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一、基本案情李某和王某是一酒店的同事。一天,李某偷吃了酒店里的酱牛排,被王某发现,王某将此事告诉了经理。因为这件事,李某被经理开除了。于是,李某对王某很仇视,萌生了杀王某的念头。在摸清楚了王某的生活习惯后,一天夜里,李某拿了把菜刀将王某砍伤,看到王某躺在血泊当中痛苦挣扎,李某于心不忍,于是开车送王某去医院救治。途中,李某心生害怕,很紧张,驾驶不当,车子翻下了路旁的水渠,导致王某当场死亡。

  • 标签: 犯罪中止 危害结果 生活习惯 酒店 经理 案情
  • 简介:今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这起事件和近年发生在广东增城、广东潮州古巷、安徽池州、浙江湖州织里等地的群体性事件一样,都起因于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生活冲突。这些事件的集中暴发,将我国城镇化加速过程中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城里人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关系,用强烈的社会冲突的极端方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其深层次原因是正在发展中的、不合理的“城市二元结构”。

  • 标签: 城市二元结构 群体性事件 消解 危害 中山市沙溪镇 进城务工人员
  • 简介:生产、交通等领域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在特征上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很大的重合性,因而,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就成为定罪的关键因素。在认定时应当全面分析,不能单纯为了加大惩处力度而判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能因为危害结果相对较小而片面认定构成其他犯罪。

  • 标签: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重大责任事故 交通肇事罪 故意 过失
  • 简介:社会危害性是由行为事实中所有能够影响对行为社会危害心理评价的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其与人身危险性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我国刑法理论中在定罪标准上的主要争议在于,在对罪与非罪的判断上犯罪构成能否成为必要且充分的标准。《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是犯罪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犯罪构成是对犯罪概念的具体说明,其在内容上包含质与量的双重要求,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犯罪构成进行实质性解释就能够完整诠释社会危害性的结构。犯罪构成不但是解决罪与非罪问题的唯一标准,也是解决所有定罪问题的唯一标准。因此,犯罪构成是必要且充分的定罪标准。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定罪标准 犯罪构成 但书 实质解释
  • 简介:欧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部分国家以国家主权为信用担保却又不能如约履行偿还债务造成的违约危机。2011年11月意大利最新陷入欧债危机和2012年1月13日标普将法国等国下调一个信用评级、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下调两个信用评级、1月16将欧元区临时救助机制——欧洲金融危机稳定工具(EFSF)的信用评级下调一级标志着欧债危机发展到了最新阶段。在危机最新化的过程中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恶化经济、政治、社会危机形势,造成了多方面的危机,打击了信心,阻碍了经济复苏与发展,等等。面对欧债危机的最新发展及其危害,中国应对之策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要急于和过多卷入欧债,借机借势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 标签: 欧债危机 最新化 人民币国际化
  • 简介:当今中国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机制已经受到实质性损害,贫富差距悬殊、阶层流动凝固、社会就业困难,流动人口承受不公正对待,政府形象不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社会不良心理滋生蔓延,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要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根治社会问题,保障社会公正,引导社会心理,从根本上维护和谐稳定。

  • 标签: 社会稳定 不良心理 公平正义 社会问题
  • 简介:重视人内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以及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是形成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现今刑法学界所说的刑法主观主义,是传统刑法文化与主观主义之合体。刑法主观主义在当下体现为对主观罪过过于依赖、对人身危险性过于关注,以及犯罪特殊形态认定中的主观倾向。刑法主观主义对我国刑事法治具有重大危害,它导致定罪量刑随意出入人罪,使得刑事规则主义的生成颇为困难,并且冲淡了客观行为的定型意义,由此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冤假错案。要想减少并消除刑法主观主义的危害,必须把与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相融合的主观主义逐出刑法领域,取而代之的应是刑法客观主义。

  • 标签: 法文化 刑法主观主义原则 现实体现
  • 简介:“蛋白粉”、瘦肉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不属于食品,生产销售上述添加剂不能定性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研发、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必须介入他人的有责行为才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不宜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无相应合格产品存在或不属质量不合格的不能定性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绝对不允许买卖产品不宜定性为非法经营罪,即使属于非法经营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也要达5万元以上才能入罪,无法规制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数额未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刑法》规定的漏洞导致司法机关选择最相类似罪名定处有破坏罪刑法定原则的危险,故我国《刑法》应增设研发、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剂罪。

  • 标签: 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剂 刑法漏洞 修改完善
  • 简介:所有针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批判几乎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即真正有损于犯罪认定的,并不在于这一概念自身的内容是否具有规范性,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犯罪本质理论不应成为刑法研究的内容,因为其会导致犯罪判断的笼统与超法规化,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以社会危害性说为代表的犯罪本质论,实质是将追问犯罪的本质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且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依赖于对社会危害性的笼统证明,这损害了犯罪认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科学的犯罪论的阶层体系,应当取消社会危害性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法益侵害 犯罪本质
  • 简介:<正>小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主体意识不强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可塑性极强,帮助学生确立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于他的终身体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各种因素及心理的随意性、不稳定性

  • 标签: 学习行为 体育教学 学生体育学习 学习态度 体育活动 不稳定性
  • 简介:当前,在基层单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效,应该防止其滋生蔓延。口号满天飞,行动不着地。个别地方在工作中一味求新求变,挖空心思寻载体、想口号,动辄实施“几大工程”.或启动“几大行动”。而有的新领导班子热衷“一个师公一道法”,抛开去年的“七个三”,今年新提“八个四”,“重打了锣鼓另起了炉灶”,造成口号满天飞,各喊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 标签: 不良现象 基层党建 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单位 领导班子 大工程
  • 简介:本案例采用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所致的情绪障碍问题。并采用自我管理技术同来访者协商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通过咨询和评估.来访者的负性情绪、躯体化症状及社会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大学生 适应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 自我管理技术
  • 简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入'食品安全领域犯罪,使得该罪名的口袋效应进一步扩大,在'其他危险方法'的理解、刑法解释的方法以及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等方面均值得反思。'其他危险方法'在特性上应该具有及时性和直接性,程度上应该与放火、爆炸等具有相当程度的危害后果,具有难以控制性和恐怖性;在刑法解释边界上,需合理处理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关系;在司法层面应该坚守'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河南'瘦肉精'案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不妥当,应该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 标签: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口袋效应 刑法解释 刑事政策
  • 简介:深化中共历史学的研究,必须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有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才能创新,才能避免因无视研究既有成果而出现的错误,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才能发现和解决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消化已有成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树立优良的学风,加强学术规范;二是对中共历史学术史进行梳理;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 标签: 中共历史 研究 消化 成果 途径
  • 简介:本期【实务见解】登载的是关于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三个判例的裁判要旨。从1999年到2010年这十年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参考》中公布的,关于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指导性案例,总共也只有这三个判例。仅仅这一点,就足以凸显它们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上的考察价值了。

  • 标签: 交通肇事罪 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