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8)岁,对照组中男31列,女19例,平均年龄(53±7)岁。观察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人员一同商定心理干预计划,进行1次/d,连续连续进行5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PSQI评分情况、患者的疗效评价,即睡眠障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延长、睡眠障碍症状无改变,还有2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包括非快眼动相(NREM)的S1~S4期以及快动眼相(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的PSQI评分情况为85.32分,观察组的评分为10.97分,患者的睡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的疗效评价为总有效率48%,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96%,在睡眠结构上,NREM和REM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而且还可以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药物结合心理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百洛特(草酸艾司西肽普兰),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量表(SRSS)、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筛选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作为治疗组,并与同期对照组118例病人进行比较,两组均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百洛特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疗程6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DM量表、SRSS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于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从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生活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百洛特 右佐匹克隆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患者中,抽取68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与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每组各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提升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右佐匹克隆片 黛力新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在院内共计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80例,通过单双号法分组,分为分析组及基础组,分析组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PSQI、AIS、DBAS评分。结果:护理前,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相比于基础组,无意义(P>0.05),护理,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失眠症状。

  • 标签: 情志护理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在院内共计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80例,通过单双号法分组,分为分析组及基础组,分析组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PSQI、AIS、DBAS评分。结果:护理前,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相比于基础组,无意义(P>0.05),护理,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失眠症状。

  • 标签: 情志护理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由视交叉上核生物钟驱动,许多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均受昼夜节律的调节,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内分泌功能、代谢与免疫功能等。在分子水平上,昼夜节律由生物钟基因震荡产生的分子机制调控。内源性的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过程之一。昼夜节律紊乱可引起多种生理功能异常,最常导致睡眠-觉醒周期异常,也可导致其他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及不良后果。近期,昼夜节律与睡眠觉醒之间的联系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文中综述了昼夜节律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物钟 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 分子机制
  • 简介: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创伤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应激障碍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睡眠障碍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并严重影响患者转归。文章就卒中睡眠障碍的分类和发生机制、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卒中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卒中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睡眠障碍的认识。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睡眠 睡眠觉醒障碍
  • 简介:李女士,52岁,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医生建议她进行放疗以杀死残余的癌细胞。放疗开始,李女士逐渐出现了睡眠障碍。她告诉医生,她每天晚上都感到非常困倦,但当她尝试入睡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入睡。医生检查了她的身体状况,确认她的睡眠障碍是由于放疗引起的。医生建议李女士在放疗期间尽量避免晚上喝浓茶或咖啡,并尝试在晚上服用一些轻度的镇静药物。此外,医生还建议李女士在白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帮助身体疲劳并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经过医生的建议和适当的治疗,李女士的睡眠障碍逐渐得到改善。她开始每天晚上喝一杯热牛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轻度的镇静药物。此外,她还在白天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和瑜伽。经过几周的治疗和调整,李女士的睡眠质量逐渐改善。她每天晚上都能入睡,并且睡眠时间也得到了延长。她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使她能够更好地应对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肿瘤患者放疗出现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通过适当的调整和治疗,这种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类似的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PSSD)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PSSD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38例。单一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联合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睡眠多导图参数(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水平[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SRS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睡眠潜伏期较单一组短,睡眠总时间较单一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血清ACTH、Co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PSSD效果显著,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水平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水平,改善睡眠多导图参数,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睡眠障碍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阿普唑仑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 单胺类神经递质因子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针刺、康复联合治疗的预后效果,为此类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总计60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加行针刺治疗。比较2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效果、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睡眠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VFSS效果以及睡眠监测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神内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针刺、康复联合治疗的预后效果,为此类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总计 60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0例患者接受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 30例患者加行针刺治疗。比较 2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效果、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 VFSS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睡眠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 VFSS效果以及睡眠监测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率多达25%~73%1,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所以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去研究并分析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在临床中的价值所在,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照法,将相应的患者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分组,其中五十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另外五十名患者作为干预组进行康复护理的相关干预,染病后再去统计相关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干预组中的患者各项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充分说明了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中进行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且患者的恢复效果也非常好,这一举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进一步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显著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因此及时改善吞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迄今临床研究表明,针刺作为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兹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