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耕地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β-carotene-15,15'-momoxygenase1,bco1)是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过程中关键酶,bco1与bco1l是编码此酶主要基因。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与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编码相关基因bco1与bco1l,以便深入开展对斑马鱼bco1功能研究。分别在斑马鱼bco1与bco1l基因2号外显子选取sgRNA识别位点,体外转录制备sgRNA并与Cas9mRNA混合对斑马鱼Ⅰ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24h后收集部分胚胎进行PCR检测并将PCR产物进行单克隆测序确定sgRNA有效性,构建首建鱼,并在此基础通过PCR检测、凝胶电泳及测序筛选可遗传突变体。本研究分别获得了bco1基因突变与bco1l基因突变,分析表明这些缺失和插入均可导致编码序列移码,为研究鱼类胡萝卜素代谢及相关发育过程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

  • 标签: β-胡萝卜素-15 15'-加氧酶 斑马鱼 CRISPR/Cas9技术 基因敲除
  • 简介:为了探究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形态、粒径、含水率、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悬浮物固体含量(MLSS)变化,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材料,进行人工造粒,对造粒颗粒进行好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20d,颗粒污泥粒径由450.21μm增加到598.60μm,MLSS由5373.01mg/L上升到5576.02mg/L,颗粒污泥SV由24.31%下降到19.31%;SVI由45.23mg/L下降到37.41mg/L;含水率由96.10%下降到95.19%.说明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稳定性增强.

  • 标签: 活性污泥 造粒颗粒 好氧培养 特性研究
  • 简介:采用2008-2011年湖南省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年末就业人数以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基础数据,运用现状比较、地区产业相似度、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洞庭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及与GDP增长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洞庭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以岳阳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保险业中心、益阳为租赁商务服务业中心,常德为生产性服务业补充基本格局等特点,并针对对其集聚程度不高、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够等特点提出完善集聚、建立产业链、推动创新加快转型等优化对策.

  • 标签: 环洞庭湖 生产性服务业 现状研究
  • 简介:为探索出复合肥与尿素对油麦菜幼苗生长最佳施肥配比,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使用纯椰糠栽培田间试验,通过测量油麦菜幼苗株高、株幅、叶片数、鲜重、干重可溶性固形物来研究复合肥尿素不同配比施肥对油麦菜幼苗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浇清水单施复合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幼苗在复合肥与尿素混施下生长良好,其中复合肥与尿素比例为2∶3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比例,(3)幼苗在单施尿素时,生长指标高于浇清水单施复合肥处理,低于复合肥尿素混施处理,(4)幼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单施复合肥浇清水处理下,显著低于单施尿素混施肥料处理,其中单施尿素混施肥料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油麦菜 复合肥 尿素 施肥配比 生长指标
  • 简介: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爆发性繁殖产生最常见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污染现状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为了揭示不同浓度苯并芘(BaP)及滴滴涕(DDT)对海洋贝类胚胎生态毒理效应,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BaP及DDT中,检测暴露24h48h后,BaPDDT对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对苯并芘及DDT对翡翠贻贝胚胎综合毒理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DDT胁迫显著影响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酶(SOD、GPx)非特异性免疫酶(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暴露浓度升高,胚胎SOD、AKP活性呈现先抑制后诱导趋势。DDTBaP对ACP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BaP对ACP活性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而DDT对翡翠贻贝胚胎ACP活性影响不显著。IBR分析表明,在胁迫早期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IB值逐渐增大,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处理组RIB值均减小,总体来说,DDTRIB值比BaPRIB值大,表明DDT胚胎毒性较强。通过探究翡翠贻贝胚胎重要酶应答BaPDDT胁迫毒理生化响应,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海洋贝类毒理效应,为敏感生物标志物筛选打下一定基础,且为海洋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苯并芘 滴滴涕 翡翠贻贝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 简介:要了解推动可持续建筑建筑法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方向前进.然而,要建造可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高度审视关联可持续建筑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标准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DNA损伤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DNA损伤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测定并计算了太谷农村蜂窝煤薪柴两种燃料颗粒物、CO、CH4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其中多环芳烃包括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化合物、12种非优控母体多环芳烃、12种硝基多环芳烃4种含氧多环芳烃。蜂窝煤4类多环芳烃化合物排放因子分别为3.56±5.42、0.73±0.099、0.22±0.480.36±0.62mg·kg-1,薪柴为62.6±41.3、20.4±3.61、4.44±6.180.84±1.00mg·kg-1。薪柴大多数污染物排放因子高于蜂窝煤,但蜂窝煤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变异则高于薪柴。蜂窝煤薪柴多环芳烃排放因子成分谱有显著差异,除菲、荧蒽苯并(b)荧蒽为共同优势排放物外,萘、芴、屈苯并(k)荧蒽为蜂窝煤特征排放物,芘、环戊烯(c,d)芘苯并[a]蒽为薪柴特征排放物。3-硝基荧蒽与3-硝基菲2-硝基萘分别是蜂窝煤与薪柴排放主要硝基多环芳烃。母体多环芳烃排放因子气固比主要受分子量(挥发性)影响,衍生多环芳烃则与取代基性质有关。蜂窝煤燃烧前期母体多环芳烃排放因子显著高于后期,两个阶段总排放因子分别为9.52±12.32.54±2.42mg·kg-1,衍生多环芳烃在两个阶段差别小于母体多环芳烃。

