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认真观察日常生活,其实巧趣素材无处不在。本期所选2个题目(叉车、锁匠),均是普通常见事物,品味特点,以物喻人,挖掘正能量,耐人寻味。

  • 标签: 日常生活 耐人寻味
  • 简介:机巧对联,又称谐趣,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空间,有如对联界的艺术体操,更讲究趣味性和技巧。因为其风趣幽默,容易走出文人小圈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 标签: 想象空间 艺术体操 洞察力 趣味性 老百姓 对联
  • 简介:细说诗钟"八病"诗钟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长期以来受到各阶层,尤其是文人雅士的追捧,皆因它虽然体例短小,但是题材广泛、情感充沛,而且好的诗钟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今仅就诗钟创作过程常会出现的"病症",逐一把脉,合称为"诗钟八病"。一、哑响钟方为好钟,因此哑钟为其第一大病。

  • 标签: 诗钟 文学形式 创作过程 八病
  • 简介:钟句的用典远多于诗句。这是因为诗钟的字数有限,对仗要求严格,还有为增加难度而设的题目,作者有时只好用典。用上前代知名的故事(包括诗文佳句和成语),就为作品带来丰富的寓意,以及原作的文采风韵。有时不用典故难以写成切题的作品。

  • 标签: 诗钟 用典 作品 诗句 对仗 诗文
  • 简介: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幼年聪颖过人。一日,他家喂养的小猪在后院拱竹根,塾师即景出: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胡须花白的塾师品着名茶,眼乜斜着小之洞微笑。张凝望塾师出神,顿生灵感,即景道出下联:胡嘴对壶嘴,胡嘴一噘,壶嘴一噘。

  • 标签: 故事 湖广总督 张之洞 塾师
  • 简介:自古不少名人学士都喜爱名山大川,尤其喜爱森林。他们爱林佳流传于世的,很多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叫绝。古往今来,这类楹联很多。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 标签: 联话 楹联
  • 简介:巧趣之所以有趣,更多的是要见精神。认真观察日常生活,其实巧趣素材无处不在。本期所选3个题目(手机、玻璃、单车),均是普通事物,以物喻人,挖掘正能量,耐人寻味。

  • 标签: 日常生活 耐人寻味
  • 简介:诗钟的笼纱与分咏、合咏前两期,我们了解了诗钟嵌字体中正格与别格的主要钟格。这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诗钟笼纱体及分咏体、合咏体中的各钟格。一、笼纱体笼纱体是诗钟体式中较为特殊又难于掌握的一种,有嵌字与不嵌字之别,分为暗嵌式与明暗合嵌式,前者名“笼纱格”,后者名“晦明格”。

  • 标签: 诗钟 嵌字 别格 体式 暗合
  • 简介:中国的文人墨客历来好酒善饮,所撰写的酒很多。如:酒待青蚨尽;诗随败叶删。酒和诗总是如影相随。唐代李氏搜集的:

  • 标签: 意趣
  • 简介:到绍兴一游,且不说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也不说陆游的:“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单是绍兴的楹联佳作,足令人叹为观止,仔细玩味,流连忘返了绍兴真不愧江南水乡胜地、历史文化名城。怡人游园,随处可见。胜地游园内亭台楼阁的楹联,更是神来之笔,锦上添花驻足观赏,细细玩味。逸兴遄飞。

  • 标签: 绍兴 玩味 历史文化名城 江南水乡 楹联 李白
  • 简介:荔枝乃南国佳果。唐代杨贵妃好食鲜荔枝,命岭南贡送,限七日至长安。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苏轼《食荔枝》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福州乌石山双骖园有一副楹联,对《食荔枝》抒发感慨:平生最喜说东坡.

  • 标签: 荔枝 杨贵妃 华清宫 唐代 岭南 绝句
  • 简介:李村人,笔名村人、边卒,一九三四年生,江苏仪征人。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烟台"坛十杰"之一。李村人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对语论集》就要问世了,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也是友们期盼已久的事情。为祝贺新书出版,我谨撰一呈上:舌播笔耕.

  • 标签: 中国楹联学会 高级教师 新书出版 征人
  • 简介:《徐文长佚草·榜》徐文长著,沈德寿编,有沈德寿陈、师范序,一九二五年仲春浙江慈溪沈氏抱经楼刊刻。收徐文长题署对联九十七副,几十字以上之作有数十副,徐文长为对联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一百字长

  • 标签: 徐文长 对联 沈氏
  • 简介:《笠翁一家言全集·》李渔撰,清康熙九年(一六七零)“初集”刻版,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翼圣堂“全集”刻版,清雍正八年(一七三零)世德堂重刊,作芥子园板。后清末亦多有刻印。“”“全集”第一卷《笠翁一家言文集》卷四,有李渔的对联二百副。对联种类有胜迹,衙署,庙祀,题赠,庆贺等,以题赠,庆贺居多。

  • 标签: 全集 联语 李渔 康熙 对联
  • 简介:1987年的7月份,我到北京办事,事情还没办成,盘缠却没了。我便用身上仅有的两块钱,买了几张纸和一瓶墨汁上街去卖字画,每天都能卖一二十块钱,生话总算有了着落。一天,我正在玉渊潭公园门前为一个顾客书写一幅虎字中堂,并配了一副对联:长啸一声惊百兽;狰容半露镇千山。这时,一位老者在旁边说道:"对联编得还可以。

  • 标签: 对联故事 民间文学 民间对联故事 杂著
  • 简介:这年春天,乾隆皇帝又带着和珅和几个贴身侍卫,离开京城南下微服私访。乾隆扮作富商,和珅和那几个侍卫则扮作跟班的伙计。一行人穿州过县,一路游山玩水,到达徽州境内时,已是初夏季节了。

  • 标签: 乾隆皇帝 徽州 稻苗 拔除杂草 上联 稻田
  • 简介:一六三、为善在让立身在敬“原文”为善之端无尽,只讲讲“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敬”字,便事事皆整。

  • 标签: “让” “敬” 立身
  • 简介:征诗:本期出题老师要求以《致子孙后代》为题,用诗的形式表述其期许、告诫、叮嘱、勉励或祝愿等心里话,似易却难。所谓诗的形式,一是必须是形象化的语言,二是绝律诗及小令词必须遵律合谱。还有一点,也要时刻注意,就是要歌颂真善美,凝聚正能量。

  • 标签: 律诗 形象化 真善美 令词 歌颂
  • 简介:对联之始,盖肇于五代之桃符。但挽联起源于何时,至今却无统一答案。通常认为,挽联大约起源于北宋。挽联种类很多:未死而生挽者,叫预挽联;自己作挽自己者,叫自挽联;有一挽再挽者,叫再挽联;有同时挽二死者,叫双挽联;有二至多人同挽一人者,叫同挽联。挽联盛行于明清时期,到民初为最盛,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妙对。

  • 标签: 自挽联 明清时期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