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蛋白质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蛋白质学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学的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对矮万代兰种子的无菌播种及其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芽培养基以MS+CM15%+BA1.0mg/L+N从0.5mg/L较好;GM15%+BA2.0mg/L+NAA0.5mg/L的激素配比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以MS+I—BA1.0mg/L+香蕉泥10%较佳。

  • 标签: 矮万代兰 无菌播种 组培快繁
  • 简介:氨醇脱氢酶(HDH)是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最后两步反应的催化酶.对氨醇脱氢酶的结构、催化机理、氨醇脱氢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 标签: 组氨醇脱氢酶抑制剂 组氨醇脱氢酶 除草剂 结构
  • 简介:通过花生籽仁不同时期转录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控制花生油脂合成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高油和低油花生新品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花生籽仁早期和中后期4个转录测序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59236条Unigenes,其COG功能涉及了大多数的生命活动,整体功能类的基因最多有4730条;其中与代谢类和油脂转运相关的基因有654条;Unigene参与的花生代谢通路可分为126类,其中涉及生化代谢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了7672条,占整体的32.95%;有4大类代谢与油脂相关,分别是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涉及的基因有85条;脂肪酸的生化代谢,涉及的基因有145条;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涉及116条基因;亚麻酸的代谢途径,涉及有138条基因。对花生籽仁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共得到了120多种代谢途径(passway);并且籽仁发育中后期基因的表达量大部分下调,说明花生种子发育初期,各类调控脂肪酸合成的基因比较活跃,而随着合成油脂调控的不断继续,相关调节基因表达量下降,同时各类脂肪酸和油脂的合成也渐渐变慢。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 标签: 花生 转录组测序 油脂合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公共大豆基因数据库和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获得大豆GST家族基因序列、蛋白序列和染色体位置等信息并进一步对基因的组织表达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中含94个GST家族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GST基因分成5个亚家族;定位分析表明,94个GST基因分布于大豆的16条染色体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发育阶段,大多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11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7在根中表达,另外4在其它部位优势表达,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ST家族的功能及其抗逆利用提供基础。

  • 标签: GST家族 全基因组筛选 分类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一般来说蛋白质是功能基因表达的重要产物,在动物机体内的大部分新陈代谢活动的调解中,蛋白质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作用。可以说蛋白质为人们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最有效的直观分子基础。我们知道新时代是一个后基因为主题的时代,这一时代中蛋白质学对多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探讨蛋白质学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起到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 标签: 动物科学 蛋白质组学 应用
  • 简介:DNA条形码技术(DNABarcoding)是一种用短的标准DNA片段快速、准确地识别与鉴定物种的技术。近年来,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DNA条形码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标准基因片段,着重阐述了其在生物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展望了其发展状况、应用前景和意义。

  • 标签: DNA条形码 物种分类 标准基因片段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为有效获得蚜茧蜂基因DNA,并保留其虫体做形态鉴定。本文对常规试剂盒提取方法(柱离心法)进行改进,采用穿刺法提取7种蚜茧蜂的基因DNA,同时以研磨法提取4种常见蚜茧蜂成虫基因DNA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DNA的纯度和产量,并通过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扩增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穿刺法能从单头蚜茧蜂中提取DNA而不影响形态鉴定。该方法提取的DNA产物产量在29~55ng/μL,提取物的OD260/OD280在1.51~1.91,可以稳定地进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扩增,PCR扩增条带清晰完整。

  • 标签: 蚜茧蜂 基因组DNA DNA提取 PCR
  • 简介:著名昆虫学家美国MR.Goldsmith教授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著名昆虫学家美国加尼福利亚大学的SarjeetS.Gill教授评价说:"对于你们所取得的家蚕基因组成就,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谢你们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 标签: 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世界 昆虫学家 美国 农村经济
  • 简介: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即中国种和阿萨姆种。中国种叶小,分布广泛,适合制作绿茶等六大类茶;阿萨姆种叶大,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冬季温暖的亚热带地区,适合制作红茶和普洱茶。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团队,以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中国种)为材料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采采取杂合组装策略,获得覆盖基因93%区域的高质量序列草图,注释出33932个高可信度的茶树基因.

