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且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本。LncRNA在人类各种疾病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lncRNA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中表达异常。LncRNA ZNF503-AS1、BANCR、MEG3可通过各自的机制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从而导致AMD的发展;lncRNA MIAT、TUG1、H19可通过竞争性结合微小RNA发挥重要的调控机制,从而影响ARC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综述AMD和ARC相关lncRNA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揭示不同lncRNA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为阐明疾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其诊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选择。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徐州铁路男职工共944人胃功能体检数据随年龄变化的差异性。 方法  采集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清,用化学发光法分析检测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17(G-17),并计算PGI/PGⅡ比值(PGR)。比较表观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组间胃功能四项中位数水平差异。结果  参加体检的铁路男职工不同年龄段PGI、PGⅡ、PGR、G-17检测水平差异较大,各年龄段PGI、PGⅡ、PGR、G-17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GI、PGⅡ、G-17中位数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01),而PGR中位数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参加体检的徐州铁路男职工血清胃泌-17、胃蛋白酶原数值,40岁以上职工普遍高于40岁以下的职工。建议40岁以上男职工生活中要特别关注胃部不适及胃粘膜的健康状况,异常结果较高的职工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异常率不高的职工要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对胃病随年龄增加的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徐州地区 铁路男职工 胃功能 差异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静脉留置针的针对性护理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 月至2022年1 月收治的儿童静脉留置针患儿111例,按年龄不同分为新生儿组37例、婴幼儿组37例、学龄前组37例。三组患儿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三组不同留置针位置的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学龄前组总留置时间长于新生儿组,新生儿组总留置时间长于婴幼儿组,且学龄前组上肢留置时间长于下肢留置时间,婴幼儿组头部留置时间长于上肢留置时间,上肢留置时间长于下肢留置时间,新生儿组头部、上肢留置时间长于下肢留置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组留置成功率高于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不同年龄儿童静脉留置针患儿中,能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留置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进入我们视线的未成年恶性犯罪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行为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犯罪低龄化趋势已经成为当今一大难题。引入英美法系国家使用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或许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对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瘦是1994年由Jeffrey M Friedman发现的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脂肪细胞因子。瘦与其在下丘脑神经元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研究报道,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瘦抵抗密切相关。瘦抵抗的原因主要包括瘦通过血脑屏障受限、瘦受体表达减少以及受体后信号通路受损或者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最新的研究发现,高瘦血症也能驱动肥胖瘦抵抗,而部分降低血中瘦水平具有抗肥胖的作用。瘦除了作用于中枢神经元抑制食欲外,还能直接调节外周组织包括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等的糖脂代谢;瘦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瘦的认识,也为开发基于瘦的减肥和改善肥胖相关糖脂代谢异常的药物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 标签: 瘦素 瘦素抵抗 糖脂代谢 减肥 白色脂肪棕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年龄直接估算儿童头部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值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接受头部CT平扫检查的患儿210例。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年龄、性别,并通过工作站测量头部中间扫描层面的前后径(AP)及左右径(LAT)、面积及CT值。利用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第293号报告,计算头部水当量直径DW、fmeasuredH16及SSDEmeasured。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标准儿童头围与年龄的关系,计算男性和女性儿童的有效直径Deff;WHO。由手动测量数据计算的Deff与DW计算出线性拟合关系,利用该拟合关系计算出Deff;WHO对应的水当量直径DW;WHO,从而计算出对应的头部fWHOH16与SSDEWHO。分别比较男女性别的DW与DW;WHO、fmeasuredH16与fWHOH16的相关性,SSDEmeasured与SSDEWHO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年龄与fWHOH16的转换关系。结果DW与DW;WHO的相关性良好(女:r=0.917,P<0.01;男:r=0.873,P<0.01);fmeasuredH16与fWHOH16的相关性良好(女:r=0.916,P<0.01;男:r=0.883,P<0.01);SSDEmeasured与SSDEWHO的相关性良好(r=0.991,P<0.01;男:r=0.992,P<0.01)。SSDEmeasured与SSDEWHO二者一致性良好,最大均方根误差,女性为5.61%,男性为5.25%。并且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不同性别患者年龄与fWHOH16的转换关系。结论利用患者年龄可简单准确地估算儿童头部SSDE。

