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粘膜病变由于其下特殊表现并可病理活检而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胃腔狭窄尤其当不能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对病变定位或病变性质判断错误。

  • 标签: 内镜 狭窄 胃腔 误诊 病理活检 病变定位
  • 简介: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近10余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
  • 简介:摘要纤维支气管的临床适应证已越来越广泛,它使很多疾病明确了原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第一次检查者占大多数,患者常因紧张、恐惧、焦虑等致检和注药治疗难以完成,影响对疾病的诊治。因而充分做好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纤维支气管检查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术前后 心理护理
  • 简介:1992-02~1995-02笔者用OlympusBF-10型纤维鼻咽镜对260例鼻塞、流脓涕,听力下降,打鼾,张口呼吸等疑为由腺样体增殖症的门诊患儿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中,男158例,女102例,年龄6~12y;鼻塞、流脓涕184例,伴打鼾、弊气42例;伴听力下降、

  • 标签: 纤维镜检查 鼻咽部 鼻腔喷雾 儿童 流脓 腺样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肠管肠营养(EN)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中,34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治疗,38例应用肠管于术后早期行肠营养(EN)治疗。结果术后EN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与PN组基本相同,而AKP、GGT和TB明显低于PN组。结论经肠管的EN比Phi更适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切除术 胃肿瘤
  • 简介:由于小肠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它远离口腔和肛门,现有的小肠诊断技术又不尽人意,而胶囊(M2A)能发现整个小肠的各种病变,且为非侵入性,患者耐受好,无需住院。自2004年以来,我院使用胶囊检查患者23例,现将其及主要体会分析如下。

  • 标签: 胶囊内镜 小肠 疾病
  • 简介:摘要消化内窥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诊断胃肠早期肿瘤的最理想医疗仪器。它的作用是其他医疗检查、CT、核磁共振等所不能代替的,但由于胃肠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胃镜及肠必须进入患者的体腔,操作时会引起轻度不适,如不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甚至还可能有并发症的危险,故不少患者都害怕接受胃肠检查,以至没有及时明确诊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的遗憾。因而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工作。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士 素质
  • 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 标签: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改良方法
  • 简介:1986年Gagner报告了首例甲状旁腺切除术,系颈部充气建立操作空间,用特制的微小器械完成手术操作.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开展标志着颈部手术时代的开始,继而出现了经胸壁或腋窝入路,以及经颈前或锁骨下小切口入路辅助甲状腺切除术.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assistedthyroidectomy,EAT)或微创电视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invasivevideoassistedthyroidectomy,MIVAT)是由意大利比萨大学Miccoli于1988年报道的,其基本术式是经颈部小切口在内辅助下完成甲状腺切除.2002年在国内我们较早开展了Miccoli手术.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手术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耳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结合显微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下显露CPA和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观察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听道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与手术显微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结肠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的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下治疗.我院在2207例次结肠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232例,检出率10.5%.对其中218例大肠息肉进行了下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内镜 治疗 大肠息肉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大肠疾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结肠癌是位居第二的死亡相关性肿瘤,在英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炎症性肠病,特别是Crohn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有效的影像学诊断和定位很重要。影像学可提供结肠症状的病因或可筛查具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结肠检是最重要的检查,因其既检查了整个结肠,又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 标签: 影像学 结肠镜检查 大肠疾病 适应证 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