性,消除关系危害和秩序危害。本文为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治理启示。

  • 标签: 精准扶贫 瞄准偏离 政策合法性
  • 简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面临着案例教学模式单一,案例教学流程不规范,教学互动较为机械,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现实困境。这其中既有教学设计不足,案例教学缺乏主体性等原因,也有案例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原因。需要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总体设计,创新案例教学模式,增强案例教学互动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案例教学管理机制。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 困境 实施策略
  • 简介: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阶段、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决定了其面临不同的制约与困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问责制度构建模式。选择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为案例,以集中比较分析为理论视角,经由对两地问责制度出台背景与内涵特征的对比研究,挖掘出二者在构建模式上的多维差异并得出结论:从决策程序层面,内地高官问责制度是以危机决策形式发生,而香港高官问责制度则遵循了一般意义上的常规决策程序;从制度构成层面,内地高官问责制是基于单项规则的推进,而香港高官问责制更强调制度体系的整体构建;从改革性质层面,内地选择在行政管理改革框架内推行高官问责制,而香港高官问责制则属于政治体制层面的尝试性改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在制度背景和改革序列意义上,两地问责制度的构建模式并无优劣之分,而只是路径依赖作用下的理性选择。

  • 标签: 高官问责制度 构建模式 中国内地 香港 比较
  • 简介:近几年来,中国公民参与取得了很大进展。从中央到地方,公民参与有不同的层次,政府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过从狭义的政府即行政机关和地方城市政府的层次,以2006-2008年《人民日报》和《法制日报》中报道的公民参与典型案例为对象,分析总结了城市政府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发展特点,指出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缺少法律依据、参与的某些形式存在明显缺陷、参与的过程和结果公开程度不够等,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推动政府的公开透明行政、完善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政府管理。

  • 标签: 政府管理 公民参与 城市政府 典型案例 实证分析
  • 简介: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减少灾害损失,已成为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城市则更需要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损失。基于济南市城市雨洪灾害的案例研究,针对城市政府部门雨洪灾害应急管理职能协调与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雨洪灾害应急管理职能协调与优化的路径和建议。

  • 标签: 城市雨洪 应急管理 职能协调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