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地(例如农田、林地、草地等)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含量较高,农田土壤有机含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土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生态环境 农田 林地
  • 简介:摘要: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动态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和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林地对土壤碳库的变化具有极端敏感的特性,靖边北部风沙滩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端,生态环境脆弱,防护林出现严重退化和破碎化的态势,形成了大面积的残次林,已慢慢由原来的碳汇变成了碳源。并且该地区干旱、少雨、多风沙,决定了温度、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总结了该区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水分、温度、有机碳组分,同时探讨了对退化林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的必要性。

  • 标签: 有机碳矿化 温度 水分 有机碳组分 退化林地
  • 简介:摘要本文采取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含水量,对城市污泥、粉煤灰及煤灰渣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配比成污泥人工土壤,并对其培养过程理化性质中的有机指标进行了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污泥人工土壤 粉煤灰 腐殖质 胡敏酸
  • 简介:摘要有机主要为纤维素和腐殖,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腐殖腐烂后形成的古敏酸球状颗粒包裹部分非黏土矿物颗粒,形成特殊的力学特性和结构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填土高度、地基承载力及路基稳定性关系,明确不同填土高度下软基设计思路。讨论不同软基处理方案在填土较高、软土有机含量高、孔隙水压力大等不利工况下的适用性,并推荐素混凝土桩或反压护道+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方案,为类似工况软基处理提供参考方案。

  • 标签: 填土较高路基 高有机质软土 处理方案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重点研究分析了目前农业生物肥料中应用植物活性有机和应用植物无机腐植酸技术制定行业现行标准以及农业肥料技术制定行业现行标准完善修订相关工作中目前可能普遍存在的一些意见问题,对制定现行标准的具体完善修订以及某些农业技术应用难点的具体完善解决办法分别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 标签: 肥料 有机质 腐植酸 测定标准 质量监测
  • 简介:摘要:高有机油性危险废物中的重金属痕量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高有机油性危险废物重金属痕量检测的背景和意义,方法和技术,结果分析和报告,应用和管理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合理的样品采集和预处理,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可以准确分析重金属痕量,评估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和管理策略。

  • 标签: 高有机质油性危险废物 重金属痕量检测 样品采集
  • 作者: 李嘉雯 黄敏姿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广东华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510000
  • 简介:摘要:试验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以二氧化碳(CO2)含量得到有机碳的含量。通过绘制有机碳标准曲线,并测定土壤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本法与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对了土壤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体现了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及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

  • 标签: 总有机碳分析仪 土壤 有机碳
  • 简介:摘要:试验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以二氧化碳(CO2)含量得到有机碳的含量。通过绘制有机碳标准曲线,并测定土壤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本法与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对了土壤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体现了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及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

  • 标签: 总有机碳分析仪 土壤 有机碳
  • 简介: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 标签: 中国 土壤有机碳库 气候变化 固碳 农田土壤
  • 简介:摘要目前有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由有机物污染而产生的,物质结构具有复杂性的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其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容易得到降解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气质连用在土壤有机物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土壤检验提供了帮助与便利。

  • 标签: 气质联用 土壤有机物 重要性 应用
  • 作者: 周航 杨晨曦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4-03-12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5.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能力,改善理化性质。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评价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含量顺序均为SFG>NFG>CK。<0.053mm粒级团聚体有机含量明显高于>0.250mm和0.053~0.250mm粒级。在0~10cm土层,SFG、NFG处理土层>0.250mm、<0.053mm、0.053~0.250mm粒级团聚体有机含量均比对照CK提高10%以上;而在10~20cm土层,SFG处理>0.250mm粒级和NFG处理0.053~0.250mm粒级团聚体有机含量增加最为明显。不同处理之间穗粒数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量与土壤有机含量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可见秸秆配合耕作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及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 标签: 秸秆还田 土壤 有机碳
  • 简介:摘要:城市污水不只是居民的生活污水,也包括工厂的生产废水,这些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应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引进低碳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污水的达标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环保资源化的目标。为了引导城镇污水处理在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城镇污水厂蕴含的化学能量和污泥厌氧消化能量回收做了初步的估算与比较,确定了污泥有机含量和降解率是影响污泥厌氧消化能量回收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污水进水有机、初沉池处理、资源能源回收新型工艺等对污水处理厂能量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源头增加污水有机含量并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将有机碳高比例转移至污泥系统中进而转化为甲烷是污水处理厂提高能量回收的关键途径。

  • 标签: 污水处理厂 有机质能量 转化
  • 简介: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地下储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储层渗透率低、压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有机解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下储层改善方法备受关注。有机解堵技术通过降解地层中的有机来降低储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储层的压力和产量。本文将对有机解堵技术在地下储层改善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应用建议。

  • 标签: 有机质解堵技术 地下储层 改善 影响
  • 简介: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34.07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1.37倍,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 标签: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 简介: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具有污染物和资源两种概念,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垃圾和粪便生产有机复混肥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混合堆肥的有机含量以65%为宜,堆肥的最佳C/N比为(25~35):1。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粪便 堆肥 有机质 C/N比
  • 简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NOM)的结构和来源,通过提取自然有机的Uv-vis图谱特征参数(HIX)发现,与入河口区和水产养殖区的采样点相比,淀区出水口区域采样点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腐殖化程度较高,这表明淀区出水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具有较高的芳香碳的结构。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0~3cm深)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腐殖化程度较低。特征参数E2/E3(UV-Vis在波长250nm和365nm处吸收率的比值)显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主要来自胡敏酸源,河口区和养殖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主要来自生物源,其他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则同时受到陆源和生物源的影响。

  • 标签: 沉积物 间隙水 自然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白洋淀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土壤有机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机理,并探讨相关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通过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行为规律,为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有机污染物 迁移 转化 环境监测 环境控制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物量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SOC平均含量为:DF4(3.72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1(2.30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cm)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的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的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

  • 标签: 滩涂围垦 SOC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