  • 标签: 固体燃料 排放因子 颗粒物 多环芳烃
  • 简介:第1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前夕,首都出版界、学术文化界环保界人士以及众多媒体记者共60余人于9月15日下午聚集敬府宾馆,座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人与自然》杂志及同名文库。大家对杂志创办两周年与同步推出“人与自然文库”十余种图文书所取得成功,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评价.并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对进一步办好杂志与文库提出了有益意见,

  • 标签: 《人与自然》杂志 出版物 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 栏目设置
  • 简介: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急性毒性变化。采用紫外扫描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去除,焦化废水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毒性当量仅为原水28%;不同组分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强极性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主要物质。

  • 标签: 焦化废水 A2 O工艺 急性毒性 组成变化 因果关系分析
  • 简介:红霉素是一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生活史参数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以连续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2、0.2、2、20、2002000μg·L^-1)红霉素对其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总后代数等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总后代数影响在多刺裸腹溞世代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F0代平均寿命影响表现出"低(0.02μg·L^-1)促高(2-2000μg·L^-1)抑"剂量-效应关系,暴露于2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生殖窝数显著减小了55.76%,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1F2代平均寿命生殖窝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首次生殖年龄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暴露于0.2、20-2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1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4.90%-15.69%,暴露于0.2-2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2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5.00%-16.00%;暴露于20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1代窝卵数分别显著增加了28.87%10.18%,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F0F2代窝卵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2-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总后代数显著减少了43.99%-62.21%,而暴露于20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1代总后代数分别增加28.56%37.17%,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总后代数显著性影响在F2代中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刺裸腹溞对不同剂量红霉素多代暴露表现出适应性或耐受性。

  • 标签: 抗生素 红霉素 多刺裸腹溞 连续世代 慢性毒性 平均寿命
  • 简介:我国城市当前普遍存在室外大气PM2.5与室内甲醛(FA)联合污染状况,二者均被报道在单独暴露下可以导致肺损伤并诱导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但其联合污染具体效应,以及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探究PM2.5/或甲醛暴露对小鼠肺损伤及其可能机制,分别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AZD8055组,PM2.5组,FA组,PM2.5+FA组,PM2.5+FA+AZD8055组。染毒结束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组织氧化损伤,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DNA损伤,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crosslink,DPC)系数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以及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结果表明,当吸入气态甲醛浓度为3mg·m-3,气道滴注PM2.5浓度为2.5mg·mL-1时,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支气管重塑炎症细胞浸润。ROS显著上升,GSH显著下降,DPC、8-OH-dG以及Caspase-3都显著上升。添加AZD8055后,肺组织损伤效应更加显著。PM2.5复合甲醛暴露导致小鼠肺损伤具有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及其下游DNA损伤可能是甲醛联合PM2.5致小鼠肺损伤一种重要机制。

