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以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三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采集患者血清,应用干式的免疫荧光法检查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析两组结果各指标的表达差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项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现的特异性标志物,三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依据。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指标的联合测定较单项测定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三项标志物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用于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CKMB  肌红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信息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对比组,将奇数编号的患者设置为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将偶数编号的患者设置为个性组,实施给予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对此两组的各个评价指标。结果:个性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给予信息化延续护理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显著更加明显,建议临床在患者出院后积极采用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

  • 标签: 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消防非紧急性警情外包工作的资质、合同、责任、授权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探究,提出防范对策建议,以期建立非紧急性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外包合法性合理性的稳定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 探讨 hs-CRP、CK-MB、cTnI、D-Dimer 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 2022 年 9 月-2023 年 2 月确诊 50 例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检查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hs-CRP、CK-MB、cTnI、D-Dimer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血清 hs-CRP、CK-MB、cTnI 及血浆 D-Dimer 水平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敏 C 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 ID-二聚体
  • 简介:摘要:讨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等数据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血清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能够做为急性胰腺炎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PCT  CRP  淀粉酶  脂肪酶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其病情急而重、变化快,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若护理人员监测力度不够大,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患,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 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42)与对照组( n=42),观察两组急性期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各并发症患者比例为 4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2.86%( 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负面情绪 满意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 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 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 142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 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症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1±1.2) h和住院时间( 7.9±2.6) 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 6.8±2.4) 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 97.18%)要高于对照组( 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症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化疗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能够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的发生,利于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 多元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之后对其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9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接受优化之前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接受优化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除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给其实施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显著缩短各项报告所需的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痛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期间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70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对象,从2020年10月开始收治,时间为1年。回顾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两组人数相同。常规疗法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呼吸频率这一指标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两组差值较大,且达到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心率指标这一指标对比,两组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值,比较结果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这一指标对比,两组同样可以构成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差异相当明显,具有比较价值。结论:医护人员收治急性期的慢阻肺患者,若合并呼吸衰竭,则可以其无创通气护理,整体治疗效果相当明显,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 急性发作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cy与CRP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及88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施行Hcy、CRP检测,对比两组Hcy、CRP检测结果及异常检出率。结果:(1)观察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