  • 标签: 儿童 头部 计算机体层成像 年龄 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临床及肌肉指标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404例门诊长期随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及长寿老年组;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2019年诊断标准,将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又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记录一般临床数据资料,并测定上臂围、小腿围、外周骨骼肌指数、握力、日常步速、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及3 m起立步行实验(3mTUG)等数据,同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仪进行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年龄为(85.24±8.23)岁,其中年轻老年组90例(22.28%),老老年组165例(40.84%),长寿老年组149例(36.88%)。共筛选出肌少症患者123例(30.45%),各组间患病率分别为年轻老年组25例(27.78%)、老老年组47例(28.48%)、长寿老年组51例(34.23%)。相较于非肌少症,各年龄组的肌少症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显著下降,年轻老年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下降,老老年组和长寿老年组肌少症患者的腰围和体质指数下降,老老年组肌少症患者体脂百分比升高。在肌少症人群中,相较于年轻老年组,长寿老年组肌少症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多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较于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及长寿老年组的谷丙转氨酶及前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肌酐升高,外周骨骼肌指数无显著变化,但握力[(27.7±5.9)kg比(23.2±6.9)kg比(21.4±5.8)kg,F=5.81,P=0.004]、步速[(0.8±0.2)m/s比(0.7±0.2)m/s比(0.5±0.2)m/s,F=11.88,P=0.000]、小腿围[(33.4±3.3)cm比(15.9±8.4)cm比(31.5±3.1)cm比(30.9±3.3)cm,F=3.58,P=0.031]均显著下降,3 m起立步行实验[(10.0±2.1)s比(15.9±8.4)s比(20.8±12.8)s,F=6.98,P=0.001]时间增加。偏相关分析提示年龄与握力(r=-0.374,P=0.001)、日常步速(r=-0.441,P=0.000)、小腿围(r=-0.223,P=0.017)呈负相关,而与3mTUG时间与年龄间呈正相关(r=0.319,P=0.009)。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肌少症患者,高龄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和下肢肌肉质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伴随年龄的增长,我们需更加关注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及局部肌肉质量的变化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肌肉功能 肌肉力量 节段肌肉质量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全球50岁以上老年人中心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临床上将进展期AMD分为萎缩性AMD和渗出性AMD,分别表现为脉络膜地图样萎缩和新生血管形成。AM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小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中均有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与AMD疾病相关,并参与渗出性AMD和萎缩性AMD的发生。本文对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因子白细胞介(IL)-1β和IL-18在AMD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AM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黄斑变性 炎症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层螺旋CT(MSCT)影像探讨胸骨后解剖结构随年龄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2020年8—12月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男500例、女500例,年龄0.5~100(50.23±28.49)岁。按每10岁进行分组,共分为10组,观察和统计在胸骨柄后方和胸骨体Ⅰ、Ⅱ、Ⅲ、Ⅳ后方以及剑突后方等区域中,不同年龄组观察到的毗邻组织的比率。结果(1)胸骨柄后方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胸腺(98%、70%);21~100岁,主要为脂肪(73%~97%)、大血管(34%~65%)和肺组织(20%~55%)。(2)胸骨体Ⅰ后方出现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胸腺(70%、28%)、肺组织(50%、87%);21~100岁,主要为脂肪(24%~72%)和肺组织(56%、85%)。(3)胸骨体Ⅱ后方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肺组织(59%、78%)、心包(46%、28%)和胸腺(30%、13%);21~100岁,主要为肺组织(58%~86%)、脂肪(11%~57%)和心包(5%~25%)。(4)胸骨体Ⅲ后方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肺组织(54%、70%)和心包(71%、59%);21~100岁,主要为肺组织(45%~72%)、心包(32%~53%)和脂肪(10%~45%)。(5)胸骨体Ⅳ后方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心包(82%、77%)和肺组织(42%、44%);21~100岁,主要为心包(60%~70%)、肺组织(23%~48%)和脂肪(9%~35%)。(6)剑突后方的毗邻组织:≤10岁和11~20岁,主要为心包(31%、55%)、膈肌或肝脏(30%、4%)和肺(25%、12%);21~100岁,主要为心包(61%~83%)、脂肪(25%~43%)膈肌或肝脏(3%~19%)和肺(2%~14%)。结论基于MSCT影像,不同的年龄段胸骨后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存在较大的变化。

  • 标签: 胸骨 解剖 年龄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肥胖试验参与者的基线因素与体重相关结果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对象为6~12岁儿童(n=62),他们参加了为期2年的多学科家庭计划,并在基线检查后36个月进行了干预后随访。结果测量是体质指数标准差分值(BMI SDS)的变化,BMI SDS减少≥0.25和腰围(WC)变化值。线性与逻辑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屏幕时间和体力活动。结果共有26例儿童(42%)的BMI SDS降低≥0.25。家庭收入越高、睡眠时间越长,BMI SDS变化越大(分别为-0.05/100.000挪威克朗,P=0.02和-0.24/小时,P=0.02)。年龄越大,WC的变化值越大(-2.1 cm/年,P=0.01),但BMI SDS降低≥0.25的概率越低(OR=0.70/年,P=0.04)。每日屏幕时间延长与WC增加更大(P=0.05)有临界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线时的年龄、家庭收入和睡眠时间与干预后1年的体重相关结果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50例,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测试2组受试者步行前、步行10 min后及步行15 min后步态相关参数变化,步态检测指标包括各时间段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COPD-X)及前后(COPD-Y)方向的平均偏移。结果与组内步行前比较,老年组步行10 min及15 min后的COPD、COPD-X、COPD-Y均增大(P<0.05),青年组仅步行15 min后COPD[(37.73±2.16)cm]、COPD-X[(1.95±0.22)cm]、COPD-Y[(2.11±0.27)cm]增大(P<0.05)。老年组各时间点的COPD、COPD-X及COPD-Y均较青年组大(P<0.05)。结论老年人步行后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增大;青年人步行初始阶段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变化不大,但延长步行时间后,相关参数值增大,且步态稳定性下降。

