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心衰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心电图检测来完成的,而其中对于心衰程度的判断则可以通过观察ST-T段的改变程度来进行判断。目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ST-T段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10例进行心电图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上的心电图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ST—T段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在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程变化与心电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越明显,因而在临床上可以用心电图ST-T段的变化来指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衰程度。

  • 标签: 慢性心衰 病程变化 ST-T段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是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功能异常的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于中重度OSAS,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原发性打鼾及轻度OSAS的治疗指征存在争议,转归尚不明确,对其进行保守治疗是否合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自然病程及加速疾病进展的因素将会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一个更科学的方法,为轻度SDB患儿是否需要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自然病程 风险因素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统计分析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康复费用。方法选取100例不同病程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程分为五组(小于3个月、3到6个月、6个月到1年、1到2年、大于2年),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需接受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对照研究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康复费用。结果不同病程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研究发现疗程越短成本越低,效果越好。第2个疗程的成本疗效比大于第1个疗程比值,1年后脑外伤患者基本恢复,但还需要预防其他并发症,如脑积水。1到2年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不会明显改善。2年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只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结论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同时康复费用低。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经济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组(80人,30mg/L<MAU<300mg/L)和对照组(70人,MAU<30mg/L),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完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入院时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MAU阳性组患者的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各个时段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AU阳性患者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MAU提高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尿微量白蛋白 (MAU)是指常规尿蛋白检查阴性,但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才能检测到尿微量蛋白或检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达到 20~200μg/min或 30~300mg/d。现已认为, MAU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其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已得到共识 [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MAU普遍存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别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微量蛋白尿 [2]。国内李慧明等纳入 67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在调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 MAU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 MAU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3]。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1.2方法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在 1周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同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NIHSS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反之则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对 150名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调查随访,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需经 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其中可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不可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 1个月内、出院后均进行了 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MAU阳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分比较 分组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INHSS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 1月后) ( 3月后 ) (6月后) MAU 32.16±2.16 35.45±1.45 36.21±3.25 39.31±3.46 阳性组 对照组 35.58±1.73 37.36±2.15 39.62±3.12 41.46±2.13 统计值 5.327 4.326 2.731 2.185 P值 0.018 0.036 0.216 0.262 2.5随访情况 150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 MAU阳性组失访人数为 10人,对照组失访人数为 5人。 1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12人,死亡率为 8%,其中 MAU阳性组死亡 9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3人, 1个月时复发患者 0人; 6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23人,死亡率为 15.3%,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死亡 16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7人, 6个月时复发患者 15人,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复发 12人,对照组患者复发 3人,由此可见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故积极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具有 3~4 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 (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使血管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MAU的产生机制尚不明了,既往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呈现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己经发展到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血管床和脑血管床均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发生了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 [5],有研究指出通过纠正调节神经体液异常,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 MAU的发病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MAU水平判断病情进展和患者预后,且这种检测手段方便易行,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郑天衡 ,高建 ,朱鑫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5):399-403. [2] 金雅丽 ,张倩 ,郭艺芳 . 微量白蛋白尿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3):283-285. [3] 杨静 ,李会强 .健健康体检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 ,2012,27(3):241-242. [4] Lee M, Saver JL, Chang KH, et al. Impact of microalbuminuria on incident stroke: a meta-analysis[J]. Stroke, 2010, 41(11):2625~2631. [5] Mondol G, Rahman KM, Uddin MJ, et al. Protein ur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Mymensingh Med J. 2012, 21(3):439~444.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自然病程和治疗管理尚未得到国际指南和会议共识的明确建议。既往研究表明PVT可自发再通,而抗凝治疗明显有利于PVT的再通。由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带来的出血风险,目前对于肝硬化患者PVT的抗凝治疗存在争议。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对肝硬化伴PVT患者是安全的,且有利于血栓再通。现基于肝硬化患者PVT的自然病程和抗凝与止血平衡,对肝硬化伴PVT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再通 抗凝治疗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随即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或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做好患者自然病程的分析和判断,然后以自然病程分析结果为基准进行早期干预,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意义,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早期干预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然病程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鸣康复治疗仪治疗不同病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院内主观性耳鸣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结合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鸣康复仪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有效率高于其他病程患者;观察组不同病程TH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低于其他病程阶段。结论:耳鸣康复仪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显著,其中急性期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耳鸣康复治疗仪 不同病程 主观性耳鸣