  • 标签: 茶树品种 全基因组 中国种 亚热带地区 破解 学者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药物,不同时间间隔喷药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尾巨按培苗茎腐病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A1)+6d间隔喷药时间(B2)+1000倍液药物浓度(C2)对尾巨桉培苗茎腐病防治效果最好。

  • 标签: 尾巨桉 苗木茎腐病 防治效果
  • 简介:为了探明烟草脉带花叶病毒危害和流行的机制,使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TVBMV云南分离物YN9.1基因全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结构、序列同源性、氨基酸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结果表明:(1)YN9.1基因具有Potyvirus属病毒典型特征,含有在Potyvirus属病毒中较为少见的NIb/CP切割位点Q/N;(2)YN9.1与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5-91.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2-96.2%。与YND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3)对HC-Pro和CP保守基序进行了分析。YN9.1具有RITC、PTK、DAG等病毒蚜虫传播保守基序,其中RITC在Potyvirus属病毒中常见形式为KITC;(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TVBMV进化形成2个,云南分离物独立进化形成一,TVBMV进化与地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5)重组分析发现PY为ZC1和YN的内重组体,重组位点位于HC-Pro3’末端和NIb5’端。

  • 标签: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保守基序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重组分析
  • 简介:《基因学与应用生物学》(ISSN1674-568X,CN45—1369/Q)是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公开发行的月刊科学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院士任主编,广西大学教授陈保善博士和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方宣钧博士任执行主编。

  • 标签: 《分子植物育种》 编辑部 编辑工作 作者 征稿启事
  • 简介:通过计算银白杨叶绿体基因中各基因的ENc值、RSCU值、CAI值和GC3s的含量,分析银白杨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用法,并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应分析)和ENc.plot方法探讨了若干重要因子对银白杨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用法的效应。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最大的第一条向量轴上,基因的坐标位置与GC3s(r=349)极显著相关,而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CAI)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在第二、三向量轴上基因的坐标位置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CAI)呈极显著相关(r=-0.348和r=0.602,),说明碱基突变是影响密码子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少数基因密码子用法受到翻译选择的作用;ENC-plot分析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图2表2参34。更多还原

  • 标签: 密码子用法 叶绿体 GC含量 银白杨
  • 简介:国际林联已经进行了改选,国际竹藤组织的傅金和博士再次当选为国际林联竹藤协调员,任期为2011-2014年。目前该增加了一位副协调员JohanGielis博士,他是一位竹子生物学家,目前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大学和Oprins植物培公司工作。

  • 标签: 国际竹藤组织 专家 中国 生物学家 安特卫普 比利时
  • 简介:以8份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比较了改良的CTAB法和植物基因DNA试剂盒法(离心柱)提取桑树基因DNA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桑树样品清晰的DNA电泳条带,DNA纯度高,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在308.70μg/mL~384.30μg/mL之间,平均值是331.45μg/mL;植物基因DNA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浓度在180.50μg/mL~305.60μg/mL,平均值是212.01μg/mL,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产量较高,用SRAP引物组合Me2-Em8进行扩增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均获得了清晰的扩增图谱,各样品的扩增效果条带清晰、多态性强。这两种桑树基因DNA提取方法都能满足桑树分子标记研究的需要。

  • 标签: 桑树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比较
  • 简介:概述了竹类植物基因学研究进展,包括对核酸信息的认知以及通过反向遗传学对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认知;分析了目前包括现代生物技术、可再生生物资源、生态文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提出了竹类植物基因复杂、开花特殊、遗传转化体系不完善等基因学研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其对策。

  • 标签: 竹类植物 基因组学 进展 机遇 挑战
  • 简介:对尾巨桉DH33—27培育苗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和大量元素的浓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桉树培育苗生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大量元素浓度对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母种继代培养阶段,培养基中6-BA、6-KT浓度在0.25~0.27mg·L^-1和NAA浓度0.10~0.15mg·L“范围内时增殖效率最好。继代壮苗阶段,6-BA、6-KT浓度在0.20~0.25mg·L^-11和NAA浓度0.10—0.15mg·L^-1范围内时出苗率最好。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50%的大量元素、IBA和NAA的浓度为0.30mg·L^-1和0.10mg·L^-1时生根效率和苗个体高度最好。

  • 标签: 尾巨桉 组培育苗 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