  • 标签: 足底压力中心 年龄 地面反作用力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检测值在不同年龄段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标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7月因胆汁淤积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患儿术前一般资料,其中,男180例,女170例;根据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将患儿分为BA组244例和非BA组106例。BA组中:男106例,女138例;汉族239例,其他民族5例;足月产238例,早产6例;体重为(4.6±0.8) kg;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为(622.6±505.8)U/L。非BA组中:男74例,女32例;汉族105例,其他民族1例;足月产63例,早产43例;体重为(3.7±1.1) kg;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为(181.5±136.5 )U/L。根据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及当日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30 d、31~60 d、61~90 d、>90 d这4个年龄段,BA组中,≤30 d的患儿有6例,31~60 d有130例,61~90 d有86例,>90 d有22例;非BA组中,≤30 d的患儿有3例;31~60 d有58例;61~90 d有34例;>90 d有11例。比较两组中同年龄段患儿的GGT,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年龄段及不分年龄时运用GGT检测值诊断BA的截断值,并比较其灵敏度(sensitivity,Se )、特异度(specificity,Sp)和准确率。结果在患儿的一般情况方面,BA组与非BA组相比,在31~60 d、61~90 d年龄段,患儿的性别、是否足月产和体重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90 d患儿中,是否足月产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分年龄时,BA组GGT值均高于非B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30 d、31~60 d、61~90 d和>90 d年龄段下GGT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面,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1.000、0.874、0.839和0.872;各年龄段中运用GGT值诊断B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5 U/L、236 U/L、319 U/L和331 U/L;不分年龄时的AUC为0.851,最佳截断值为305 U/L。患儿在不同年龄段下运用GGT值诊断BA的区分度方面,年龄≤30 d时运用GGT诊断BA的Se、Sp和准确率均为100%;31~6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1.5%、87.9%和76.6% ;61~9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0.0%、85.3%和74.2%;>9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7.3%、100%和81.8%;不分年龄时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68.3%、87.7%和74.2%。结论GGT值对B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不同年龄段BA患儿中差异较大,在31 ~ 60 d运用GGT值诊断BA的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胆道闭锁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造影 年龄段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行血震颤针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一组施以行血震颤针法治疗,一组施以常规针法治疗。结果:行血震颤针法可以更好的维持视力、控制进一步下降恶化,并可以显著改善黄斑区的色素上皮萎缩、色素紊乱和视网膜水肿等病理改变。结论:行血震颤针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针法 行血震颤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手段对不同年龄扁桃体摘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上半年在我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给予两组患者恰当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基本情况。结果 高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低龄组的72.97%,符合统计学意义(χ2=6.36,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3~4级出血基本相同,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患者疼痛情况和1~2出血情况明显低于低龄组,且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段扁桃体摘除术患者术后护理方式存在差异,根据年龄特点不同,护理侧重不同,患儿关注的重点在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安全护理上,成年人侧重患者心理疏导,提高依从性。实际护理中,应根据年龄特点进一步协调。

  • 标签: 不同年龄 扁桃体摘除术 护理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主要探讨抑郁症障碍患者在不同年龄段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让某医院符合CCMD-3抑郁障碍的病人参与一般情况调查表和CES-D表,并与健康体检者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CES-D表进行对比分析,有次明确抑郁症对不同年龄段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文研究选择了63名抑郁症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最终结果显示,是否患有抑郁症于病人的工作性质、行为类型、家族史、家族是否有人自杀或自杀倾向、活动参与度这五项因素有紧密关系。结合回归方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行为类型和活动参与度的相关性更强。结论:在明确抑郁症对不同年龄段构成的影响因素后,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以此从基础上降低病人抑郁症程度。

  • 标签: 抑郁症 年龄段 工作性质 行为类型 活动参与度
  • 简介:摘 要:幼儿教育学习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特别要注重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做好幼儿数学思维的启蒙。幼儿由于年龄不同,心理成长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为了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让幼儿更加有意义的去学习数学,幼儿教师就要加强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改革与思考,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品质。本文基于不同年龄班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数学的实践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提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优化建议。

  • 标签: 幼儿阶段 数学教学 心理年龄特点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年龄区间,并探讨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1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而年龄区间值为0~11岁。在本次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儿的发病年龄时间进行记录,统计调查患儿的手足口病年龄区间流行病学,并分析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的必要年龄区间。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录入的1200名手足口病患儿中,0-4岁发病占比为513(42.75%),5-8岁发病占比为412(34.33%),8-11岁发病占比为275(22.92%)。结论:在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年龄区间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儿童的高发年龄段,在0~4岁和5~8岁,整体来看8~11岁内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在进行手足口病疫苗接种时,建议年龄区间为0~8岁8岁以后的儿童依旧具有一定程度的发病率,所以在临床上建议酌情接种。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山东省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如今山东省人口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特点,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同年龄层次人口对消费品的购买力和偏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2000-2019年山东省人口、消费等相关数据研究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分别对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到城乡之间的差距。最后,本文根据所得结论给出改善人口年龄结构、降低城乡差距、优化消费产业结构等建议。

  • 标签: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消费 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