  • 简介:摘要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RDs的基因治疗研究必须基于对疾病发病机制、自然病程的深入认识,对基因疗法实施最佳"治疗窗"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基因传递载体为重组病毒载体,其组织免疫原性、成瘤性及其与宿主细胞整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治疗的结局,故亟待建立IRDs基因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眼科疾病的基因疗法还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产品流程、人种和地域环境、疾病进展过程、基因突变种类、患者获益和风险比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因此,充分考虑IRDs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我国IRDs的自然病程研究,对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确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终点结局指标、遵循国际规范的伦理准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因疗法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自然病程 病毒载体 伦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行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阶性组和常规组,各59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阶段性组行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复发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阶段性组的复发率1例(1.69%)显著低于常规组7例(11.86%),阶段性组家长满意度57例(96.61%)显著高于常规组50例(84.7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行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病程 不同时段 护理干预 小儿 高热惊厥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SGA)评价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患者营养状态并分析其与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KD患者进行分组:①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分为CKD2期组、3期组、4期组;②根据SGA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③根据病程进展分为进展1组、进展2组、进展3组。于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钙(Ca),血清磷(P),分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的关系。结果在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CKD4期组与2期组H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期组与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期组与3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KD2期组第1天与12个月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D4期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天、12个月,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Al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不同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进展3组发生率为92.6%。结论Alb可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CKD患者PA随着肾功能下降及病程的延长而升高。重度营养不良对CKD患者病程进展影响较大,SGA评估CKD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 慢性肾脏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肺部影像学表现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A型,E型,M型三组,对于所有患者均实施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对比三种类型患者临床治疗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实施对症治疗之前在治疗后FEV1、RV/TLC、FEV1%Pre、炎症指标以及CAT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P<0.05)。A型患者、M型患者在CAT评分显著优于E型患者;M型患者在FEV1、FEV1%Pre、CAT评分方面显著优于E型患者;A型患者在FEV1、FEV1%Pre、CAT评分等指标方面显著优于M型患者与E型患者,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采取肺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作用,可以依据不同情况予以有针对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影像学 表现 病程关系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肝肺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出现;肝静脉压力梯度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的临床最佳指标,是目前诊断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并且肝静脉压力梯度在预测肝硬化程度、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及结局、腹水的产生、降低门静脉高压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基于门静脉压力梯度的个体化治疗在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压力梯度 全病程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后期并发急性胆囊炎(A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的20例SAP并发AC(SAP-AC)患者为病例组和86例SAP患者为对照组的各项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lthazar’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生长抑素时间、EN持续时间、输血、手术等12个变量影响并发AC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333)、肠道营养(EN)持续时间(OR=1.020)、胰头部坏死组织感染(OR=3.301)为并发AC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APACHEII评分越高、EN持续时间越长、胰头部坏死组织感染,其并发AC的风险性就越大,均为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高血压患者 10年前后血压及心电图左室高电压的变化,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高电压随高血压病程的变化。方法:选取近 10年连续在我院体检的高血压患者 150例。记录他们的血压及心电图 R5+S1值,结果: 10年前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R5+S1异常阳性率的 10%以下,但心电图 R5+S1的值升高,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中,左室高电压随病程进展。心电图检查在初筛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临床方面阳性率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室高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在心内科预防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二科2018年4-9月住院治疗的1550例跌倒高危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的方法,观察跌倒发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继而分析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在心内科预防跌倒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rse量表配合病程日记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提升其综合护理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用性强,值得应用。

  • 标签: Morse量表 病程日记 心内科 跌倒 预防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医院进行小儿哮喘治疗的患儿患例共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按照治疗前病程将其平均划分为3组,即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30例。30例A组哮喘患儿治疗前病程<1年,30例B组哮喘患儿治疗前病程1~3年,30例C组哮喘患儿治疗前病程>3年,对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小儿哮喘 治疗前病程 肺功能恢复 相关性 临床实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进行分类,为临床早期诊断AD提供辅助工具。材料与方法将AD病程分为正常认知者、早期轻度认知障碍、晚期轻度认知障碍和AD 4组,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数据,在此基础上加入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然后分别基于两个数据集用L1正则化支持向量机(L1 regulariz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L1-SVM)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得到对分类组贡献最大的特征,将提取到的特征子集放入误差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分类,并且与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作对比。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比较4种模型的准确率并给出最优组合模型的特异度、敏感度和AUC值。结果加入3项人口统计学指标和MMSE评分的特征集优于仅具有sMRI的特征集,此外,BP神经网络算法与L1-SVM特征选择算法结合的分类准确率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尤其是在从正常认知功能向AD转化的过程中,BP神经网络的准确率高达98.90%,敏感度98.75%,AUC值1.00。不同分类组之间略有差异。结论L1-SVM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可以用于AD早期诊断,并且AD进展转化的每一阶段的相关特征数据为临床基础研究和病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机器学习 结构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L1正则化 逆传播 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