  • 标签: PM2.5 甲醛 复合暴露 肺组织损伤 分子机制
  • 简介: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环境行为生态毒理效应是即环境雌激素雄激素之后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激素研究又一热点课题。由于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等,这两类物质通过污水处理厂不完全处理人类农业或畜牧业活动直接排放从而进入水体环境,进而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地表水中,多种物质存在ng·L-1浓度水平;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浓度水平更高,甚至达到数百ng·L-1。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主要通过激素受体途径发挥毒性效应,如孕激素受体(P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MR)。对水生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是目前研究焦点。这两类物质能够影响脑垂体性腺轴转录水平和相应激素合成,影响性腺发育以及导致繁殖能力损伤。这一毒性效应甚至发生在环境浓度水平之下。除此之外,随着组学技术广泛应用,更多潜在毒性终点不断被发掘,如对昼夜节律系统免疫应答干扰作用。这些研究引导着对环境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生态毒理学效应更加深入理解。

  • 标签: 孕激素 糖皮质激素 环境行为 生态毒理效应 内分泌干扰 昼夜节律
  • 简介:为探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传递效应,选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大型溞(Daphniamagna)为研究对象,开展蛋白核小球藻对NP富集效应实验,及NP在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体内传递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P对蛋白核小球藻96h半数效应浓度(96h-EC50)为3.13mg·L-1,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影响呈现明显剂量-时间效应。NP对大型溞48h半数效应浓度(48h-LC50)为37.41μg·L-1,属于高毒类化合物。蛋白核小球藻暴露于0.05mg·L-1NP4h后,其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144.93,富集量为252.2μg·g-1,在12h内对NP生物富集系数(BCF)最高达12053.64,富集量为1181.73μg·g-1。以0.05mg·L-1NP中暴露4h后蛋白核小球藻为饵料投喂大型溞7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3.6μg·g-1。0.05mg·L-1NP直接暴露组大型溞暴露10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4.02μg·g-1。蛋白核小球藻对NP具有较强富集能力,能够通过摄食过程将NP传递到大型溞,经传递NP能够显著抑制大型溞生长、繁殖、摄食等生命活动。论文为评估NP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污染风险富集传递效应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 标签: 壬基酚 蛋白核小球藻 大型溞 综合毒性 富集传递效应
  • 简介: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以及用作室内杀虫剂,因此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急性毒性研究已经有较多成果进展,但对其长期慢性影响至今仍缺乏明确论证。此综述从PubMed、EBSCO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了国内外已发表、有关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动物实验、人群调查实验室检验长期、慢性影响典型研究论文,并从中筛选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与肿瘤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长期接触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可能对人体产生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方面的危害,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无害化农药杀虫剂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健康危害 毒性效应
  • 简介: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在水环境中赋存、AgNPs环境行为、Ag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因素,最后对AgNPs在河口区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为准确评价臭氧(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影响,运用田间原位开顶气室(open-topchamber,OTC)研究了高浓度O3对油菜光合作用、生物量产量影响.实验包括3种O3水平,一种为经活性炭过滤空气(CF),两种高浓度O3处理:经活性炭过滤后空气加入恒定浓度为100nL·L^-1O3(CF100);经活性炭过滤后空气加入具有日变化特征,其平均浓度剂量与CF100相同O3(CF100D).结果表明,CF100CF100D均能使油菜叶片膜透性H2O2自由基含量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photosynthesisrate,Pn)降低,最终导致油菜生物量产量降低.与CF相比,CF100CF100D熏气下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分别降低3.7%18.6%.同时,实验还表明,CF100D对油菜影响大于相同剂量CF100.以上结果表明:1)高浓度O3(CF100CF100D)能够破坏细胞膜系统,减少光合色素数量,降低光合速率,从而降低作物生物量产量;2)相同平均浓度剂量高浓度O3,对油菜影响因熏气方式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目前采用O3,平均浓度O3,剂量指标不能准确评价O3,浓度升高对油菜影响.

  • 标签: 熏气方式 O3剂量 油菜 产量
  • 简介: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环境条件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对EDCs吸附也有重要影响;EDCs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疏水性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溶液p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对EDCs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对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土壤或沉积物 环境分布 吸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