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宁波市大气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ulatematter,PM10)及细颗粒物(fineparticulatematter,PM2.5)的浓度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2014-2016年的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的浓度与同期流感样病例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计算相应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roportion,AR%)以评估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急性效应。结果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与流感样病例发病数呈正相关,单污染物分析中,两种大气颗粒污染物均会造成短期内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且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滞后性和收获效应,其中PM10产生的效应AR%值要高于PM2.5,滞后0-7d的累积AR%值分别为5.13%(95%CI:2.94%-7.37%,P〈0.001)和2.52%(95%CI:-0.75%-5.90%,P=0.139)。而双污染物分析中,调整其他气态污染物后,PM10与流感样病例之间的关联强度发生改变,PM2.5仅在纳入二氧化氮(nitrogendioxide,NO2)后引起滞后0-7d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结论颗粒物PM10及PM2.5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同期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

  • 标签: PM10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流感样病例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对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1日浙江北部一次重度大气污染的气象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除了温州外,浙江北部和浙江中部地区的PM2.5浓度先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嘉兴市污染最为严重;因大浙江北部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在2000m以下,属于重度霾;浙江北部的重度污染来源地市安徽和江苏省,还要受到冷空气影响,1000m以上有冷平流输送,而1000m以下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且冷空气活动强度较弱,但是存在改变边界层风向的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粒子向东南方向输送。

  • 标签: 大气污染 气象特点 成因 浙江北部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被迅速发展起来,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用其独有高效,快速分离特点,成为物理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中重要分析工具。因此对仪器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就成为能否用好这台仪器关键所在,文章简要例举仪器气相色谱仪7890A在日常使用中常见故障,简单阐述其解决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 日常维护 故障排除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2.5,PM2.5)通过氧化应激、免疫炎症损伤、气道高反应性等机制,对哮喘产生显著影响。该文就PM2.5的来源、组成、理化性质,PM2.5致哮喘的机制,以及其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PM2.5 颗粒污染物
  • 简介:探讨炎性因子在PM2.5心血管毒性中的可能作用机制。PM2.5染毒心血管内皮细胞24h后,提取内皮细胞中的m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及电泳的方法确定PM2.5染毒前后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xtaxin)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大气PM2.5染毒浓度的增加,0.05mg/ml,0.2mg/ml染毒组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和extaxinmRNA表达产物的相对含量显著增高,说明IL-4、extaxin等Ⅰ型变态反应相关炎性因子在PM2.5的心血管毒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 心血管系统 extaxin IL-4 炎性作用 PM2.5
  • 简介:本文介绍了环境数据集成在海洋大气环境服务器中的作用,并就海洋大气环境数据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可解决多分辨率问题的环境数据表示存储模型。基于消息传递的思想提出了一个针对多种来源数据的自动集成机制,实现了海洋大气环境数据的一致表示和存储。

  • 标签: 海洋大气环境数据 数据集成 表示存储模型 自动集成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气颗粒物(PM)能否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的衰老以及硫化氢(H2S)能否拮抗PM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衰老。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PM刺激MLE-12细胞,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衰老标志蛋白p21;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反映细胞衰老情况。加入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通过检测细胞衰老逆转情况,测定细胞衰老标志蛋白p21和细胞周期,研究H2S对PM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研究氧化应激在PM诱导的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H2S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M刺激24、48、72 h后,用50 mg/L PM刺激细胞24 h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最高,占比接近40%,p21表达水平最高。随着PM浓度的增加,更多的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经不同浓度的NaHS刺激,100 μmol/L的NaHS刺激细胞后,对细胞衰老逆转效果最明显。与单纯PM刺激相比,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p21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细胞周期逐渐恢复。采用PM(50 mg/L)和NaHS(100 μmol/L)刺激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刺激PM组的ROS的产生增加,而加入NaHS后,使得PM刺激导致的ROS表达水平降低。结论PM可以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衰老,而H2S可以拮抗这种改变。

  • 标签: 硫化氢 细胞衰老 大气颗粒物 肺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方法: 将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 2016 年 4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安市空气城区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某综合医院逐日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仅发现 NO2与呼吸内科门诊量存在关联。大气污染物 NO2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增加 1.13%,总门诊量及分年龄、分性别、分疾病门诊量均与 NO2浓度存在统计学关联。不同性别、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略有不同。效应值男性高于女性、≥ 65岁人群高于 <65岁人群。结论:空气污染物中仅 NO2对社区人群的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系统疾病存在广泛的急性效应,且男性较女性敏感、≥ 65岁人群较 <65岁人群敏感。

