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并且可以迅速导致弥漫性或局限性脑功能缺损,进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l,是突然起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脑卒中已经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患者家庭乃至全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20年来,国内外在脑卒中的流行预防控制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谱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信息完全的急诊病例11723例,占全部急诊患者96.32%,男女比例为1.381;1、2、8月就诊患者最多;一天急诊患者主要集中于1000~2200,占全天急诊患者总数62.18%;排名前五的急诊诊断分别是创伤、发热、腹痛、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脑梗或脑卒中。结论根据流行特点,进一步完善我院急诊救治系统,促进急诊资源在时间及数量上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提高我院急诊医疗水平。

  • 标签: 急诊 患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流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追踪和分析传染病传播、慢性病发病率以及环境健康影响等方面。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回顾了流行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解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和生物统计方法。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流行调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初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解析性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效果关系;实验性研究则提供了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最强证据。 结论:流行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可用资源和数据类型来决定。在现代公共卫生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利用新兴技术是关键。此外,考虑到数据质量和伦理问题也是进行有效流行研究的重要方面。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 解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大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分析狂犬流行特征并研究防治控制上的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426个县乡进行狂犬发病情况的调查问卷。结果在426个县乡中,36个县乡(8.5%)报告有狂犬发生。农村疫苗整体接种率为45.7%,城市疫苗整体接种率为59.2%。结论狂犬发病情况在我国较为严峻,疫苗接种情况、犬只养殖管理、饲养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特点 调查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经传染病中对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结合HBc-IgM阳性对病情进行诊断。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发热患者8例;乏力者50例;皮疹2例;关节痛1例;消化道症状者52例。60例患者没有黄疸症状者2例,出现黄疸症状者58例。肝功能平均恢复时间57天。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乙型肝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年龄超过18岁、男性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传染途径不清,由此可知,做好积极的预防管理措施,对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乙型肝炎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将某社区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居住612例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医护人员根据此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预防控制措施制定,同时对比此社区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期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此阶段居民有657例,归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措施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及时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的效果显著。因此,还需加强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重视度。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空间流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空间流行在我国艾滋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空间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方法针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对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并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中,分析得出其流行特征为男性发病率为56.0%,女性发病率为44.0%,春秋季节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多发于小学中,多发年龄为3~14岁儿童,占总病例的81.8%;应该对儿童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结论为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加强对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流行观察,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7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过程进行流行观察。结果流行性腮腺炎每年从第4季度起,感染患者开始上升,至次年第1、2季度达到发病高峰,至第3季度发病最低;本组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2.66%;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11例,主要为脑膜炎;本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预防 疫苗
  • 简介:莱姆是以啮齿动物为主,以蜱为媒介的自然疫源地人畜共患疾病,吉林省存在疫源地.为了解松原、白城市的情况于2000~2001年对上述两市进行了人群、动物、媒介蜱的流行、血清调查和实验室培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 病学调查
  • 简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yzeer首先于1907年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单细胞寄生原虫.直到1976年Nime和Meisel分别各报告一例人体隐孢子虫,才首次证实隐孢子虫也可感染人体.文献报道的隐孢子虫共有20多种[1],目前公认的只有6个虫种[2],它们分别是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小鼠隐孢子虫(C.munris)、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贝利隐孢子虫(C.baileyi)、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及鱼隐孢子虫(C.nasorum).其中感染人类的是微小隐孢子虫,它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osis).目前隐孢子虫被确定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6年将隐孢子虫列为艾滋(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3],并将隐孢子虫作为艾滋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隐孢子虫及由该虫引起的人体隐孢子虫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体隐孢子虫流行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 标签: 人体隐孢子虫病 流行病学研究 微小隐孢子虫 寄生原虫 脊椎动物 胃肠道内
  • 简介:1983、1995、2005年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调查资料表明,龋仍然是危害人类口腔的常见和多发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民族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不尽相同,龋发病也存在很大差异。开展龋流行研究有助于探索龋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龋发病率,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麻风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00年至2015年期间西昌市出现的84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72.62%),女性患者23例(27.38%);其中结核样型麻风9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25例,瘤型麻风16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32例,未定类2例;传染源以来自家庭外感染为主;患者在患病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感染源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新发麻风流行特征分析,有利于对麻风病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麻风病流行学 发病类型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的临床流行特征,掌握其防控策略。方法对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收治的75例手足口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7月龄-9岁,以2-4岁幼儿发病率最高,4-6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以普通病例为主,呈现托幼机构聚集状态,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手足口的发病率比以前明显增高,托幼机构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托幼机构晨检制度是手足口防控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人类的健康也带来无法忽视的不利影响,糖尿的发病率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群体数量庞大,高居世界第二,而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发病率的上升引人注目,并且儿童的糖尿发病类型也不仅仅是常见的1型糖尿,目前有不少的2型糖尿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被确诊。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作为慢性疾病通常会对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且同时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糖尿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的规范化诊治相当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学 诊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 97 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法。自制随访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医院门诊复查的方式分析患者预后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宫颈癌患者 3 年、 5 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 84. 5%、 80. 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 5 年生存率有关 ( P < 0. 05) ;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 ( OR =2. 552, 95% CI =1. 195 ~ 5. 449) 、临床分期 ( OR = 6. 855, 95% CI = 2. 132 ~ 13. 047) 、病理类型 ( OR = 4. 450, 95% CI = 1. 479 ~ 9. 390) 、淋巴结转移 ( OR =5. 562, 95%CI =1. 657 ~ 11. 677) 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权衡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预后 相关因素 5 年存活率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 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慢阻肺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第 3位 , 且患病率进展迅速 , 形势严峻 , 考虑与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有关。在中国尤其基层医疗机构 , 慢阻肺诊治的巨大障碍是临床肺功能检查应用严重不足 , 主要原因包括对于肺功能检查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缺乏、经费受限等。目前慢阻肺预防工作的重点是戒烟、控制空气污染以及推广肺功能检查。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烟草 空气污染 肺功能
  • 简介: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能力极强,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并常会引起一些合并症的出现,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全球水痘流行特征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现分别从水痘的临床症状、流行特征描述了水痘的发病特点,并分别描述了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国内外水痘疫苗接种策略现况,为进一步改进我国对水痘的防控策略,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疫苗 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