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林某,女,22岁,大三学生,因临近大四,对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起伏较大,对要不要考研究生充满焦虑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病史。SAS总分57分,SCL-90总分175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心理评估:考研焦虑情绪,决断能力差。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六次心理咨询,求助者的合理信念渐渐代替不合理信念,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求助者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考研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本案例求助者为30岁的销售经理,因妻子出轨而引起焦虑抑郁情绪。经诊断这是一例以焦虑情绪为主,伴有轻度抑郁的一般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和求助者错误的观念和对金钱欲望而引起妻子出轨。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错误观念,改善求助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方案实施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运用认知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心理问题 性行为出轨 认知疗法
  • 简介: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潜在剖面分析
  • 简介: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演讲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 标签: 服刑人员 出监前焦虑 人格特质 个性倾向 相关研究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Scale)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0名高中生,运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住Bootstrap方法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同时检验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对其情绪不安全感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影响,从而更为完善地揭示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内部机制。具体来说,父母冲突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通过威胁知觉的中介作用;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的中介作用;通过依次影响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和情绪失调)而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交焦虑

  • 标签: 青少年 父母冲突 威胁知觉 情绪不安全感 社交焦虑
  • 简介:<正>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测查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原有水平及其变化是一个关键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启奇(Mckeachie,W·J·,1982,1983)等在“学习如何学习”的实验中,即采用了十余种测查工具。关于这种实验简介的拙作发表后,许多读者对这些测查工具很感兴趣,还有专函查问的。考试焦虑量表也是其中的一种。考试焦虑属于正常的焦虑,它是一种在重要的考试、测验之前、之中或之后出现的不安、耽心和紧张的短暂心理反应,严重时常伴有心跳加速、出汗、尿频或头痛等生理

  • 标签: 考试焦虑量表 信息加工模式 高焦虑 考试方式 大学生 考试成绩
  • 简介: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由于自身定位不准、高考目标不合理,有的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动力、无法调动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感到非常急躁、无法静心学习。于是,有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有的学生出现了失眠、食欲下降的现象,有的甚至想要逃避高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需要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让他们重新确立考试目标,寻找自信,缓解考试焦虑

  • 标签: 考试焦虑 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
  • 简介:一、基本情况1.个人情况来访者:女,汉族,39岁,大学本科文化,某普通高中高三英语教师,参加工作14年。来访者说话有条理、表达清晰、思维逻辑性强。家住市区,丈夫是大学本科文凭,也是本市某高中教师。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家庭关系良好。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高三教师 咨询辅导
  • 简介:采用贝克认知疗法(CT)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考研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和治疗。咨询师以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确定问题,然后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采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睡眠障碍得到有效改善,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的完成了咨询目标。

  • 标签: 考研焦虑 贝克认知疗法(CT) 案例报告
  • 简介:朱某,女性,22岁,江苏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因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感到焦虑前来咨询。经摄入性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性神经症进行了鉴别和区分。整个治疗过程在与该求助者进行口头协商的基础之上,首先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放松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其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经过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并对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考研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来访者刘某(化名),女,18岁,大学一年级,未婚,在考试复习期间,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无法集中精神学习,导致复习效率降低,在辅导员的推荐下前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心理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对来访者的心理帮助,最终促进该生成长,摆脱心理困扰。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本文是一例运用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与行为疗法,对一高中女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通过会谈等方式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然后有效采用以合理情绪为主要方法帮助求助者改善情绪、调整认知、能更好的应对考试。根据求助者自我评估、心理测验结果等评估措施说明,此次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五城区12所小学283名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考察其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均包括惩罚/严厉、爱/支持、民主/信任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2.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有显著的高相关;3.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惩罚/严厉行为和父亲的民主/信任行为、过度保护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著影响。

  • 标签: 父亲教育行为 母亲教育行为 焦虑情绪 小学儿童
  • 简介: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艺术和人生的主要观点: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却时时刻刻处在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冲突中。真正杰出的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攀登完美的艺术巅峰。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艺术家会受到外界强权的压制,世人对其也不理解,同时现实社会的世俗伦理也必然难以接受那种超脱了世俗只追求艺术理想的人。这种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调和的,这就注定了真正的艺术家最后难免会走上悲剧性的道路,因为对艺术真正虔诚的信徒而言,调和这种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奔于死神。而芥川龙之介最终也选择了这条悲剧的道路。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现实人生 艺术家 《地狱变》 态度 调解
  • 简介:本案例求助者为监狱服刑人员,余刑不足1年,由于妻子突然提出离婚,母亲没人照顾,引发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头痛、心慌胸闷、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影响了劳动改造。由于求助者存在“应该倾向”和“主观推断”等错误观念,通过咨询师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共计进行了6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消除焦虑情绪的咨询目标,使求助者能够积极面对未来,全身心投入到服刑改造中。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焦虑 认知疗法
  • 简介:本研究以大五人格问卷、自我怜悯问卷和焦虑自评问卷为工具,以南昌市八所大学942名学生为对象,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怜悯和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怜悯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的大五人格、自我怜悯和焦虑之间相关显著,大五人格和自我怜悯对焦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怜悯在人格和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 大五人格 自我怜悯 焦虑
  • 简介:社会认知理论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具有破坏作用,且群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群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将47名医生和58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元刻板印象威胁组和无元刻板印象威胁组。结果表明: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医患关系评价显著低于无威胁组;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低于患者;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医患关系 元刻板 印象威胁 群际焦虑
  • 简介: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常见的心理状态,并因此使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导致了现代人有一种强烈的返乡归家的精神需要,怀旧、返乡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普遍性情绪。在这种语境下,作为地方性经验的民歌,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音乐特色,也由于它与传统过去、故乡、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具有了一种强大独特的缓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功能。本文以陕北民歌为例,探讨了这一文化现象。

  • 标签: 陕北民歌 现代性焦虑 认同
  • 简介:初一女生小林对未知物体存在过度焦虑,出现任何不确定是什么的小物体时,她会一直追问这是什么?不弄清楚不罢休。咨询中将小林的焦虑具体化后,她表示担心不明物体会给家人带来伤害。使用意象对话技术,让小林将不明物体具象化,并在想象中找到应对方法,咨询效果良好。

  • 标签: 未知物体焦虑 初中生 意象对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