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地震信号是具有一定带宽的非平稳信号,波形受这个带宽内所有频率影响,提出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广义希尔伯特的储层预测方法,并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地震信号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的一系列本征模函数,对分解后的每一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作广义希尔伯特计算。通过与已知井储层发育情况对比,从中优选出了对储层响应敏感的本征模函数分量进行储层预测。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广义希尔伯特的储层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噪音压制能力,能够精确刻画储层形态。

  • 标签: 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函数 广义希尔伯特 非平稳信号 储层预测
  • 简介:依据大量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识别出3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新发现的一砂体成因类型,属于层流;而经典浊积岩由浊流作用形成,属于紊流;滑塌岩则是在深水环境中由于滑动、滑塌作用形成的滑塌变形体。三者在流变学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别,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的沉积作用。从时空分布看,三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转化;从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次之,而滑塌岩较差。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为湖盆中心地区油井产量的主力贡献者,其平面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富集与高产。

  • 标签: 砂质碎屑流 浊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含油气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地下介质通常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导致常规速度分析及动、静校正难以拉平地震同相轴,常规处理后的地震道集仍然存在剩余时差,这是AVO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常遇到的难题。基于形状上下文(SC)和动态时间规整(DTW),提出了一新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C-DTW的叠前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对地震波形畸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消除叠前地震道的剩余时差;处理后的地震同相轴波形连续,振幅特征未改变,可以提高AVO属性分析、叠前反演等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准确性。该方法利用叠前道集内各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优选出参考道,并在计算时窗内将道集中的每一道都与参考道进行SC-DTW计算,求取其动态规整路径,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剩余时差 动态时间规整 形状上下文 叠前道集
  • 简介:受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礁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定量表征其非均质性对储层预测及油气田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普光气田礁滩储层为例,通过优选综合指数法及渗透率参差系数法对该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2表征方法的结果一致,且与地质认识相符。避免了单参数表征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避免了表征参数无界的影响。以上方法实现了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真实地反映了普光气田礁滩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并可为国内外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定量表征 综合指数法 渗透率参差系数法 非均质性 礁滩型储层 普光气田
  • 简介:为解决HV高强度凝胶堵水技术现场效果与室内性能评价存在差异等问题,以吴起区块延10油藏为例,提出了关井后管柱内动态压力对凝胶堵水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添加LCR促进剂优化出一改进HV高强度凝胶堵水体系,基于成胶时间、稳定性、动态压力及安全性能等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快速成胶可以解决动态压力对凝胶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同时优化得到了改进HV高强度凝胶堵水体系,即为0.8%改性聚合物主剂+5.5%低聚酚醛树脂交联剂+0.03%助剂+0.012%LCR的促进剂,其成胶时间、成胶强度、老化稳定性、施工安全性均符合封堵要求和施工要求,并能在动态压力下保持稳定性和抗剪切作用。矿场试验后,取得了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措施井降水最高达37.78%,平均日增油2.89t,且有效期达9个月,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

  • 标签: 凝胶 动态压力 稳定性 抗剪切作用 矿场试验 措施井
  • 简介:根据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测量方式.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对裂缝的响应,模拟了测井响应随裂缝宽度、裂缝延长深度、电阻率对比度及裂缝倾角的变化关系,并考察了仪器对2条水平裂缝的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水平裂缝的宽度和电阻率对比度的变化对测井响应有明显的影响:高角度裂缝的测井响应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双水平裂缝间距小于5mm时.2条裂缝无法分辨开来。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电成像测井进行裂缝识别及定量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有限元 数值模拟 裂缝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 简介: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识别的难点和技术现状,文中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缝洞储层的识别问题,简单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缝洞储层识别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各种类型缝洞储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波场分析结果、缝洞储层的识别方法以及中国西部地区成功识别缝洞油气藏的实例。

  • 标签: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 简介:为了更简便地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在断层侧向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岩排替压力与所封闭储层排替压力对比,预测了断层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以此建立了一套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5号构造f-np5-2断层对东三段下部1~7号储层侧向封闭性的判断中。结果表明: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1~3与6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大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封闭,有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油层;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4~5与7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小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不封闭,不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干层。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结果与目前NP503井东三段下部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 标签: 断层岩 泥质含量 侧向封闭性 判别方法 南堡凹陷
  • 简介:夏9井区系在一向北东方向抬起消失的鼻状构造背景上,既无构造圈闭,亦无砂层上倾尖灭圈闭,在该鼻状构造的低部位,于三叠系、侏罗系内发现了多个规模不一的油藏;对于同一砂层,构造低部位为油层,而构造高部位却均为水层,如此“低油高水”的反常现象,一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近年,笔者从实际资料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成岩遮挡是夏9井区油藏的主控因素;而构造坡度变缓带则是形成成岩遮挡的必要条件。成岩遮挡强度与储层物性条件密切相关:物性条件好者,其成岩遮挡强度较低,只能形成规模较小的油藏;物性甚好者,其成岩遮挡强度甚差,不能封堵住油气,则不能成藏;相反,物性条件稍差者,其成岩遮挡强度较高,则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藏。可见,此类成岩圈闭油藏的成藏规模与储层物性的优劣呈负相关关系。夏9井区成岩圈闭油藏的发现及对其成因的认识,为隐蔽油气藏提供了一个新的勘探目标。

  • 标签: 成岩遮挡 成岩圈闭油藏 夏9井区 准噶尔盆地
  • 简介:针对叠后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洞缝储层的精细刻画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研究,并在4个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叠前反演方面,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敏感参数,指导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进而预测储层物性;②在“串珠”反射有效性识别方面,主要利用AVO属性进行流体等充填物识别,对叠后剖面上的“串珠”反射去伪存真;③在裂缝储层识别方面。利用叠后/叠前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研究裂缝分布规律,提高储层识别精度;④在洞缝储层空间雕刻方面,对有效洞缝储层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缝、洞空间配置关系。通过连续4年的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攻关,叠前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为洞缝储层高效井组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洞缝型储层 弹性参数反演 AVO分析 流体识别 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