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正>从古代希腊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家在安排造型空间结构时,一直把主题放在首位.宗教主题、文学主题、人生主题、风景静物都取自人生百态.作品的空间结构首先要服从主题形象的要求和规定,也就是说,作品首先要象艺术家希望的或想象的人和物,例如受难的基督、天真的儿童和美丽的花朵;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艺术家才能表现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作品

  • 标签: 空间结构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印象派画家 十九世纪 作品
  • 简介:在杜拉斯的《情人》中,“轮渡”和“房间”分别作为时间空间化的象征和空间时间化的隐喻,同时也是文本叙事意义产生的故事性空间。“时间的空间化”表达的是一种时间流程的中止和凝固,而“轮渡”固定了少女的形象,成为时间流逝、承载爱情欲望、永恒漂流的象征。“空间时间化”则表现为杜拉斯试图赋予空间一种时间感受和历史韵味,并从中寻求意义感。“房间”也因此成为童年记忆的载体,爱情理想之地和杜拉斯孤独感的表征。无论是时间的“瞬问静止”,还是空间的历史感,杜拉斯《情人》中呈现的是艺术化的思考。

  • 标签: 轮渡 房间 时间空间化 空间时间化
  • 简介:区域差异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江西省受周边强经济中心的影响,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突破原来农业大省的发展思路,致力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江西省内部地区差异较1990年明显扩大,而且表现出各地区相对波动较大的特征.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江西1990-2001年间11年来的发展状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将江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江西省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是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

  • 标签: 江西省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偏高—份额模型
  • 简介:暖泉镇位于河北省蔚县西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有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其独特的民居空间形态。本论文以河北省蔚县暖泉镇传统民居为调研对象,并把研究的方向界定在“空间体系”上,对暖泉镇传统民居单体建筑、院落空间、村镇空间形态的各种组成因素进行解构和阐述,并从中归纳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构成特征。

  • 标签: 暖泉镇传统民居 空间 形态 构成
  • 简介:本文对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析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形式和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和空间场结构两大方面;影响其状态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系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其发展,是依各城镇核心圈、基础圈自然资源及所吸引集聚于城镇内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厚程度,而推动各结构圈层不断向外扩张,择优位的竞争过程。

  • 标签: 地域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城市域 竞争发展
  • 简介: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目前处于近乎“公地”的状态,其产权模式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依据有关公共资源治理的国家集中控制、私有化或者自主治理的任何一种理论,而应该考虑其具体特征。在考虑其属于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属性、开发利用中的强竞争性和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选择国家所有制是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产权模式必然的、理性的、可行的选择。在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具体应该由政府代替国家,作为所有者代表,行使占有权和支配权,并对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做出相应规定。

  • 标签: 城市地下空间 自然资源 产权
  • 简介:生态城市建设有两个基础平台,一是市区本身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是市区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展开:在城市尺度上,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区域尺度上,优化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洛阳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洛阳市 生态城市 建设 生态系统
  • 简介:临界空间的概念源自维克多·特纳提出的临界状态,在当代都市社会的研究中则进一步延伸,意指文化与商业交汇的过渡地带。在本文脉络里,大理古城随着时空阶段的改变,逐渐开启了临界空间。洋人街的兴起带来了异国情调,人民路的崛起则带入了艺文风气。艺术家的到来为大理注入了创意及文化气氛,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商业及市场化力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外来新住民的迁移进驻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也驱使地景空间发生改变。

  • 标签: 大理 新住民 临界空间
  • 简介: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但在十年前,古瓷片价格非常低,都是按车卖的。到了2012年,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后面几年古瓷片的价格都在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目前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 标签: 收藏价值 瓷片 学术价值 升值空间 贸易运输 瓷器
  • 简介:摘要: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_4JC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 标签: 青海 天主教 河湟文化 文化传播
  • 简介:在GIS技术支持下,根据兰州市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的卫星影像图,提取了1990年以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并利用年均扩展指数(AGI),分析了兰州市1990—1995年、1995—2000年和2000—2004年三个研究时段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990—1995年处于快速扩展期,1995—2000年处于缓慢扩展期,2000—2004年处于高速扩展期。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发生在城关区和安宁区,主要表现为圈层式扩展与内部填充式两种过程。最后,探讨了兰州市空间扩展机制,重点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兰州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城市空间扩展 年均扩展指数 兰州市 扩张机制
  • 简介: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理论基础、方法论、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研究首先厘清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通勤行为、就业可达性测度等方面总结了职住关系测度的方法论,并对居住—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国内外职住关系研究内容进行比较与述评,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 简介: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大运河洛阳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化,发挥洛阳在大运河旅游带建设中的文化资源与技术等优势,对于深化、提升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的内涵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空间结构具有旅游资源的滨水性、旅游空间相对集中性、地理文脉高度重合性的特点,坚持彰显鲜明特色、凸显文化内涵的原则,加快创建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示范区目的地,深化落实“一心、两带、四区、两翼”的旅游空间布局。以隋唐帝都文化体验为核心,构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空间格局。

  • 标签: 隋唐大运河 洛阳旅游带 空间布局 构建 体验
  • 简介: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相关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在空间维度上并不显著;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知识溢出、规模经济、政府行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

  • 标签: 现代服务业集聚 形成机理 空间面板计量
  • 简介: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这个国家被认为是亚洲现代化的典范。新建筑和新城市都大量采用西方建筑模式,而公寓已经和我们在西方现代社会所能看见的住宅非常相近。尽管如此,公寓内部和周围所承载的生活模式却和西方完全不同。这里的公寓、楼房、住宅区的每一部分都渗透了古老中国特有的思维习惯,并传承着传统中国

  • 标签: 家庭 现代传统 家庭生活创新 生活模式 公寓 住宅区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的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化存储的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的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的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的优势,及其突出的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的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
  • 简介:区域经济合作以其非凡的绩效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往往成为旅游产业的密集地带.文章在分析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空间矛盾的现实特征以及对区域空间矛盾进行调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旅游经济空间矛盾调控的相应切入点,其中主要包括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产品,共铸品牌形象、联手开拓市场,协调旅游规划、优化空间结构以及健全协调机制、调节利益冲突等.

  • 标签: 省际毗邻地区 旅游产业 空间矛盾 调控机制
  • 简介:从住区公共空间和人体热舒适角度入手,对北京不同档次住区的公共空间夏季热舒适度进行了实地测试,发现目前北京部分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不佳,利用率低,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基于此现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提出营造舒适住区公共空间小气候的设计对策。

  • 标签: 住区 公共空间 人体热舒适 设计对策
  • 简介: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 标签: 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再现 景观基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