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布洛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弥合这种分离,约翰·霍威在区分了“固化的拜物教”与“过程的拜物教”的基础上,批判了立足于前者,必然只能陷入“劳作与劳动结果分离”这一封闭的同一化运动之中。依此思考的前提是,将资本主义理解为稳定的、强化的、“已经完成了”的事实,革命因而被导向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如果将拜物教理解为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那么,解放便是“裂缝斗争”,是资本对劳动、无产者身份对个人的同一化过程的反向运动,进而,主体不断否定工人阶级的身份,革命便从针对“资本”转向“自我的解放”。

  • 标签: 拜物教 过程 政治理念
  • 简介:多米尼克·苏尔多教授早年求学于德国,曾担任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在欧美马克思主义者和民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经比利时友人MariaMcGavigan教授的推荐与约请,笔者同王成军博士一道,有幸于2014年10月24日上午访谈了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新书推介的苏尔多教授;这次访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苏尔多教授的个人经历(包括思想历程)、主要学术贡献等诸多方面。苏尔多教授于2016年春天访问武汉大学,笔者得以再度与这位意大利学者进行了几次长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思想背景、自由主义批判等观点。本次编译的访谈录主要以巴黎访谈为蓝本,并穿插了武汉访谈的部分内容,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关联、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反殖民斗争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

  • 标签: 价值访 学者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意大利学者
  • 简介: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服装流行 人性化 时尚 生活方式 MNLT
  • 简介:美国学者里斯·迈斯纳将毛泽东对干部必备素养和干群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放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宽广视阈加以考察,进而从干部的定义和特征、干部的防腐路径以及干群关系问题与矛盾的化解等进行了剖析。迈斯纳的探讨由于主观的理论预设导致部分结论的欠妥与武断,但为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干部观及其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 标签: 毛泽东 莫里斯·迈斯纳 干部 干群关系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正>近两年多来,我和一些同志们编写教育部统编教材《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遇到了不少教学和科研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发的体会。我们想总结经验,策励未来,恰巧波林的友好心理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勒亥大学布泽克教授(Brozek)听人说我翻译波林《实验心理学史》1950年的修订本,写信来索取译本以资留念;同时,他告诉我,他和德国符次堡大学彭格拉茨教授(Pongratz)主编一部

  • 标签: 心理学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历史编纂学 西方近代 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