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底物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对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别对比研究,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同,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在温度28℃、32℃、40℃下检测结果和温度为36℃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总大肠菌培养时间在16h、18h、20h、32h的检测结果和24h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结论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分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5~37℃)和时间(前者为22~28小时、后者为24~28小时),才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检测影响 因素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基础治疗,B组29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增加活血通络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96.55%明显高于A组78.57%(P<0.05);组间治疗后在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方面比较,B组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视野情况、恢复患者的视力,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通络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例数100例,在进行益生菌干预后对患者粪便中各项菌数量进行检查,并另外选取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不实施益生菌干预。结果观察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均伴有肠道菌紊乱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益生菌干预,能有效对菌紊乱进行纠正。

  • 标签: 晚期胃肠道肿瘤 肠道菌群紊乱 益生菌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肠道菌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为正常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观察不同组间患者肠道菌构成变化。将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10例,内镜下切除术后不予益生菌治疗;美常安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2粒,3次/d);培菲康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粒,2次/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术前和术后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益生菌对肠道菌的影响。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紊乱,与正常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而大肠杆菌数目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服用两种益生菌后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上调,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肠球菌的数量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改变,益生菌制剂可使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有助于恢复肠道菌,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结直肠腺瘤 肠道菌群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肠球菌菌落少于参照组,拟杆菌菌落多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比参照组的83.33%更高,P<0.05。结论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理想,治疗期间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且对炎性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糖尿病胃轻瘫 肠道菌群 循环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在提高精神科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各病区建立医护人员微信,选择在岗护士197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微信使用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仅依靠交班、自身观察及医生处得来,使用后除以上方法外,要求每班护士在微信中交班,并对所在岗位中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送微信,并制定出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分别进行微信使用前、后的随机考试。结果微信使用前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后。结论微信的使用提高患者病情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及全面性,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促进医护患的和谐,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微信群 精神科护士 病情知晓率
  • 简介: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种类,并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透析症状评估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间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最高的是疲乏123(67.21%)、瘙痒116(63.39%)、皮肤干燥103(56.28%),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瘙痒(3.54±0.89)、皮肤干燥(3.46±0.92)、入睡困难(3.38±0.82),对患者困扰最大的症状是疲乏(4.41±0.76)、瘙痒(4.37±1.03)、入睡困难(3.94±1.1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2.48±9.82)分,处于中等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病感、情感、消化道、心肺系统及水电解质5种症状,且症状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5种症状与生活质量总得分的相关性分别为r=-0.646,P=0.039;r=-0.603,P=0.028;r=-0.583,P=0.036;r=-0.571,P=0.035;r=-0.629,P=0.046);病感症状(β=4.562,P=0.000)、情感症状(β=3.871,P=0.000)和水电解质症状(β=2.693,P=0.000)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多个症状,受多个症状困扰,生活质量较低.医务人员应根据症状的特点,制定高效、综合、个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症状群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儿,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差异情况。结果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占63.00%,其中Ⅰ度肠道菌群失调、Ⅱ度肠道菌群失调分别占33.00%、30.00%,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比例高达80.00%,与幼儿组、儿童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儿组肠道菌群组成比例变化明显,与健康儿相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而言,应慎重应用抗生素,选用窄谱抗生素,保护其正常肠道菌

  • 标签: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酯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病情均经临床确诊,将抽取对象分为治疗组(n=49)和参照组(n=47),2组患者均接受心电监测等基础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达比加酯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NR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73,P=0.0492),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20,P=0.0357),APT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7,P=0.0293),P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67,P=0.0193)。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4例,总发生率为8.16%,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12例,总发生率为25.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878,P=0.0386)。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酯进行抗凝治疗有助于促进其凝血功能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对于提升其机体素质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小型餐馆及流动餐饮摊点所提供的即时生食配菜中的大肠菌污染状况,改善该地区公共餐饮饮食卫生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制定即食生食配菜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长沙市行政划分及食品生产特点,对长沙市范围内小型餐馆及流动餐饮摊点所提供的即时生食配菜进行整随机采样,按照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计数》中大肠菌的检测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六区中,芙蓉区污染情况最重,雨花区污染情况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香葱和香菜受大肠菌污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大肠菌检出率为100%。结论即食生食配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大肠菌污染,建议尽快出台即食生食配菜类的食品卫生标准。

  • 标签: 即食生食蔬菜 大肠菌群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脑血管科室中3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护理管理手段,实验组建立微信平台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与纠纷率进行比较分析,对护理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综合功能评分(FCA)进行量化。结果实验组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与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的患者GCS与F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信群平台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低剂量达比加酯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 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 CHADS2-VASc评分法纳入 112例评分≥ 2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 2组,达比加酯组 56例,每次服用达比加酯 110mg,每日两次;华法林组 5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调整剂量,将 INR控制在 2. 0~ 3.0。结果: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在达比加酯组发生 4例( 7.14% ),华法林组发生 6例 (10.71% )。出血事件在达比加酯组发生 5例 (8.93% ),华法林组发生 13例 (23.21% )。 2组脑卒中或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达比加酯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 (P<0. 05)。结论:低剂量达比加酯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不逊于华法林,但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 标签: 正常成人 肛周肌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以及急性上腹痛,病理特征主要为多脏器炎性反应综合征[1]。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危重,严重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因此,急性反应期的对症治疗尤其重要^[2]。早期肠内营养是临床对重症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胃癌等重症患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3,4]。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 T淋巴细胞群 炎性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微信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围手术期综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0月我中心实施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手术近视患者107例(210眼)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利用微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视力和屈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均对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微信这个非面对面、及时沟通的平台和途径,医护人员能够对各个阶段患者的心理需求作及时的反馈,增进医护患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并增强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微信群 心理干预 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接收在我院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肢体消肿时间为4.13±1.77d,对照组病人的肢体消肿时间为6.11±2.87d,研究组病人的肢体消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使肿胀时间明显缩短,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术后肢体肿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无效1例,占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无效14例,占35.0%;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13.1±8.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心肌缺血 联合用药 临床症状 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