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特异性护理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溶栓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特异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特异护理组针对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进行特异性护理。结果特异护理组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异性护理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特异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治疗的11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8例,B组采用精细护理,A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成功概率。结果:A组中预防有效患者例数为48例,预防有效概率为82%,B组中预防有效患者例数为56 例,预防有效概率为96%,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个组差异明显(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前预防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可广泛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颠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1-2005年50例共62条肢体,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或伴溃疡者进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造影X线表现正常10条(16.1%),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条(19.3%),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条(51.6%),静脉瘤样改变2条(3.2%),静脉血栓形成6条(9.7%)。结论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可作为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和可靠方法,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静脉造影术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诊患者396例,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应用受试者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下肢静脉血栓36例,超声检出率9.09%.急性血栓占58.3%(21/36),亚急性血栓占22.2%(8/36),慢性血栓占19.4%(7/36).急性期声像显示:血栓部位的管径显著增宽,血管内壁规则、清晰,呈现均匀低回声,血栓部位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期:静脉管径粗细不均匀,回声较急性期增强,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等,血管充盈缺损;慢性期:血管管径趋于正常或变细,血栓区呈中等或较高回声,有机化再通者可见彩色血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标准误为0.022,95%CI为0.926~1.000,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4%.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时,应结合回声、管腔变化、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作出判断,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护理工作来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以将其一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92.68%,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63.4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远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对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骨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加速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措施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围手术期与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61例因外伤导致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血脂、D-二聚体、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关系,阐述可能诱发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研究期2年内我院住院手术患者行双下肢静脉彩超筛查出阳性患者,围手术期203例,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患者258例,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223例,其中男性高发年龄段在60-75岁,女性在45-60岁,50岁以下女性下肢血栓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患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多发骨折47例,髋部骨折78例,股骨干骨折111例,胫腓骨骨折97例,髌骨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82例,跟骨骨折43例。结论手术、创伤、高脂血症及既往患有血栓病史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而D二聚体对血栓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其结合下肢彩超筛查能够明显提高DVT的诊断率,对血栓诊断的资源配置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10-2021.08期间我科室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行为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T、FIB、APTT值,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6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接受常规诊疗,后者则接受综合诊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分别为(48.26±9.11)cm/s、(40.13±8.46)cm/s,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30.06±5.22)cm/s、(23.04±4.85)cm/s,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行综合诊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远远优于常规诊疗组3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综合诊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颅脑损伤 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舒普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0年 01月-2020年12月,实验对象为支气管扩张患者(n=80),按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40)采用盐酸头孢吡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40)采用莫西沙星+舒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5.00%(30/4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舒普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病症,还能促使患者加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舒普深 支气管扩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接收的病例样本9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就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接受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示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实验小组均为45例病患,其中研究组病患要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对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当中的病患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这两个实验小组的护理结果。结果:在研究组当中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建立上腔中心静脉并有单独通路微泵泵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导管留置天数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13.52±2.57)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17±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 深静脉导管堵塞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观察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课题以126例妇产科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定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行,通过住院病床单双号进行分组,(一组63人开展常规化护理)(二组63人开展有效预防及护理)后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二组患者在(血栓形成)上显低于一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则明显高于一组。结论: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一定程度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推广价值颇高。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之后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手术后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观察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课题以126例妇产科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定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行,通过住院病床单双号进行分组,(一组63人开展常规化护理)(二组63人开展有效预防及护理)后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二组患者在(血栓形成)上显低于一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则明显高于一组。结论: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一定程度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推广价值颇高。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腰骶椎管尤文肉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时间2020.1月-2022.3月,随机分两组,临床组48例,患者行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组4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临床组与护理组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 临床组高于护理组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骶椎管尤文肉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局麻下椎间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时,应用手术室护理对症研究的作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局麻下椎间镜治疗的6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增加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神经损伤率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局麻下椎间镜治疗期间,辅助手术室护理,利于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少神经损伤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局麻下椎间孔镜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室护理对症研究