  • 标签: 空气污染 内科门诊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DSA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恶性大气道狭窄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19例恶性大气道狭窄患者,采用DSA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放置后呼吸困难立即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其中1例患者27d后死于大咳血,余18例3个月内未出现呼吸困难,复查纤维支气管镜示支架未见移位,管腔通畅。结论在DSA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恶性大气道狭窄过程中采取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 恶性大气道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雾霾天气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雾霾天气的产生主要受到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影响,当大气污染中细颗粒物水平升高,不仅会使可见度降低,还会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大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对PM2.5对心血管系统危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PM2.5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大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PM2.5 心血管系统
  • 简介:本文就口攀钢生活区大气污染对767例儿童MEFV曲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所用仪器系山城电表厂制FG-6-1型肺功能计,对鼓速和容积进行了校正。常规肺功能用一般方法计算,MEFV曲线用“点值法”计算。结果表明MEFV曲线各肺容积时的流量是检查大气污染较敏感的指标。(?)75、(?)50、(?)25、MMEF及FEF75—85%在污染区比对照区明

  • 标签: 儿童最大 呼气流量 大气污染儿童
  • 简介:目前,在致癌研究的许多生物学短期测试方法中,都无法说明化学致癌的机理,利用长期接艘化学致癌剂的方法来估计致癌危险性.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从高剂量到低剂量外推时结果的不确定性。大部分致癌研究采用的剂量范围在一个数量级内.有些研究者选用剂量以急性毒性衩验的最大耐受剂量为依据这样、要估计低剂量暴露的肿瘤发病率可能需要将资料外推1个或2个数量级。

  • 标签: 化学致癌 致癌剂 DNA加合物 低剂量 定量检测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组分及来源暴露对成人血液促凝性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群研究方法,共招募73名成年志愿者进行4次临床随访,对外周血样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CD62P)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流能力(HDL-CEC)、白细胞(WBC)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进行测定。采集研究区域同期环境大气PM2.5样品,测定18种PAHs组分的浓度,应用正定矩阵因子法进行来源解析。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和分层分析研究PM2.5中PAHs及来源暴露对血液促凝性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3.3±5.4)岁。研究期间PM2.5中总PAHs的浓度水平为(55.29±74.99)ng/m3,源解析提示交通来源贡献PAHs超过50%。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PAHs急性暴露对血液促凝性指标水平升高有显著影响。累积暴露5 d,总PAHs每升高四分位间距(60.33 ng/m3)浓度,sCD40L、sCD62P、FIB水平分别升高14.36%(95%CI:6.94%~22.28%)、9.33%(95%CI:1.71%~17.51%)和2.07%(95%CI:0.44%~3.74%)。sCD40L、sCD62P、FIB水平与PAHs的各来源,特别是汽油车排放、柴油车排放、燃煤在累积暴露1 d或5 d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污染物在斑块易损性高、HDL功能降低、炎症和氧化损伤水平高的人群中效应更强。结论大气PM2.5中PAHs,特别是交通排放的PAHs颗粒物急性暴露与成人血液促凝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在血管功能降低和全身炎症、氧化应激水平较高的成人中效应更强。

  • 标签: 空气污染 多环芳烃 凝血功能 定组研究 源解析 细颗粒物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大气污染不仅是COPD的潜在危险因素,还是导致其急性发作、住院率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非感染因素,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现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就大气污染对COPD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甲基化 组蛋白 大气污染 表观遗传学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放置金属支架用以治疗恶性大气道狭窄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恶性大气道狭窄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一般护理组(n=14)以及加强护理组(n=18)。一般护理组进行一般护理措施,加强护理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护理,以强化心理护理为主,辅以心理恢复和功能恢复。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评定幸福感量表(MUN-SH)。结果患者术后呼吸改善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PaO2和PaCO2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差异很大(P<0.05),但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住院时间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MUN-SH评分显示主观幸福感比较加强护理组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对于术后患者通气状况影响不大,但能有效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患者稳定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大气道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纤维支气管镜 金属支架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所致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主支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198例,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性支气管气道狭窄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道直径以及气促指数分析,FEV1、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198例临床效果中有效者166例,无效者32例,有效率83.84%;198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气道内直径、气促指数评分以及FEV1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术后手术创面存在少量渗血者176例(88.89%),轻微胸痛55例(27.78%),粘膜轻度撕裂38例(19.20%);随访6-12个月,再次狭窄者29例(14.64%),大出血(单次术中出血量>100ml)0例,气胸0例,纵隔气肿0例,死亡0例。结论在支气管结合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道狭窄情况,具有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 标签: 支气管镜 球囊扩张 支气管结核 气道狭窄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2015年重庆市环保局网站的大气污染数据划分重庆市主城区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分别位于清洁区、污染区的2所小学3~4年级的儿童共69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清洁区313名,污染区382名。对两区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美国流行病学标准问卷(AST-DLD-78-C)对两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污染区环境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氮氧化物(NO_X)浓度均高于清洁区(P〈0.0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污染区儿童咳嗽(OR=1.644)、感冒时咳嗽(OR=1.596)、感冒时咯痰(OR=2.196)、持续性咯痰(OR=1.802)、喘鸣(OR=2.415)的发生的危险性高于清洁区儿童(P〈0.05)。清洁区女童和男童的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污染区(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与学龄儿童一些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增加有关,并对儿童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症状 肺功能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