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5例(8.I%),其中40例(88.9%)与直肠手术有关。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3h-51d。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6例(85.7%)治愈,平均瘘口愈合时间为(28.9±15.4)d;6例未愈合,其中5例改行结肠造瘘,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放入金属支架扩张狭窄。8例(17.8%,包括5例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予以手术治疗。死亡4例(8.9%)。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细小血管更理想、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大白鼠40只,左侧股动脉后壁和前壁正中各缝合1针作为定点牵引,蘸胶粘接法端-端吻合为实验组,右侧股动脉行常规针线法端-端吻合为对照组,取2只动物两侧股动脉做吻合口耐压实验,其余动物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取血管标本,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部愈合情况.结果两侧血管全部吻合通畅,粘接法用时(12±2min)比针线法(18±3min)缩短1/3,粘接法吻合口耐压(300mmHg)优于针线组,吻合口电镜观察粘接法内膜更为平整、光滑.结论定点缝线牵引蘸胶粘接法端-端吻合显微细小血管快速、安全、效果可靠,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血管吻合 医用胶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疗效.方法回顾59例应用此法手术的食管癌病例,总结手术体会、并发症的处理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吻合口瘘2例伴颈部切口感染,无肺部感染及严重心律失常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例有返流症状.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提倡.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并发症 食管切除 胸腹 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M2)近端之间移植搭桥术的方法.方法10个灌注好的尸头,共20侧.行额颞瓣开颅,游离颞浅动脉主干及其两个分枝,测量其外径;于颧弓下、下颌切迹上、颞下窝内,游离颌内动脉第二段,把其远端离断并测量其长度和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近端;然后打开侧裂池,分离出M2分枝的近端并予以测量其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远端;用4.0mm的磨钻在颅中窝底圆孔外3.0~4.0cm处磨出一骨孔,再测量颌内动脉断端经骨孔到M2近端的距离;最后以颈部胸锁乳突肌前为切口,游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测量分叉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直径和经耳前皮下到M2近端的距离.结果颌内动脉第二段断端的直径(2.5±0.3)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的直径(1.6±0.3)mm;颞下窝内颌内动脉第二段的长度(断端到下颌支)为:(17.8±0.3)mm;颈外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62.4±1.8)mm,颈内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71.1±1.7)mm,颌内动脉断端到M2起始段的距离(62.6±1.4)mm,较上述两者行程短,而且直.结论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M2近段之间移植搭桥术是一种可选择的颅外-颅内血管移植搭桥术方法.

  • 标签: 搭桥术 颌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 简介:吻合血管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势,我们于1995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垂直两定点连续缝合间断打结吻合血管法,完成断指再植术3002例3588指,再植成活率97.8%,介绍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吻合血管 连续缝合 打结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我们于1998年至2000年将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应用于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治疗中,计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

  • 标签: 显微血管吻合术 耳廓离断伤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右心房经两组房室瓣或一个单房室瓣与单一心室连接,流出腔可有可无,且80%~85%伴大血管转位.此类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我院于2000年5月21日成功地为1名左旋心患者作了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及右侧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配合 心脏病 手术治疗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近14年来15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次手术后主要病变是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再手术以肝叶切除、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要术式,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灶未去除、术式选择不当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处理及选用合理的术式是再手术的要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 手术 围手术期 临床资料
  • 简介:<正>自1994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胃十二指肠上皮外一层吻合术,代替传统的全层加浆肌层缝合的Gambee一层缝合法,共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32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岁。其中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10例,复合性溃疡4例,A区胃癌2例。上述溃疡患者,既往并发出血14例,穿孔6例,幽门梗阻11例。本组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层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浆肌层 吻合口狭窄 一层缝合法
  • 简介: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有效术式——人工瓣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15例的经验介绍。讨论了本术式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要点。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抗胆肠返流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优于其他类似术式。

  • 标签: 人工瓣膜 间置空肠胆肠吻合 抗胆肠返流
  • 简介:目的:报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慢性肾衰患者桡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天,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头静脉 桡动脉 血液透析 显微外科手术 尿毒症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
  • 简介:一辆切诺基越野汽车,起动困难,怠速不稳,行驶中加速无力和有回火现象。利用自诊断系统检修时,故障代码显示的是“水温传感断路或短路”现象。可是对水温传感进行单体测量后并未发现任何故障,故障现象与水温传感也显然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常规检查,发现燃油压力符合要求,气缸压力也在标准值内,各传感连接线路完好。

  • 标签: 水温传感器 转化器 故障现象 越野汽车 起动困难 怠速不稳
  • 简介:在处理抽油机井毛辫子断、杆断等事故中,需用钢丝绳套,通常是钢丝绳中间挂在悬绳器上,两端挂在方卡子螺丝帽上,这样存在3种隐患:(1)上部钢丝绳滑向一侧,别弯,抽油杆同时使钢丝绳变形或被挤出悬绳器,发生危险。(2)悬绳器易横翻,使毛辫子变形,损伤。(3)下部钢丝绳不容易挂在方卡子螺丝上,或易脱出,造成危险。为此,制作了悬挂,该悬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部是钩体,下部是绳体。

  • 标签: 悬挂器 钢丝绳 悬绳器 抽油机井 抽油杆 辫子
  • 简介:<正>匏又名葫芦。它是将正在生长的嫩葫芦纳入刻有图案的范中,使它局限于范的形状而生长,形成表面具有类似浮雕效果的器物。这种器物在质感上和竹雕很相近,越经人赏玩摩挲,色泽愈深,愈滑润可爱。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葫芦残迹,证明我国种葫芦的历史已有七千多年。长沙楚墓出土

  • 标签: 葫芦 河姆渡遗址 浮雕效果 阳模 图案 形状
  • 简介:方法与步骤一、制作接球1用水彩笔在饮料瓶上画好裁剪线,然后用一把结实的剪刀在要裁掉的部分剪出一个缺口,把裁纸刀插

  • 标签: 接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